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胸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6年9月,在电视胸腔手术中有选择地应用小切口完成各种胸外科手术150例,其中气胸65例,血气胸14例,肺部占位性病变55例,纵隔肿瘤11例,食管良性肿瘤5例。结果本组145例手术成功,5例术中发现胸膜广泛粘连、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大出血而中转传统开胸手术手术时间55~15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20—130ml,平均80ml。胸管放置时间2~4d,平均3d。住院时间5~7d,平均6d。全组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8个月,肺癌5年生存1例,3年生存3例,1例1年后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45例均无并发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手术中选择性辅以小切口,操作简单,适应证广,并发症少。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用于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电视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论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胸腔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楔形切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10S ”管理法在胸腔手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和医生满意度的应用研究及效果分析。 方法,在每天的胸腔手术中引入10s管理法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规范人员操作和管理细则,规范管理和使用方法,避免随意性,养成良好使用、管理、操作习惯。 结果 在实施10s管理法后手术开台时间、接台时间、物品清点时间、医生的满意率都有提高( P<0.05) 结论 “10S”管理理念的运用可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值得提倡。

  • 标签: 手术室 10S管理法 胸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Nuss手术在治疗漏斗胸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5例行Nuss手术治疗的漏斗胸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将塑形的合金钢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心包裸区前穿至对侧胸腔,翻转后固定使凹陷的胸骨和前胸壁抬高。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平均住院时间8.5d,术后疗效:优4例,良1例。术后随访3~15个月,胸部外观维持良好。结论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外表美观、操作简单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漏斗胸 胸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手术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涿州市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胸部疾病行单孔胸腔手术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逐步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部分(楔形)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探讨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结果成功开展单孔胸腔手术136例,其中肺结节及肺部肿块手术91例。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中转开胸4例,其中2例需要输血。术后出现肺不张5例、肺部轻度感染3例、心律失常3例、轻症肺栓塞1例,均经对症处理顺利康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县级医院开展单孔胸腔手术具有可行性,经过严格训练的医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进行单孔胸腔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肺肿瘤 结节病,肺 胸腔镜检查 胸外科手术 肺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医院,县 胸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VATS)在基层医院肺部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以来为28例胸部不同类型肺部疾病实施胸腔手术治疗。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结论胸腔手术较传统手术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对胸壁结构损伤小,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胸壁切口小而美观,易被患者接受,故此手术在基层医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费用较传统手术有所增加,不易被广泛接受。术中遇到胸腔严重粘连或肺裂发育不良的困难者,应及时中转小切口胸腔镜辅助或传统开胸才能安全完成手术

  • 标签: 胸腔镜 肺部手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0例纵膈肿瘤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为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中开胸手术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胸腔镜 微创手术 纵膈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手术微创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腺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手术微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胸腺瘤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胸腔手术微创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是胸腺瘤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胸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部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66例,开胸手术)与研究组(66例,腹腔镜手术)。对比不同组别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比参照组少(P<0.05),术后切口疼痛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胸腔镜在胸部创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率。

  • 标签: 胸腔镜 胸部创伤手术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68例肺部疾病行胸腔镜下切除患者。其中男72例,女96例,年龄18~82(58.2±10.8)岁。手术方式:楔形切除62例(包括双肺病变同时行双侧切除),肺叶切除97例,肺段切除9例。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行1~24(14.5±8.3)个月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6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早期1例因术中器械一起夹闭气管及肺动脉,改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上肺静脉钛钉未打紧出血及尖前支动脉出血、右肺中叶动脉出血、全胸腔严重闭塞中转开胸5例。手术时间40~395(120.5±61.4)min。术中出血量20~2 000(210.5±100.2)ml。术后胸腔引流3~22(10.6±5.9)d。术后住院时间5~35(15.3±6.4)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治疗后均治愈。168例随访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肺部疾病安全可靠,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提高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疗效显著,值得大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2018年8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400例单孔胸腔肺癌根治术患者,依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开展护理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前、术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00例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单孔胸腔肺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单孔胸腔肺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 简介:[ 摘要 ] 电视胸腔镜技术由最初只进行简单的胸膜及肺表面病变的治疗,至此,现代电视胸腔镜技术转变为以治疗为主要目的的外科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的优点。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胸膜疾病、肺部疾病等其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复习电视胸腔手术治疗纵隔支气管囊肿的相关文献,以求引起对电视胸腔镜技术以及纵隔支气管囊肿治疗的关注。

  • 标签: [ ] 电视胸腔镜 纵隔支气管囊肿 手术治疗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纵膈肿瘤患者采用胸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60例纵隔肿瘤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胸腔手术)、对照组(30例,开胸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手术可减少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其应激反应,其预后良好,值得使用。

  • 标签: 纵膈肿瘤 胸腔镜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纵隔肿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B组接受胸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切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98例肺癌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胸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清扫淋巴结个数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8.64±34.26)min、术中出血量(80.57±22.65)ml、术后引流量(123.64±18.45)ml、引流时间(3.87±0.42)h、住院时间(6.64±0.63)d、术后VAS(4.25±0.62)分均较对照组(152.67±41.64)min、(154.72±44.58)ml、(264.31±27.45)ml、(5.62±0.84)h、(7.48±0.55)d、(6.31±1.09)分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4.29%较对照组32.65%显著较低(P<0.05)。结论胸腔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用时短、出血量少和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胸腔镜 开胸手术 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VATS)下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采用VATS,分为VATS组(胸腔镜定位切口)和传统组(CT定位切口)。主要结局指标为并发症发生风险,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疼痛、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机械通气率等。计量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LSD-t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疼痛评分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1例患者,其中VATS组128例,传统组93例。两组性别、年龄和ISS评分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VATS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占比、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ICU住院和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传统组(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VATS组比传统组术后疼痛缓解更快速、更明显(F=3 517.808,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TS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25,95%CI:0.121~0.416,P<0.01)。结论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手术视野开阔,定位准确,能减少术中损伤,缩减手术时间,快速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创伤 肋骨骨折 胸腔镜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