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法学院之法律诊所制度是先进的法律职业训练方式,我国业已将此制度引入。但是我国法学界对于该制度的认识尚处于较基础的阶段,深入的研究及解读美国法律诊所将对中国诊所模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基于最新的域外诊所研究成果,追溯诊所的历史发展沿革,探析其所涉及的多样法律领域及活动,总结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中国法律诊所模式探索及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美国法学院 法律诊所 职业训练 法律援助 诊所活动
  • 简介:“二战”后,韩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韩国有意通过大力发展英才教育来实现其再度腾飞。本文拟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英才教育的发展历史做一简要回顾,同时对其现行体制特点从办学机构、英才选拔方式、英才判定、资金来源等4个方面加以介绍,进而挖掘其中些许启示。

  • 标签: 韩国 英才教育 历史 特点 启示
  • 简介:东南亚国家联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在区域经济合作、东南亚地区事务、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事务的协调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了解东盟组织机构的设计背景、沿革过程及其基本运行特征已为各方人士所关注。本文拟就上述诸般问题作一回顾与阐述。

  • 标签: 东盟国家 组织机构 东盟组织 东盟秘书处 运行特征 区域经济
  • 简介:军事审判制度是我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贯彻依法治军方针的主要手段.早在建军之初,我军就建立了军事裁判所,并创制了诸如合议和士兵陪审、公开审判、两级终审、死刑批复等一系列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审判组织、审判原则、制度和方法,经过75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向着正规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回顾其发展轨迹,总结其历史经验,与时俱进地推进军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是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标签: 人民军队 军事审判制度 历史沿革
  • 简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仅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之一。就制度沿革而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根据行刑衔接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发布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与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2001)、建立与发展阶段(2001-2011)、反思与完善阶段(2011年-至今)。自上世纪50年代,在相关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行刑衔接制度的雏形。在随后的一个甲子内,无论是在规范形态、适用原则、还是衔接机制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从更广阔的视角,从制度发展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上,遵循历史的脉络,分析探讨不同阶段中行刑衔接制度的原则、规范、机制以及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刑衔接制度。

  • 标签: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衔接 沿革
  • 简介:本文拟从社会的、历史的视角对当代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作一番梳理,以期对20世纪美国高校德育的历史沿革有一较清晰、系统的了解.

  • 标签: 美国 高校 道德教育 历史
  • 简介:浙江余杭南山普宁寺是宋元时期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佛教白云宗的祖庭。由于白云宗在元代受到朝廷扶持,普宁寺的规模与影响力也一度达到极盛。但对普宁寺的宋代源流及其在明代重建之后的流变情况,学术界则至今还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考证与梳理。通过对包括正史、方志、佛教史籍、文人笔记等在内的各类文献的考证,并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大致归纳出普宁寺近千年历史沿革脉络:其前身为北宋末年孔清觉所建的白云宗小庵(疑为“白云庵”),绍兴年间(1131–1161年)先后改称“传灯院”“普安院”,淳熙七年(1180年)改为“普宁寺”,进入元代则称“大普宁寺”,元末被毁;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为“普宁禅寺”,变为丛林,并于明中期合并了慧照塔院、定一院、松隐院等几个寺院,清嘉庆十年(1805年),普宁禅寺得到重修,清代后期渐趋没落,约于20世纪初衰亡;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到清末,普宁禅寺在民间亦称“南山寺”。

  • 标签: 浙江余杭 南山 白云宗 普宁寺 南山寺
  • 简介:历史上有同名而不同设置时期、不同境域的汉置南广县与梁置南广县之分。学界过去对此研究明显不足,有诸多纷扰和混淆,至今余波未息。将传统文献与考古发现结合,考述“南广”的建置和沿革,可以为全面认知宜宾地区行政建制变迁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进而有助于从“地方”视角增进我们对区域历史地理及文化的认知。

  • 标签: 汉南广 梁南广 宜宾地区 行政建置变迁
  • 简介:《森林政策和经济学》(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06年第8期发表了以色列海法科技学院城市和区域研究中心ShauAmir和OrlyRechtman的文章,全面阐述了以色列森林资源概况和林业政策。

  • 标签: 林业政策 以色列 森林 20世纪 研究中心 资源概况
  • 简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其产生既是大学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也符合大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经历了一个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其内容和形式得以不断丰富.

  • 标签: 大学 职能 发展
  • 简介: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两课”发展的历史及课程的特色来论述“两课”的重要性。

  • 标签: 普通高校 “两课”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大学是中世纪的产物。12-13世纪时产生于欧洲的大学是一种组织化了的教学机构,它由学部、学院、学科、学位、考试等一系列内在要素构成,是一种多学科性机构,是一个学者团体,具有严谨的法人组织性质、办学章程,而这些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学校和专业学院中是不具备的。在古罗马古希腊虽然有像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似的哲学学校,以及为培养教士、

  • 标签: 大学 职能 高等教育史 科学研究 教学任务
  • 简介:长期以来,成人教育发展缓慢,成人教育师资建设更是攀步维艰,十分薄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广泛传播,成人教育师资建设问题才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国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成人教育师资数量,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保障成人教育师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培训机构提升成人教育师资素质。

  • 标签: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师资建设 发展历程
  • 简介:摘要半夏的用药历史十分悠久,属于天南星目植物,其在中医应用中主要是采取其干燥的块茎。中药炮制主要是指清洁中药材,将其药物毒性减轻,促进其制剂、调剂等,更好的将药效发挥出来。本文就对半夏的炮制沿革与其临床配伍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 标签: 半夏 炮制沿革 配伍应用
  • 简介:秦汉至民国时期广西建置沿革初探雷坚(广西通志馆)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岭南设置郡县至民国38年(1949年)的2163年中,今广西境内县级以上行政建置的总量、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地理和民族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对象。由于研究不深,...

  • 标签: 行政建置 民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广西 建置沿革 南北朝时期
  • 简介:<正>(一)清代沿袭明代的政区建制,但较之明代发展的更为完备。清代定地方政区为省、道、府、县四级行政机构;省、府、县为发展完备的地方行政建制,道为发展尚不完备的行政建制。清代,省的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领布政、按察二使;其驻地为一省首府(即省会)。总督一般辖两省,也有辖一省或三省者;有的省设总督兼巡抚,有的省只设巡抚,不再设总督管辖。省一般辖三四道,个别亦有辖六七道者;道设道员,通称道台。道一般辖两三府或直隶州、厅,亦有一府设一道者;府设知府,州设知州,厅设同知。府一般辖七八县,亦有多

  • 标签: 直隶州 北京政府时期 行政建制 行政长官 三省 总督
  • 简介:<正>蜂鼓的源流沿革蜂鼓,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一般长约60厘米,两端敞口,状如喇叭;陶腔皮膜,以绳绷紧,中间细长,酷似蜂腰,故名。究其源可上溯至《周礼》所记的“土鼓”,西汉

  • 标签: 壮族舞蹈 特色 莫一大王 伴奏乐器 壮族人 发展
  • 简介:辽东半岛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明清两代,辽东半岛之得失关系到天下的治乱.而天下的治乱,取决于辽东的兴衰。因此,明清两朝统治者对辽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尤为重视,并随着辽东周边形势的变化,明清两朝不断的改变着对辽东半岛行政军事的机构设置。梳理明清时期辽东半岛的建置沿革,对于我们今天理解辽东半岛行政区划,以及建置沿革的由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辽东半岛 辽东卫 辽东都指挥使 盛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