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心血管科患者中舒适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措施干预。从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和患者住院时间两个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2.7%;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我院心血管科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心血管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静脉压在心血管科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当地医院心血管科中顽固高血压病32例、心力衰竭20例,心肌梗死8例患者行周围静脉压测定结果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是全身性疾病,伴有全身及局部体液因素异常,心脏后负荷加重,导致周围静脉压升高;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回心受阻,可引起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故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均可引起周围静脉压升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尤其是右室、下壁心肌梗死,在监测补液治疗有效。结论周围静脉压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周围静脉压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 简介:儿童眼球的生长、发育及稳定离不开眼球血管的发生和成熟。正常视网膜血管形成起始于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终止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促血管生成因子(pro-angiogenicfactors)和抗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factors)共同作用调节血管新生的过程。缺氧和炎症等多种刺激可以导致病理性的血管新生[1]。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药物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血管 血管生成 视网膜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急性心肌梗心血管科治疗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先于对照组患者出院,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8%,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心血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内科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 内科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血管科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5%,明显低于观察组98.1%,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可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0例,并且检测所有患者在凝血功能方面的各项指标,经检测,当中如果有患者<3个指标,且没有比正常值增加或降低30%,则为对照组;相反就是观察组。其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和预后相关数据来判断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价值。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经过对比得出,观察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死亡率、病残率均劣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凝血功能检验方法,意义重大。其中如果其各项指标变化较小,则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比较好。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判断价值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存期。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T、INR延长、PTA明显低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Fib明显高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及指标改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指标 中位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心血管科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院心内科1610例门诊病例,通过焦虑和抑郁两种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及诱发因素。结果668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占42.76%;性别、患病历程、A型人格、就诊频率、文化水平等,均为焦虑、抑郁症状的独立因素。结论及早发现和诊治心血管科疾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抑郁焦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心血管科心律失常11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主要应用胺碘酮,对照组治疗主要应用常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效率82.14%。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严重情况和患者病情严重情况有较大关联,如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提升其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现象出现的几率,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86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3例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四项指标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在上述四项指标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科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血管科护理中使用的责任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至2013年我院的100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责任制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0%,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护理和基础护理,以及病房管理和护理文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使用床边责任制护理能够为患者带来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对于护理质量表示了认可,满意度非常高,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床边责任制 价值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加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科的感染提供参考,本研究重点分析心血管科感染患者的患病因素和临床特点。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调查法,对我院住院期间的50例发生感染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以及引起危险的因素。研究结果感染部位的分布呈现从高到低的分布情况,病原菌特点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多,年龄大、心功能衰竭等因素是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心血管科感染患者发生感染与危险因素有很大的相关,因此,一定要减少和预防心血管科感染发生的可能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心血管科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具有临床可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管超声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为临界病变,并行常规血管超声检查,按照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冠脉最小管腔面积(MLA)≤4mm2(非左主干)或≤6mm2(左主干),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则给予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均显著好转,随访5月,无一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介入治疗组的患者和药物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扩血管药物停药率、减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进行血管超声,可以有效判断其病变程度、斑块性质,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效果理想,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血管介入;显微外科夹闭手术;住院时间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30-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