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上认识的不断深入,血管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确认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展过程中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的主要原因[1-2]。目前所知的VEGF家族包括5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其中以VEGF-A最为活跃,并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化和血管通透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choroidal 医学科学研究 血管通透性 中心凹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诊治经验,为急性心绞痛患者心血管科最佳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6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另使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或严重不适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6%和91.2%,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感或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心血管科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心血管科静脉输液患者128例,将其按门诊挂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输液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安全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输液安全管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科静脉输液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静脉输液 安全问题 预防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心血管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科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在心血管科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患者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个性化护理,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再次发病率、肢体障碍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 个性化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心血管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1例,对其进行内科护理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对25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其认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同时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后显示,其认为患者因素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占比为68.00%(17/25);其次是护理技术缺乏,占比44.00%(11/25)。对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其认为护患之间交流障碍为主要不安全因素,占比43.96%(40/91);其次是护理服务技术,占比36.26%(33/91)。结论应不断加强院内制度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为其提供更好的护理环境,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降低心血管科护理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血管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环境、医护态度等方面进行心血管科优化服务,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临床护理效果更加理想,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及治疗环境满意,可以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组间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的临床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增加医患友好关系,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信心,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高改善和优化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随机的选取了我院20120年到2015年间收治的心血管科患者100例,然后对这100例心血管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记录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从统计的结果中总结出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结果对统计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心血管科护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如下的三点,第一点患者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点,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三点,医院内部存在的安全因素。结论因为心血管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和患者自身,护理工作人员和医院三个因素有关,所以在采取的防范不安全因素的措施上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提高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措施 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84-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问题,为患者安全提供保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4例,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总结归纳了在护理过程中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改进措施,有效的预防了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结论依据收治患者的特点,采取有针对的管理对策可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护理中的不安全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科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科患者7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患者家属陪护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2.9%),患者院内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2.9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科患者而言,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90-01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患者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护理不当或不及时,则会增加其危险因素。心血管系统比较复杂,病因较多、繁杂,因此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也是比较难开展,面临各种风险的威胁,如果对患者的风险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损伤,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对心血管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和对策进行了措施。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病重要病理基础,防治AS是开展相关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管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发事件,内皮损伤可削弱其生理功能,增加脂质浸润风险,致NO生物活性下降、平滑细胞迁移、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血管皮功能障碍主要通过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物质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AS发生进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影响血管皮功能参与AS发生进展。许多抗AS药物可作用于血管皮功能及其相关作用途径,此靶点也为抗AS新药开发指明了道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肺外血管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分析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FVC,并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治疗后FEV1/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ET-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和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MP-9和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明显提高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噻托溴铵 肺功能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是否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心血管科重症的患者共88例,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4人。对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护理,称之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称之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项差异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差异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手段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缓解,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