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存期。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T、INR延长、PTA明显低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Fib明显高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及指标改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指标 中位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后期临床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入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正常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浆PT、APTT、TT、Fib含量分析以及AT、PLG、a-AP指标变化检测。结论肝硬化组患者PT、APTT、TT都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组患者AT、PLG、a2-AP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指标检测是肝硬化患者的判定与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并给予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凝血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来本院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女性的凝血功能,及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T(9.70±0.10)s、FIB(4.71±0.33)g/L、DD(0.52±0.05)mg/L、FDP阳性率30.30%、D-D阳性率27.27%;对照组PT(13.69±1.42)s、FIB(2.70±0.58)g/L、DD(0.33±0.04)mg/L、FDP阳性率为0、D-D阳性率3.03%。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妇分娩前,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及出血风险,并及时给予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凝血功能 纤溶指标 血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凝剂可能具有抗肿瘤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凝血和纤溶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指标的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与20例正常人群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80例多发性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正常人分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与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及血细胞参数进行测量,将所有的测量数据做出相关的分析与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测量值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成负相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数(PLT)成正相关。结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凝血指标以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评估患者的伤情状况,对患者的预后能够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患者的病发早期能够做出相应的治疗指导,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凝血与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D-D、FIB、APTT、PT指标分别为(6 907.3±1 628.5)ng/ml、(3.9±0.2)g/L、(36.4±2.7)s、(15.4±3.5)s,均高于对照组(136.2±45.1)ng/ml、(3.1±0.4)g/L、(33.4±2.3)s、(10.4±3.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APTT、PT分别为(47.7±15.5)s、(19.4±5.8)s,均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31.6±5.1)s、(13.5±2.9)s,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31.8±7.3)s、(14.7±3.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APTT、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D-D为(8 245.2±1 725.2)ng/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 861.7±1 707.5)ng/ml,急性混合型白血病组(2 058.3±36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亢进状态时存在出血倾向,对患者D-D、FIB、PT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还能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 纤溶指标 变化 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降酶的疗效.方法:测定38例脑梗死急性期(<3天)患者降酶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α2抗纤酶(α2-PI)、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和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Fbg、α2-PI、PAI-1、D-D水平分别为4.32±1.7g/L、(154.39±34.86)%、0.26±0.1IU/ml、1.12±0.32AU/ml和1.34±1.18mg/L,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t-P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降酶治疗后Fbg、α2-PI、PAI-1、D-D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01),t-PA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01).结论:降酶有良好降作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期 D-二聚体 降纤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5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访,观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凝血指标检测和未出血的产妇差异;入选的500例孕妇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500例产妇中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出血的产妇凝血指标检测值和未出血的产妇存在一定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凝血指标检测(孕晚期)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存在异常的产妇,预测价值较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凝血 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 预测 低危产妇产后出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和指标的变化对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9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AT)、酶原(PLG)、纤维蛋白原(Fib)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及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凝血因子改变,还应关注抗纤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抗凝 纤溶指标 作用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心房颤(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人院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与单纯房颤组(对照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APTT、PT虽短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反映了这些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同时也间接预示凝血指标增高的慢性房颤患者有可能出现脑梗死。

  • 标签: 慢性房颤 纤溶 凝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价值分析。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调研,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组,对其实施凝血功能检验。于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对照,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对其实施凝血功能检验。总计与探究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指标对照,凝血酶原(PT)指标水平较低、纤维蛋白原(FIB) 指标水平较高、D-二聚体指标水平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产前凝血功能检验,可评估产后出血等疾病,此检查方式优异。

  • 标签: 产妇 产前 凝血 纤溶功能
  • 简介:目的明确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利及时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观察正常老年人.无MODS肺部感染患者和并发MODS肺部感染患者共83例.治疗前检测各种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酶原、组织酶原活化物、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活性等凝血指标;分析三组患者凝血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MODS患者生存者与死亡者,凝血、抗凝和系统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肺部感染并发MODS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且该组死亡患者凝血、抗凝和系统异常情况比生存者更明显,故凝血、抗凝和机能异常者死亡率高。结论提示肺部感染者存在凝血、抗凝和机能的紊乱,可能与MODS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测转归的观察指标

  • 标签: 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瓶液凝固 纤溶蛋白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晚期指标凝血的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产妇1675人,在妊娠33周左右抽取产妇的外周血进行PLT、Hb、Fbg、D-D的测定,并作定期随访,详细记录结果。结果共有48人出现产后出血,其中16人比较严重,出血组Fbg浓度低于正常组,D-D浓度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产妇孕晚期进行D-D和Fbg的浓度测定对产后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孕晚期 凝血 纤溶指标 低危产妇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目的为探讨凝血联合指标的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100名来院就诊孕妇,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分别设置两组研究小组来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孕妇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对照组内选择健康妊娠孕妇,两组均选择50例孕妇。来分析两组患者检测后的各项数据资料,并做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孕妇的凝血检测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孕妇的各项指标低,检测指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各项指标。有较高的统计学价值,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凝血检测 纤溶检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为能早期有效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凝血联合指标的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2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为研究对象入观察组,均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入本院就诊治疗,选取同时期200例正常妊娠孕妇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作对照研究,在孕妇同意下采集静脉血对比观察检测凝血指标以及指标结果。结果:PT、APTT、TT: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低于轻度子痫前期低于妊娠期高血压;FIB、FDP、D二聚体: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高于轻度子痫前期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数据差异,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凝血指标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降低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对临床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凝血指标 纤溶指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考察宫式脑针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治疗方式将统共入组的70例上述患者(收取年限:2020/01~2021/12)均分为35例/组,对比分析常规治疗(对照组)、宫式脑针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凝血指标等测验值。结果: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数值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提示观察组PT和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bg和D-D则显著较低(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宫式脑针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宫式脑针 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纤溶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TAFI于1989年被发现,其激活状态通过水解纤维蛋白凝块表面的C端赖氨酸发挥抗纤作用。TAFIa于37℃时半衰期仅为8到15分钟,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内源性抑制物,但TAFIa的活性是可控的。研究发现TAFI对各种静脉、动脉疾患有影响。另外TAFI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高TAFIa水平是血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抑制TAFI系统可能为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或栓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标签: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