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白念珠菌FLO8基因突变株。方法将白念珠菌FLO8基因插入pCP20质粒载体ADH1启动子之后,通过定向诱变获得FLO8基因R209T、A311T、654Ter、G723R、T751D突变质粒载体,再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将带有FLO8突变基因片段整合至SN152flo8/flo8菌株的ADE2位点。结果通过测序鉴定FLO8基因突变质粒载体构建成功;通过PCR验证表明突变FLO8基因整合到SN152flo8/flo8菌株的ADE2位点。结论以pCP20质粒为载体,通过定向诱变、同源重组等技术,可以高效构建白念珠菌FLO8基因突变株。

  • 标签: 白念珠菌 FLO8基因 突变株
  • 简介:目的探讨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基因型特点及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开展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不同位点的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登记涂阳病人菌株283株,其中255株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测序,包括38株RFP耐药株,50株INH耐药株,48株链霉素耐药菌株,2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34株耐多药菌株。28株(11.0%)在rpoB81bp的基因核心区发生了点突变,21株出现单个位点突变外,7株出现两位点突变,突变形式主要为rpoB531TCG→TTG单个位点突变。30株(11.8%)发生了katG基因区的突变,所有突变形式为katG315AGC→ACC。rpoB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RFP耐药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INH耐药菌株中。结论检测rpoB与katG基因位点的突变对判断江苏省地区耐药结核以及耐多药结核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开展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基因 诊断 江苏
  • 简介:摘要:索拉非尼因其对B-Raf基因突变型肿瘤的靶向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以 Ras为靶点的药物也相继进入了第二阶段。安卓奎诺尔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脂肪酸转运酶抑制剂,可通过对 Ras的翻译后修饰来间接地抑制 Ras的转录。目前没有针对 ERK的抑制剂。索拉非尼因其对B-Raf基因突变型肿瘤的靶向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以 Ras为靶点的药物也相继进入了第二阶段。安卓奎诺尔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脂肪酸转运酶抑制剂,可通过对 Ras的翻译后修饰来间接地抑制 Ras的转录。目前没有针对 ERK的抑制剂。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遗传变化和表观遗传变化。

  • 标签: 肿瘤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采用自主学习、边做边学、问题导学、游戏互动等方式,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全体学生凝聚到学习活动中来,分享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中,适当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顺序: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问题,故而将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特点提前讲授,而后再讲教学重点:突变的类型、原因、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材料的类比活动,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的难点。

  • 标签: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 简介:目的研究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地区海安县和如皋县聋哑学校学生100名和健康对照组50名,利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初筛GJB2235delC突变者,然后再行DNA直接测序。结果耳聋组中共发现三种突变: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235delC是主要突变方式.约30%的患者携带此突变;299—300delAT和176-191del16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和8%。对照组未发现这些突变。结论南通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率较高,因此在南通地区进行广泛的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例以共济失调起病的格斯特曼综合征(GSS)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影像学特征和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外显子捕获方法对2014年以来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7个已排除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2、3、6、7、8、12、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重复扩展突变的拟诊共济失调家系先证者进行检测,对于阳性病例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共分离验证,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个GSS家系先证者携带朊蛋白基因(PRNP)杂合错义突变c.305C>T(p.P102L),均为成年起病。3例先证者临床均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同时家系1先证者还表现为帕金森病样症状,家系2先证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家系2、3先证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脑萎缩,家系1先证者还表现为苍白球对称高信号。结论GSS作为朊蛋白病的一种罕见亚型,临床可表现为共济失调,易被误诊漏诊。对于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的家系患者,在基因检测时需要关注GSS致病基因突变,及时诊断,有助于对家系成员开展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干预。

  • 标签: 格斯特曼综合征 PRNP基因 朊蛋白病 共济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Legius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明确其诊断。方法收集1例以多发咖啡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外祖父母临床资料,采集上述受试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突变位点,再在家系中对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并明确其诊断。结果先证者男,12岁,躯干可见10余处长径> 5 mm的咖啡斑,腋窝、腹股沟多发雀斑。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Sprouty相关EVH1功能域蛋白1的SPRED1基因第7号外显子中存在小片段杂合缺失(c.1220_1238del),引起氨基酸序列发生移码突变(p.L407fs*),先证者患病母亲检出该突变,外祖父母及父亲未检出该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先证者突变遗传自母亲,突变与疾病符合共分离,确诊为Legius综合征。结论Legius综合征与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早期临床症状相近,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制定随访计划。

  • 标签: 咖啡乳斑 DNA突变分析 Legius综合征 SPRED1基因
  • 作者: 刘羽阳 李宗源 李昉晔 姚安会 张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郑州 45001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的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诊治的12例儿童NF2患者(儿童组)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治疗的20例成人NF2患者(成人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首发年龄、诊断年龄、诊断延迟时间、首发症状、NF2相关病变、NF2累及系统及手术干预次数等临床资料。对25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其余7例于外院行二代测序)和4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初步筛选共有基因突变。比较儿童组与成人组NF2基因突变类型和严重等级的差异。结果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患者首发症状年龄[分别为(33.4±8.3)岁、(11.3±4.4)岁,P<0.001]、确诊年龄[分别为(37.6±8.4)岁、(18.9±4.4)岁,P<0.001]均更早,儿童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大于成人组[分别为(7.6±4.3)年、(4.2±3.0)年,P=0.014];首发症状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以非听力相关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9/12、3/20,P=0.002)和以皮肤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6/12、1/20,P=0.006)均多;儿童组有非前庭神经鞘瘤(分别为6/12、1/20)、脊柱脊髓病变(分别为9/12、4/20)、皮肤病变者(分别为10/12、4/20)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成人组(均P<0.01);儿童组中疾病累及系统数多于成人组(P<0.001);儿童NF2相关干预次数为(2.3±1.2)次,与成人组的(1.2±0.7)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NF2基因突变的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无义突变(比例分别为6/12、3/20,P=0.049)、截短突变(比例分别为7/12、3/20,P=0.018)及基因突变严重等级为3级者(分别为7/12、3/20,P=0.018)所占比例均高。结论初步推断儿童型NF2发病年龄早,诊断延迟时间长,以皮肤等不典型症状起病者多,常伴多系统受累,基因突变分级高,需积极干预并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2型 儿童 疾病特征 基因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个有2例患者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CH)家系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基因突变研究,探讨c.2268dupT纯合突变易导致甲状腺结节的机制及TPO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提示TPO基因突变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生的原因之一,TPO基因c.2268dupT突变易导致甲状腺结节,可能与长期TSH高浓度刺激及截短蛋白堆积有关,TPO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发生风险可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目前机制尚不明确。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两者相关性及机制,并明确对于合并有甲状腺结节的TPO基因突变的CH患者是否有切除甲状腺以防止癌变必要。

  • 标签: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 c.2268 dup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和rpsL的突变特征,为建立快速分子药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rpoB、katG和rpsL的基因片段,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全敏感株rpoB和rpsL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耐多药菌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1.30%,80.43%,30.43%。耐多药菌株三个基因突变率均高于全敏感株的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7,4.29和11.58,P均〈0.05)。katG、rpoB基因同时存在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80.43%,三个耐药基因均有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30.43%。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突变位点为rpoB531和rpoB526,katG315,rpsL43。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Dent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因CLCN5基因(Dent病I型)和OCRL基因(Dent病Ⅱ型)突变所致,以CLCN5基因突变多见,现报道1例CLCN5基因突变致Dent病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蛋白尿阳性,尿检示低分子蛋白尿、高钙尿症,肾功能正常,泌尿系超声结果无异常,存在CLCN5基因c.1847A>G(半合子变异)。因此,对于以低分子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进一步行基因检测,以确诊I型Dent病,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性肾穿刺活检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 标签: Dent病 蛋白尿 CLCN5基因 儿童 肾穿刺活检
  • 简介: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3种杂合型基因突变,即Gly526Asp、7142insertC和Glv542Ser.结论:上述3种FⅫ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人遗传性FⅫ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且均为国际首次发现.

  • 标签: 凝血因子Ⅻ- PCR 突变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早、中期孕妇进行脆性X智力低下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筛查,为携带高风险CGG重复数者提供产前诊断。方法采集2316名12~21+6周的孕妇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FMR1的CGG重复次数。对3例携带前突变者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结果FMR1基因CGG重复数中间型携带率为1/178,前突变携带率为1/772,未发现全突变患者或携带者。CGG重复最大频率等位基因为29次,占比49.29%,其次为30次(28.56%)、36次(8.83%)。病例1孕12+5周绒毛染色体检查示胎儿核型为45,X,FMR1基因CGG重复数为前突变,经遗传咨询后引产。其父母的重复数分别为70/-次、29/30次。病例2于孕20周行羊膜腔穿刺,胎儿FMR1基因CGG重复数为29/-次,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均未见异常,选择继续妊娠。病例3经遗传咨询后拒绝产前诊断,足月顺产一女婴,出生体重2440 g,随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孕妇应在早、中期进行FMR1基因筛查,携带高风险CGG重复数者应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家系筛查。

  • 标签: FMR1基因 基因检测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地区一个遗传性截瘫家系进行了定位和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及遗传方式分析,确定该病的遗传类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经家系调查及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类型;通过致病基因微卫星多态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现该家系中患者在SPAST基因第15外显子存在一个14bp的缺失突变。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的突变为位于SPG4基因第15外显子的一个14bp的缺失突变所致。

  • 标签: SPG4基因 连锁分析 突变分析 临床特点 遗传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的分离、鉴定及意义。方法:收集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鉴定其致病基因RUNX2的突变位点,通过离体培养CCD患者的未萌牙牙囊细胞,检测其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鉴定RUNX2+/m牙囊细胞。结果:全血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患者RUNX2基因第2外显子插入TG突变,该突变型为c.309_310insTG,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RUNX2+/m牙囊细胞,并发现RUNX2基因突变减少了牙囊细胞中此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分离培养携带RUNX2基因突变位点的人牙囊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UNX2基因在牙囊及牙齿萌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模型。

  • 标签: RUNX2基因 牙囊细胞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外科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导管介入治疗VSD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作为长期植入体内的封堵器产品在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笔者研究利用V79细胞,HGPRT位点正向突变实验对封堵器的诱变性进行研究,为该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外基因突变 哺乳动物体外 基因突变实验
  • 简介:摘要:p53基因是人们发现至今与人体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其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诱导细胞凋亡,防止细胞癌变的作用,同时又参与细胞的修复过程。p53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失去抑瘤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会由抑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本文就p53基因突变产物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进行如下综述,希望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p53基因 突变产物 宫颈癌
  • 简介:摘要1岁3月龄患儿因“咳嗽6 d,精神萎靡伴面色发绀2 h”就诊,诊断为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该患儿存在心肌病家族史,有一胞姐3岁时死于扩张型心肌病,母亲有左心室扩大及房间隔缺损,对患儿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发现其存在SCN5A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3076C>T(p.R1023C),该突变遗传自母亲,考虑该突变可导致家族性心肌病。该突变首次在家族性心肌病中被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7岁1月龄患儿因“发现肝功能异常4年”就诊。体格检查发现肝脾肿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基因检测提示LIPA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860G>A(p.G287E)和c.796G>T(p.G266*),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进一步完善溶酶体酸性脂肪酶活性测定提示明显降低,诊断为LIPA基因突变导致的迟发型胆固醇酯贮积病。患儿以护肝降酶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随访无肝衰竭的表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