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在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常规麻醉用药;七氟组50例,七氟诱导下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七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相关指标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七氟进行小儿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麻醉效果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标签: 七氟烷 全身麻醉 小儿手术 麻醉满意度
  • 简介:对以前合成的1-取代和1,5-二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应用Hansch方法研究结构与抗惊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相关分析表明:1,5-二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的1-取代基为n-丙基而不是苄基,1-位和5-位取代基的疏水性常数和(∑π)等于4.5时(最适宜)具有最强的抗惊活性。在此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合成了11个5-取代和1-正丁基-5-取代-3-吡唑酮类化合物。药理测定结果表明Hansch分析的预测结果是相当正确的。将此11个化合物包括在一起的Hansch分析结果与最初得到的结果几科一样。

  • 标签: 3-吡唑烷酮 抗惊活性 QSA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宫腔镜检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拟接受门诊宫腔镜检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七氟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n=60)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60),监测并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PR组的HR与MAP在麻醉诱导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T1时间点HR与MAP较T0时间点降低(P<0.05),而T3时间点HR与MAP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R组苏醒时间较PR组短(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R组短(P<0.05)。(3)术中无意识肢动及呼吸抑制发生例数PR组较SR组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PR组较与SR组少(P<0.05);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更小,苏醒质量更高,适合用于宫腔镜检术。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宫腔镜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6例在本院接受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1%、24.24%,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T2~T5这4个时间段的血饱和度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应用七氟复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优越,安全性高,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小儿 气管异物取出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七氟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全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给予七氟吸入麻醉;对照组32例,给予异氟吸入麻醉。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后2h恢复认知,对照组在拔管后3h恢复认知,观察组恢复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压变化较对照组变化较小。结论相对于普通异氟,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七氟有更好的安全性,且恢复认知的功能较快,副作用较少,在无相关禁忌症的前提下,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适宜的方法。

  • 标签: 全身麻醉 七氟烷 吸入麻醉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七氟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有效分析七氟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肿瘤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七氟吸入麻醉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麻醉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麻醉干预后,临床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常规社交能力变化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情况比较。结论采用MMSE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研究组患者麻醉术前与麻醉术后其认知功能异常、常规社交能力变化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麻醉术前与麻醉术后其认知功能异常、常规社交能力变化有所下降。MMSE量表评估显示,对照组患者麻醉干预后6小时认知功能恢复至麻醉术前,研究组患者麻醉干预24小时后认知功能恢复至麻醉术前,且两组患者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临床上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麻醉干预均会引起患者短暂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均会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但临床表现具备可逆性,值得注意的是七氟吸入麻醉相较于常规麻醉干预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时间长,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要更加注意用量。以免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 标签: 七氟烷吸入麻醉 老年肿瘤 认知功能 临床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技术,评估七氟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势。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七氟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另一组接受传统的静脉复合全麻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6%~8%七氟吸入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静脉复合全麻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吸入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反应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

  • 标签: 氟烷/药理学 麻醉 吸入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斜视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100例行斜视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8.42±1.2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8.48±1.34)岁。对照组实行七氟吸入麻醉,观察组实行七氟吸入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七氟用量、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诱导1 min(T1)及手术完毕时(T2)两组患儿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七氟用量[(14.86±3.14)ml比(20.38±4.26)ml]、PAED评分[(9.76±2.45)分比(12.88±3.04)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T0时有所下降,T2时逐渐恢复,两组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组间、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七氟吸入麻醉相比,在斜视患儿手术中采用七氟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当,但七氟用量更少,躁动评分更低。

  • 标签: 斜视 小儿 七氟烷吸入麻醉 丙泊酚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术麻醉诱导中不同浓度七氟吸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90例小儿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2%浓度七氟吸入,观察组进行8%浓度七氟吸入。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体动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力学体征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8%浓度七氟吸入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力学指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缩短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 标签: 小儿手术麻醉诱导 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麻醉中使用七氟,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74例手术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7例,分别对其实施七氟和异氟,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5.41%,明显低于常规组16.22%,研究组苏醒时间为(7.1±3.1)分钟,拔管时间为(12.4±4.6)分钟,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2.4±4.7)分钟、(17.4±3.7)分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对手术患儿进行麻醉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呕吐等不良反应,患儿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苏醒,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临床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毛喉鞘蕊花(ColeusforskohliiBriq.)根中的半日花型二萜类成分.方法: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IR、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7个8,13-环-14-烯-11-酮半日花型二萜,分别为6-乙酰佛司可林(1)、1,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2)、1,6-二乙酰-9-去佛司可林(3)、异佛司可林(4)、forskolinG(5)、forskolinH(6)和6β-hydroxy-8,13-epoxylabd-14-ene-11-one(7).结论: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它们的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

  • 标签: 毛喉鞘蕊花 半日花烷型二萜 化学成分 1 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 6-乙酰佛司可林 1 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
  • 简介:摘要七氟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剂,血/气分配系数低,作用快,诱导迅速,可控性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七氟在脑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一阐述。

  • 标签: 七氟烷 脑保护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瘢痕贴的抗瘢痕效果,以研究出对增生性瘢痕有显著效果的方式。方法:该研究样本为本院2018年 3月 -2019年 5月收诊的 144例严重烧伤患者的中厚皮片供区同增生性瘢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普通瘢痕贴,研究组使用凝胶医用疤痕贴,对两组的瘢痕厚度和抑制效果进行 90天的观察分析。 结果:治疗后和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增生性疤痕性状和症状明显减轻,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凝胶疤痕贴可以有效减小瘢痕增生厚度,对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 ]硅凝胶疤痕贴膜 增生性瘢痕 抗瘢痕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用疤痕凝胶防治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实践。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创面增生性瘢痕患者中,从中选择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与一般组的病例数均为100例,前者运用医用疤痕凝胶治疗,后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7/100),一般组的总有效率为78%(78/100),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一般组患者的瘢痕厚度分别为(1.28±0.57)mm、(2.39±0.82)mm,两组患者具有显著的不同(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为3%(3/100)、20%(20/1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医用疤痕凝胶不仅使用简单、方便、安全,同时在防止瘢痕增生效果确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医用疤痕硅凝胶 疤痕 瘢痕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治疗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医用三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医用三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氧 COPD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临床有慢性缺氧症状的120例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观察,探讨海拔对病人呼吸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尤其是对病人的给浓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海拔与含量的关系,阐述了海拔与呼吸困难的关系,在不考虑疾病本身和药物及其他治疗的前提下单纯给,通过用效果的观察分析,证实了居住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慢性缺氧病人对浓度的需求是不同的。

  • 标签: 氧疗 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