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结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七氟烷结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探析

李双梅

湖南省财贸医院麻醉科410000

【摘要】目的对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72例外科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编码,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纯瑞芬太尼药物进行麻醉,双数号码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的是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药物进行,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在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前24h的MMSE评分进行对比得知,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手术完成后的24h、48h和72h以及一周后,对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拔管时间等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其效果要由于单纯的瑞芬太尼药物麻醉,且患者在完成后,其生命体征的恢复更快,其拔管时间更短。

【关键词】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

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临床方法,而在进行外科手术时,麻醉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其能够保证患者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通过近些年的临床统计发现,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在外科手术完成之后,很容易发生术后认知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人格等造成影响。对于术后认知障碍,其对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为此,如何在手术麻醉中通过药物降低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是多年的严重难题,本文作者通过我院172例外科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研究,对瑞芬太尼药物的认知影响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72例外科手术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06例,女性患者人数为66例,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到88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65.4岁。通过对这些患者的病症进行统计得知,其疾病类型主要为以下集中:胃癌(70例)、肝癌(30例)、结肠癌(28例)和直肠癌(4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编码,选择其中的单数号码患者为对照组,人数为86,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26:17,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得知,其疾病类型主要为胃癌(38例)、肝癌(14例)、结肠癌(14例)和直肠癌(2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54.58±82.5)ml,其进行麻醉的药物量为(16.8±0.3)mg,平均麻醉时间为(13.6.8±53.2)min。双数号码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27:16,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为胃癌(32例)、肝癌(16例)、结肠癌(14例)和直肠癌(24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其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34.2±66.5)ml,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6.8±0.2)mg,其平均麻醉时间为(136.8±53.2)min。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和性别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其麻醉主要由以下几个过程组成:

首先是麻醉前准备:在这一阶段,医生嘱咐患者禁止服用药物,同时进行上肢静脉通路的建立,并将其连接到监护仪上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连续对患者进行3次血压测量,然后求取其平均值作为患者的术前血压值。

然后是诱导麻醉阶段:两组患者在做好麻醉准备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静脉药物注射进行诱导麻醉,主要药物为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μg/kg)和阿曲库铵(0.65mg/kg)。

最后是持续麻醉阶段:在这一阶段,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静吸复合麻醉,采用的是七氟烷药物吸入麻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盐酸瑞芬太尼药物持续泵入。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其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进行全程检测,若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后24h、48h和72h以及患者完成后1周时间进行MMS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1】。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组间数据差异采用的是t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及前后的MMSE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在术前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在术后24h、48h和72h以及术后一周时间,观察组患者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分析:

3讨论

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其出现麻醉认知障碍后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近些年以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这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等。为了提高患者的效果,通过麻醉方法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逐渐成为当代医学的研究重点。在张继清等人的研究中,其认为年龄是导致POCD症状出现的主要因素,患者年龄增大,导致其中枢神经和血流动力学系统功能下降。而在叶治等人的研究中,其认为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是导致POCD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其MMSE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这表面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药物能够增强患者的术后恢复,有限较少POCD疾病的发生情况,对于这一结果,其可能是由于七氟烷药物能够对患者的脑部血液进行改善,增强患者的脑代谢等情况。另外,同其他吸入麻醉剂相同,七氟烷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关性心肺功能下降以及术后恶心等症状,但由于七氟烷为口鼻吸入后经肺排出,患者的器脏依赖性较低,从而导致患者的麻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2】。

综合上述所说,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问题,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其恢复情况也较好。

参考文献:

[1]赖忠盟,林蕾,苏健生,张良成.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05:116-117+120.

[2]苏光磊,郭永清.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