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manualsmallincisioncataractsurgepy,MSICS)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本文旨在比较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并发症)。通过使用PubMed搜索引擎,我们收集了传统ECCE、MSICS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相关文献,以评价其安全和治疗效果。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出版的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传统ECCE以及MSICS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MSICS不需要依赖昂贵的仪器,并且具有手术快速、费用低廉以及技术门槛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虽然在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MSICS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但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以替代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的治疗。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a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11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9例,中度31例,重度71例.结果除2例术后继发性出血外,无任何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OSAHS患者的手术风险.

  • 标签: 围手术期处理 OSAH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者 并发症 继发性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个性化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9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选择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上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选择11:00处的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裸眼视力分别为(4.9±0.15)、(5.0±0.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0.18)、(4.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8±0.39)、(0.79±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0.32)、(1.5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大多存在〈1.5D的角膜散光。采用个性化角膜切口可降低白内障手术角膜源散光,术后视力恢复好,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术切口。(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8—169,172)

  • 标签: 个性化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患眼眼轴长度的相关。方法以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经筛选后的11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2个对照组,统计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取其平均值作为对比。结果眼轴长度≥26mm、〈29mm组50例(79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8±0.07;眼轴长度≥29mm组32例(37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5±0.06。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通过统计处理,t=4.05,P〈0.0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眼轴长度增长而相应下降。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其眼轴长度成负相关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64耳)OSAHS患儿及26例(52耳)健康儿童行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32例0SAHS患儿中,鼓室导抗图A型16耳,B型24耳,C型18耳,Ad型4耳,AS型2耳;正常听阈12耳,轻度聋48耳,中度聋4耳。患儿组各频率气导听阈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OSAHS患者异常导抗图增加,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峰压值偏向负压,出现气导听阂的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气导听阈 峰压值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治疗创伤前房积血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27例严重创伤前房积血患者行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眼压。结果27例均一次清除完前房积血,无术中并发症,术中虹膜无脱出。术后随访6月,矫正视力0.8以上者7例,0.3-0.8者16例,0.05-0.3有4例,23例低于21mmHg。结论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前房积血 手术并发症 角膜隧道切口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点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点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 标签: 中国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14484位点突变 家系分析 线粒体DNA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18眼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使用全视网膜冷凝加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2-15月,15眼眼压控制正常,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成功率达83%。2眼术后眼压在31-34mmHg,给予贝特舒眼药水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术后眼压大于35mmHg,一月后给予第2次冷冻治疗,术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治疗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不仅是一种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控制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眼压,解除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全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冻 眼压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11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HAMD)、焦虑评分(HAMA)。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4.04%(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3.68%(P〈0.05);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综合护理 HAMD评分 HAMA评分 并发症
  • 简介: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弱视是以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患高度近视、屈光参差弱视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发于单眼,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目前其原因不详,症状的进展规律尚不明确,治疗效果和预后各异.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对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弱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弱视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屈光参差性弱视 有髓神经纤维 高度近视 视网膜 诊疗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AIM:TotrainTibetanmonkey(Macacathibetana)forintraocularpressure(IOP)measurementinconsciousstateandobtainnormalIOPinconsciousTibetanMacaque.·METHODS:Thetrainingwasbasedonaward-conditionedbehavior.Foodstimulationandhuman-animalinteractionwereusedinthistraining.·RESULTS:TrainedTibetanmonkeyscalmlyacceptedIOPmeasurementbytheTonoVet?誖reboundtonometerwithoutsedationoranesthesiaandtheirIOPvaluesweresimilartootherprimates.·CONCLUSION:Human-cultivatedThibetanmonkeysaretamable,andcanbeusedforbiomedicalresearchsuchasophthalmicresearchwithoutanesthesia.

  • 标签: MACACA thibetana DOMESTICATION CONSCIOUS INTRAOCULAR pressure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的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及内皮细胞记数.术后随访3~10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10例(10,17),0.3-0.5有5例(5,17),0.1~0.3有2例,(2/17).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记数1837±326个/mm2,术后3个月为1750±432个,mm2,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内皮细胞损失率为6.2%.术中均无并发症出现,17眼术后角膜移植片均保持透明,术后1眼一个月后出现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移植片恢复透明.结论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根据移植片情况,注意术中操作,巩膜隧道小切口ECCE+IOL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透性角膜移植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碘酊烧灼后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对真菌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收的20例(22眼)确诊为真菌角膜溃疡,施以碘酊烧灼并行羊膜移植术,术后全身及局部氟康唑应用。结果随访3-12个月。其中17眼角膜溃疡愈合,视力有所提高;2眼角膜溃疡愈合后形成角膜瘢痕,视力降低;3眼角膜溃疡未能愈合建议行角膜移植术。结论碘酊烧灼后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应用是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疗效较好且经济方便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碘酊 羊膜移植 氟康唑 角膜溃疡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75岁成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定期随访检查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助于降低因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的发生率,但其机制仍不明确。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水平上研究DR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该技术可以一次研究大量蛋白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DR并不是由单一蛋白质启动的疾病,而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绝大多数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质其功能都不太明确,而且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调节关系。我们就其在DR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质 谱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凝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定量
  • 简介: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依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依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标签: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的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房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FITC—BSA 眼压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