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MR检查在NPC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已成为评价NPC的最佳检查法。本文综述MR功能成像在NPC的分期、扫描及成像等的应用价值,研究显示MR成像在以上各方面有独到之处,已成为NPC首诊及分期和随访的重要首选检查手段,其功能成像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MR检查 鼻咽癌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病术前应用咪唑安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先ASAⅡ-Ⅲ级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8-69岁,体重50-78公斤,术前前一天下午检查病人测取有关生理指标数据。咪唑安定于的术前20分钟肌内注射0.05mg/kg,同时肌注阿托品0.5mg。结果:肌注咪唑安定20-35分钟病人基本入睡,进入手术室时病人多呈睡眠状态,史之可醒,情绪稳定,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变,一无统计学意义,有4例病人无睡,这4例病人与平时嗜酒量圈套及肥胖,注射药物未能很好达到肌层有关,术后随访病人对进入手术室的情景基本无记忆力,结认:咪唑安作用短暂,生物转化迅速是消除肿瘤病人术前精神紧张情绪的理想术前用药之一。

  • 标签: 咪唑安定 肿瘤 麻醉 手术前
  • 简介:近年来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胶质瘤病理已进入分子时代.分子分型及基于患者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的分子诊断手段正对传统病理诊断提出质疑并推动其变革。胶质瘤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促进了对胶质瘤异质性特点的深入探索,基于基因敲除鼠技术对胶质瘤来源细胞的研究已指向越来越多脑内不同类型的细胞.神经发育与胶质瘤形成的关系愈加紧密。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原位移植瘤模型的优化随着胶质瘤干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取得了重要提高。尽管临床治疗恶性胶质瘤近年尚无明显突破.但多模式、多学科交叉的胶质嗜基础研究将与临床紧密结合并推动其高效地实现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转化。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胶质瘤于细胞 移植瘤模型
  • 简介: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及心脏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近据英国牛津大学一项针对14,000名该组人群20余年回顾性研究资料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使肠癌的发生率降低1/4,死亡率减少1,3。虽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发生一些副作用的危险,

  • 标签: 阿司匹林 肠癌 预防 英国牛津大学 心脏疾病 研究资料
  • 简介:骨骼是转移性疾病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脊柱又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最常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5%-10%的癌症患者会发展为脊柱转移。不同的原发肿瘤的脊柱转移瘤发生率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72%)、

  • 标签: 脊柱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骨扫描
  • 简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对CIK的探讨不断深入,以期得到更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肿瘤
  • 简介:虽然目前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是提高胸部恶性肿瘤治疗靶区剂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血浆IL-6、ACE及肺受照体积等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关系密切,放疗前血浆IL-6、ACE及剂量体积参数V20、V30和MLD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血浆IL-6 ACE 肺受照体积等参数 综述文献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长约18~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迁移等多种生物学进程。现今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miRNAs是一类潜在的强有力的评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本文主要对miRNAs这一类新的肿瘤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MIRNAS 乳腺癌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运动干预效果。方法将20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病人于入组后1wk开始按照运动干预锻炼8wk,对照组病人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采取自行运动方式。分别在入组时、入组后1wk、入组后5wk、入组后9wk对病人进行关于疲乏的客观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入组后5wk、9wk疲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体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疲乏 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不能手术和已转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很差,放化疗难以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对一些肿瘤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的肝癌临床研究主要针对EGFR、VEGF/VEGFR、Raf/MAPK—ERK、HGF、乙肝表面抗原等靶点。本文针对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在肺癌中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占肺癌的15%~20%。病理组织学上SCLC可分为小细胞癌(包括以往的燕麦细胞癌)和混合性癌(小细胞癌与鳞或腺癌的混合)。其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生长分数高,早期即可出现广泛转移。多年来的临床研究未能找到治愈SCLC的有效方法,多数患者在一线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差。近30年来对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多相关研究及争议,使人们对SCLC的发生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本文对SCLC的治疗进展作相关讨论。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手术 化疗 放疗
  • 简介:疲乏(fatigue)是肿瘤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重要的主诉之一,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日常生活,乃至延缓疾病的治疗过程,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肿瘤相关性疲乏就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的治疗而引发的一种持续的主观的疲乏感觉,且与病人的日常活动量无关,它影响到病人的活动,而且不能因休息而缓解。在国外有关疲乏的研究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肿瘤本身、治疗、焦虑、疼痛等较多因素相关。由于疲乏的评估缺乏客观指标,所以很难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对疲乏的治疗措施也仅仅是纠正相关因素而不是对其成因的治疗。目前国内尚缺乏肿瘤相关性疲乏的报道,本文就有关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 标签: 肿瘤 疲乏 流行病学研究 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
  • 简介: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抑郁障碍同样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近年来,诸多研究一致认为癌症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抑郁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损害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于癌症患者抑郁障碍的研究,首先要探讨癌症与抑郁障碍的关系,这就涉及“抑郁障碍是否是癌症的伴发症状?”研究证明,抑郁障碍有其特征性的生物学改变,即抑郁障碍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是简单的情感问题。

  • 标签: 癌症 抑郁共病 研究进展
  • 简介:大脑胶质瘤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以广泛浸润大脑半球多个脑叶为特点,有多种组织病理学分型,各类型之间各有特点。该病尚未被深入认识,在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仍未研究清楚。本文就大脑胶质瘤病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供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大脑胶质瘤病 病理 影像学 临床特点
  • 简介:肝细胞癌(HCC)死亡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生存期短,对多种化疗药物易产生多药耐药。近年来HCC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取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且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作用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本文对目前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归纳与阐述,深入探讨各类药物在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为延长晚期肝癌生存期寻求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肝细胞癌 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 多药耐药
  • 简介:大肠癌是当前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70-90年代,全国大肠癌的发病率由不足10/10万上升到22/10万,大肠癌的总死亡率增加了15%-22%。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达22.5%-48.6%,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肠癌强调综合治疗。

  • 标签: 大肠癌 治疗
  • 简介:癌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进行性改变导致体细胞的失控性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是能够无约束地生长,能够侵袭到周围正常的组织,并能够转移到远处的器官。大多数肿瘤,包括神经系统的肿瘤,都是原发的。改变后细胞的遗传学破坏可能是由于遗传中的倾向性,细胞周期中DNA重排,病毒感染和整合;也可能是暴露在突变因子情况下,诸如离子辐射一类,这些因素可以使癌细胞的生长优于它的正常部分。通常广谱的肿瘤遗传学改变包括两类基因的改变:第一,癌基因的优势,它的出现导致细胞的改变;第二,隐性抗癌基因的缺乏,它的缺乏引起细胞的改变。后者通常又称为肿瘤抑制基因,生长抑制基因或隐性抗癌基因。可以相信正常细胞的增殖是在这些促进生长的原癌基因和抑制生长的抗癌基因的内在控制下进行的突变、重排、缺失或扩增而潜在地激活原癌基因导致肿瘤的形成。同样的事件可以发生在抗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干扰它们在细胞中作为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在GenBank中登录的与人脑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的情况。

  • 标签: 脑肿瘤 抑癌基因 基因定位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无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无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CT能谱成像使CT由原来的单参数成像变为多参数成像,由原来的混合能量成像变为能谱成像,不仅在形态学诊断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组织病理学诊断范畴有长足的进步。CT能谱成像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浸润范围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