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消毒供应流程优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实施消毒供应流程优化管理,对比不同时期消毒供应室器械处理状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和供应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消毒供应流程优化管理可有效改善管理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流程优化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质量 器械处理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80例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化抢救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非计划拔管、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优化抢救流程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化抢救流程 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流程优化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从事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药学人员40名,根据工作期间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20名接受常规药品调配工作管理;研究组中20名接受药品调配流程优化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对管理模式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管理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流程优化管理干预,能够减少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流程优化管理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开展本次研究期间,选择到院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筛选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流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纳入对照组,筛选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患者的护急救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由于急性脑梗死而入院接受急的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开展可以有效对患者的急救效率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充分调节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救效率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环节优化吸痰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2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1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优先吸痰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优化吸痰方式 血气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为急诊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过程中,对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以验证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2年1月,截止时间为同年4月末,均为此段时间内到院接受急诊急救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此次对比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并将所有患者急救数据进行记录,最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各项数据,并验证其价值。结果:研究组临床实施流程优化护理后,效果显著,各项数据存在明显优势,具有较高可实施性,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流程优化 急救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对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率与效果的作用。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急诊科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胸痛患者,共计80例,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效果。结果:优化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合理有效的,应给予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抢救 护理对策 胸痛 抢救效率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卫生事业管理与服务体系优化。通过对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在卫生事业管理和服务体系优化方面的潜力和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卫生事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在提高卫生事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互联网医疗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监管等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 标签: 互联网医疗 卫生事业管理 服务体系优化 资源配置 服务质量
  • 作者: 余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00
  • 简介: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据统计医护人员群体中,遭遇职业暴露几率最大的是护理人员(事故率为63%),其次是临床医师(事故率为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危险因素的伤害,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积极做好防护。

  • 标签: 艾滋病;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间在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依据床尾号单双数对课题组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干预组(30例)和日常组(30例),对日常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上日常组为基础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着重把握患者院内风险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并以此为基准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日常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的住院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措施,着重把握院内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根本情况,以此为基准,切实有效的进行对症医护管理,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该方法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行和应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 标签: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结合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现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关注和重视的一大问题。医务人员、警务人员接触艾滋病病毒(HIV)的机会较大,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充分掌握艾滋病的特点,了解职业暴露原因,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衰病人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心衰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开展重症护理干预措施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6例:重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7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心衰 重症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动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频繁,但是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却会经常出现运动性晕厥的问题,只有根据造成运动性晕厥的原因尽可能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运动人员的绝对安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运动性晕厥概述、运动性晕厥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人们更好的运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衰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疾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以及休克等症状,该病进展快,对患者危害极大。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探析重症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衰患者,共计150例,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2020年6月-2020年12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21年1月-2021年6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重症护理组,实施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重症护理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改善(详见表2和表3)。两组数据对比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重症护理是一种针对重症患者开展的综合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重症护理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改善,说明重症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速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衰 重症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心力衰竭(AHF)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2021年4月收入院治疗的63例AHF患者,按其治疗时间差异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2例,并在其诊疗过程中分别展开常规护理、重症护理,分析各自效果。结果:研究组出院后再住院率、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5%、(86.22±5.01)分,水平较对照组更具优势,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重症护理 生活质量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择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开展RCT将其划分为创新组与参照组,创新组中接受应急护理干预,参照组护理措施不变,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创新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优于参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接受应急护理干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急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级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中样本选择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我院之中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将被纳入本次研究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63例),以此来对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分别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方案的情况下,不同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针对性护理的开展在改善患者疼痛问题和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0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产后出血量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生儿,随后将其进行临床分组,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于常规组来说,常规护理。对于干预组的新生儿家属来说,采用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模式。结果:通过进行临床比对,常规组和干预组患儿中其中身高、体重、头围等具有相关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常规组和干预组的整体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进行应用,能够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效果较好。

  • 标签: 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 新生儿监护室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