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批准,临床检验仪器学专业组校际会议于2010年7月20日至7月26日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13个院校共21位代表,会议由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主任李光迪教授主持。

  • 标签: 高等医学院校 检验仪器学 校际会议 临床学院 专业组 医学检验专业
  • 简介:为贯彻落实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2]114号]和《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精神,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完美评价机制,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卫生部、人事部共同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规定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初级资格的考试按

  • 标签: 专业初 全国统一 初资格
  • 简介:第十三次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会于2003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召开。参加会议的148位代表来自全国54所高等医学院校和1所卫生学校,他们是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包头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原张家口医学院)、白求恩军医学

  • 标签: 专业协作会 全国医学院校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按照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常规组(40例)与通气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通气组应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病患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组治疗后的SpO2、PaO2、pH均明显增大,且PaCO2明显降低,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气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高,可明显改善病患的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塞尔达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瘤栓塞术 急性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对3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加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对其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均取栓成功,取栓后即刻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再通25例(83.3%),部分开通5例(16.7%),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3周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性护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侧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18%VS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和住院时间,VAP和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进行临床的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老年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NPPV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其动脉血气的改善效果提高,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7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通过氨茶碱与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暂停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暂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呼吸暂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VPAP使用时间、氧气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与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呼吸暂停频率,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枸橼酸咖啡因 机械通气 呼吸暂停早产儿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比较抢救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抢救后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SaO2、PaO2、PaCO2、pH等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均要明显优于抢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应用于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人工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运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中选取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撤机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所用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可有效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 标签: 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 运用机械通气 丙种球蛋白
  • 简介:传统考核方式作为实验课的独立单元用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的理解和对实验课内容的掌握,评价动手能力。现代医学检验教育对实验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充实的理论基础上增加实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适应社会人材的需求尤为重要。该文针对这一目标将实验课考核有机融于整个教学计划,建立综合设计实验模式,做为实验课的延伸和提高,摆脱学生为“考”而考的现状,变“学”为“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索。

  • 标签: 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考核 模式
  • 简介:现代医学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条件,加强对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十分重要。近年来,该室在生理学教学中采用科研式教学法,从渗透科研教学于课堂,开展专题报告,动员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三方面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训练。

  • 标签: 生理学 科研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 简介: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体现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文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具体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想法。

  • 标签: 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 简介:以就业为导向,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进行了探索。从大学入学开始,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把学生分成细胞形态学检查小组、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检验仪器、试剂营销小组参加研究生考试共4个小组,实施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指导和培养,培养就业岗位急需的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就业 医学检验 特色专业 培养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切换点时间窗。方法将收治的150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对照组应用肺部感染完全控制作为时间窗。观察组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作为切换的时间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心率以及PH值无明显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主要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两组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但是在重新插管率方面不存在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可采用拉斯哥昏迷评分作为时间窗,将早期拔管更改为无创通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治疗切换点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ICU重症心力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7年11月,研究对象76例本院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8)、对照组(n=38),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困难好转程度、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好转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ICU重症心力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心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 重症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好转程度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