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通气治疗的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费用、治疗后心率、血压以及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肺动脉压下降迅速,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机械通气交替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交替应用组联合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儿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功能、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交替应用组用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较组和高频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开始后各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增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与呼吸指数(R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 h、24 h及48 h时交替应用组PaO2与PaO2/FiO2高于组与高频组,PaCO2、OI与RI低于组与高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机械通气交替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利于提高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常频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肺出血新生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HFOV叠加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氧合指数、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通气组治疗后6、12、24、36小时氧合指数(0I)明显低于HFOV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HFOV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 标签: 肺出血 高频震荡通气 常频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通气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机械通气(C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等数据库,收集关于HFOV与CMV比较治疗儿童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将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试验,共24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在院内病死率或30d病死率、气压伤发生率、平均通气时间和氧合指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CMV,HFOV提高了PaO_2/FiO_2比值(治疗后24h、48h、72h分别提高了17%、24%、31%),改善了患儿氧合。结论与CMV相比,HFOV并没有降低ARDS患儿的病死率,但可显著改善氧合状态。最终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频振荡叠加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儿50例开展研究,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的治疗干预措施,每组25例患儿。常规组应用高频通气模式,观察组应用高频震荡叠加通气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机上机时间、通气治疗时间、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通气方案使得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说明叠加通气方案安全性更高一些,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 常频通气 肺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机械通气(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经常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患儿21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治疗效果21例患儿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90.5%;死亡3例,死亡率为9.5%。血气指标检测值变化情况患者治疗24小时后、48小时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脑室内出血1例,发生率为4.8%。结论将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机械通气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减少呼吸机对机体损伤程度,对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地那非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PPHN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OI)以及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OI)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氧和指数(O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西地那非联合机械通气应用于新生儿PPHN治疗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病情,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常频机械通气 西地那非 PPH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叠加高频振荡通气对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的是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的1h和24h的PH和P/F指标,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1h和24h的各项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证实了观察组的优势。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几率是3.2%,1h病死率、24h病死率分别是3.2%和0%,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差异明显,观察组的优势显著。结论:针对婴幼儿Ⅱ型呼吸衰竭的案例给予叠加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其优势相对明显,能最大程度的缓解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常频叠加高频振荡通气 婴幼儿 Ⅱ型呼吸衰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3年4月,从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择120例,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60例,对照组:通气治疗,试验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氧分压( PaO2 ) 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aO2 高于治疗前,PaCO2 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试验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通气治疗,利于患儿血气指标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频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儿病情复杂,长期留滞PICU,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且患儿的生活质量低下,缺乏心理护理和家庭情感沟通,疾病负担重。应加强对这部分患儿的长期管理及康复,本文结合成人及国内外长期机械通气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儿童的长期机械通气管理提供经验。

  • 标签: 长期机械通气 困难撤机 家庭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用时更短(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护理管理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
  • 简介:摘要困难气道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麻醉医师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文章报道1例喉癌术后伴气管切开、放疗病史,拟行"支撑喉镜下激光喉腔扩大重建术"的喉腔狭窄患者,经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术前讨论和紧密配合,成功应用高频叠加喷射通气(superimposed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SHFJV)完成手术的病例。该技术不进行气管插管即可保障患者术中通气,给外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预后良好。文章讨论并总结该病例经验,以期为困难气道管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喉腔 困难气道 高频叠加常频喷射通气 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