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动营养包括训练期,比赛前期,比赛期和比赛后营养调整四部分。训练期营养对所有的运动员来说,除短期休假外,实际上每天都应该考虑营养的问题。运动员的营养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应该使之适应其社会种族的特点及个人的家庭饮食习惯。运动医生的职责就是在充分注意运动员的风俗习惯的同时,使其营养做到合理。

  • 标签: 运动营养 训练期 运动项目 饮食习惯 植物脂肪 植物蛋白质
  • 简介:棒棒鸡丝[材料】鸡脯肉200克[调料】酱油、芝麻酱、辣椒油、醋、白糖、花椒油各适量做法1.鸡脯肉洗净,煮熟晾凉,捞出剥皮,将鸡肉平放案板上,用木棒轻打,待肉质疏松后撕成丝,装入盘中。

  • 标签: 营养 套餐 鸡脯肉 芝麻酱 花椒油
  • 简介:Q:饮食是营养保健的基础,究竟怎样吃才能发挥食物的最佳保健效能呢?A: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法不但能给身体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素,而且还能防治各种疾病发生。第一,要按时吃饭。经常不吃饭是一种非常坏的习惯,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这么做。如果你错过一顿或者两顿饭,到下一顿时往往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 标签: 营养保健 问答 饮食方法 均衡营养 维生素 纤维素
  • 简介:营养品是补品,属于保健品的范畴;营养药作为药品,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而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的补品。营养药不是营养品,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 标签: 营养品 营养药 保健品 禁忌症 适应症 补品
  • 简介:摘要:食品营养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人类需要摄取多种营养物质才能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营养食品是指经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制作,能够提供一定营养物质的食品。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营养营养食品的相关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食品营养 营养食品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评价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实施合适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48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分3组A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B组综合治疗+肠外营养;C组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4周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5%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指标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需要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 标签: 肝硬化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 简介: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对这些变化的了解有助于作好孕期保健工作,还加强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更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处理妊娠期孕妇发生的异常,防治向病理方面转化;对已有器质性疾病的孕妇是否可以担负妊娠等有关问题,在了解妊娠期母体生理变化的基础上,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

  • 标签: 妇女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强化护理方案对于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症状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化疗的102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饮食强化护理方案。化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症状、睡眠质量及营养状态,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与总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饮食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化疗中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症状与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晚期肺癌 化学治疗 饮食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症状
  • 作者: 纪素花国启芳蔚会娟李玉平安莉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在医护模式不断改进的强化营养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前和透析患者80例展开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医护结合的强化营养护理)与对照组(常规饮食宣教护理),各组均为40例;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综合干预效果。结果营养指标比较:实验组SGA营养状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管理评分、饮食管理评分、病情监测管理评分、用药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医护结合的强化营养护理,并分析综合营养状态,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积极作用。方法在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10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51)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51)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强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以及营养状况。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营养良好率是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作用,并能纠正其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强化饮食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EN组(实验组)和术后早期EN组(对照组),用不同方案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7天。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第8天三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组升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病人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显著提高术后机体的免疫水平,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而且还能减轻胃癌病人手术创伤后的机体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胃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知情同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术前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前GEEN组)、术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后GEEN组)、胃肠外营养组。术后GEEN组患者在术后12h间断口服温水,如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24h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至全量,第4天开始按30mL/(kg·d)口服至第七天,术后3d内,不足的能量或水、电解质通过静脉途径补充。同时术后7d内按4IU/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术前GEEN组在术前3d按30mL/(kg·d)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术后4d与术后GEEN组的前4d方案相同,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同时术前3d至术后4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胃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按胃肠外营养常规支持,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肺部感染等)。营养前或术前1d和术后8d清晨采血检测肝功能、NK细胞、T细胞亚群(CD3比例和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C5)。结果术前GEEN组和术后GEEN组中各有l例因术后出现明显腹胀不愿意继续口服而退出,其余个别病例出现轻度腹胀等不适,经过调整进食速度和短暂休息后好转,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无大出血、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GEEN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三组患者蛋白水平比较,术后GEEN组、术前GEEN组总蛋白均比胃肠外营养组高(P=0.00),以术前GEEN组提高更明显(P=0.00),而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16),肠内营养组需要补充的白蛋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中的针对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通过营养支持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该时间段本院肝胆外科住院的患者214例进行研究,通过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表的方式,对选取的所有肝胆外科的患者进行营养危险筛查,对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观察患者在此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现象,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相对应的影响支持。结果:研究发现,在所有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均及时给予了患者营养支持,且大部分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方式为静脉营养,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出现并发现象的较少,而没有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出现不良并发现象的情况较多。结论:在临床营养危险筛选后,应及时给予有影响危险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尽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并发现象的产生,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

  • 标签: 肝胆外科 营养危险筛选 营养支持 合并症
  • 简介:摘要合理而均衡地安排妊娠期的饮食非常重要。应用细营养的保健理念,分析妊娠期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针对不同营养需求,科学制定各阶段的膳食调配。呼吁人们注重细营养,保障孕妇的营养均衡。

  • 标签: 细营养 营养保健 妊娠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以2017年1月—5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全科·老年病区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符合调查标准的422例老年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2.1%,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总的比率为19.2%,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4%,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结论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但营养支持比率较低,且不合理的营养支持普遍存在。

  • 标签: 老年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各种理念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在医学上对胃肠肿瘤患者来说,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仍旧需要考虑好患者的承受能力以及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使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效果发挥到最大。对胃肠肿瘤患者采用合理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等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耐受性,从而有利于增强抗肿瘤疗效的作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提高胃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主要从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问题需要注意的点以及胃肠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问题分析,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标签:
  • 作者: 金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的方法。它通常被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进食或通过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的患者,例如胃肠手术后、严重烧伤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肠外营养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这些成分会被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如图一所示。通常,肠外营养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的,因为这种管路可以输注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能够保持长期的输注。

  • 标签: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