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时间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影响研究。方法纳入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在给予两组患者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给予时间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持续跟踪随访一年。结果①研究组有12例基本治愈、10例有效、14例进步,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5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12例进步,总有效率为57.50%,两组对比,P<0.05;②研究组有23例十分满意、15例基本满意,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有12例十分满意、18例基本满意,护理满意率为75.00%,两组对比,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疗效影响明显,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时间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时间和温度对临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共计 200 例体检者在我院进受血常规检查,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室温组( 100 例)与冷藏组( 100 例)。对照组在室温条件下使用长时间保存法,然后实施临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在冷藏条件下使用短时间保存法,然后实施临床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 两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 冷藏组的血小板计数要明显低于室温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 P<0.05 )。结论:于不同的温度对血液样品进行保存,伴随着保存时间的不断增加,检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时,要选取适宜的保存条件,并能够在最优时间的条件下及时地实施临床检验工作。   【关键词】:温度 ; 时间 ; 血常规检验 ; 准确度 ;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linical blood routine test result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a total of 200 physical examinee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or routine blood tes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om temperature group (100 cases) and refrigeration group (1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ored for a long tim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n clinic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ored for a short time under refrigeration, and then clinic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lood routine tes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 blood cell, white blood cell and hemoglob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latelet count in the cold storag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om temperatur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hen blood samples are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test results will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rage time. Therefore, when clinical blood routine tests are conducted, appropriate storage condi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and clinical tests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timely manner under the optimal time condi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时间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康复期加强时间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时间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 标签: 时间护理干预 脑梗死疾病 康复期 生活质量 生活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炮制工艺与炮制时间对何首乌成分含量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将何首乌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炮制12h、24h、32h、36h、48h,而后测定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蒽醌、鞣质含量。结果黑豆汁高压蒸饮片炮制12h时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其次为黑豆汁炖饮片、黑豆汁蒸饮片,但无论那种炮制方式,在炮制32h后,饮片中的二苯乙烯苷水平都会明显降低(P<0.05)。黑豆汁蒸32h、黑豆汁炖32h、黑豆汁高压蒸12h饮片中蒽醌的含量相差无几,明显高于生饮片(P<0.05)。鞣质的含量会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时间越久,含量越低。结论何首乌中有效物质的成分会随着炮制时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要严格遵守炮制规则。

  • 标签: 炮制工艺 炮制时间 何首乌 成分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规范活动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缩短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8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活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上机时)及干预后(脱机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机械通气时间三项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1±1.13)d和(11.21±2.97)d,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有38人,平均值为49.7,肌力基本在III~IV级,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20人,肌力基本在II~III级,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临床效果显著,使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得以缩短,同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均较单独常规护理所提高。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早期规范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敦煌市中医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在法医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死亡时间的推断,这也是法医病理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死亡时间主要指自案件出现至尸体检验这一过程的时间,为能够向案件的侦查和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必须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从而对案件发生的时间、涉案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法医病理学中几种推断死亡时间的手段进行分析,并探究各种死亡时间的具体推断策略。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推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患者行以时间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入院第7天研究组疼痛、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应用时间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时间护理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评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亚硝基乙基脲(NEU)经胎盘诱发脑肿瘤动物模型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法(1)取孕16d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经腹腔内注射NEU,剂量分别为20mg/kg,40mg/kg,60mg/kg,80mg/kg;(2)孕12d、14d、16d、18d的SD大鼠各4只,分别经腹腔内注射NEU40mg/kg;(3)子代鼠出生后150d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切片行HE和GFAP染色,光镜观察.结果NEU20mg/kg剂量组脑肿瘤诱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孕12d、16d组诱发率较高,孕14d、18d组较低(P=0.066),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但P值接近于检验水准,可适当增大样本含量做进一步研究.结论经胎盘诱发脑肿瘤的诱发率在妊娠中晚期较高,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与孕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使用剂量40mg/kg,增加剂量对脑肿瘤的诱发率影响不大.

  • 标签: 脑肿瘤 化学诱发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价日间手术中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减少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为日间手术术种的精准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8年7—11月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DRG评价体系开展日间与住院择期手术的比较,计算各DRG组的时间消耗指数与费用消耗指数,基于综合指数排序筛选出减少最显著及最不显著的DRG组和手术术种。结果纳入日间手术患者1 997例,其时间消耗指数为0.31,费用消耗指数为0.55;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0 506例,其时间消耗指数为1.31,费用消耗指数为1.09。日间手术开展皮肤病损切除术、面部病损切除术、颈深部淋巴结切除术等术种的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减少最显著;乳房病损微创旋切术在时间及费用上降低最不显著。结论根据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减少程度,可以将减少最显著的DRG组及手术作为同等安全级别下的日间手术优先术种,减少不显著的DRG组不建议作为日间手术优先术种。

  • 标签: 日间住院医疗 日间手术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时间消耗指数 费用消耗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BF)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4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亲水型BF组(n=20)与复合型BF组(n=20)。在病人机械通气开始时,将BF连接在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螺纹管Y形管接头之间;在病人机械通气后的第1天-第5天,每天对两组病人BF滤过膜的呼吸机侧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亲水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均为0,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75%、100%、100%,复合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第2天均为0,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70%、100%,两组不同采样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第2天、第3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鉴定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型BF的更换时间以每天1次为宜,复合型BF的更换时间以2d1次为宜,复合型过滤器滤菌效应较亲水型好,不同型号BF的更换与细菌的种类无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过滤器 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时间的合理性分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60例一级护理昏迷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期60例具有清醒意识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所需要基础护理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卧位护理、排泄护理与床上温水擦浴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进行一级护理的患者,其各项基础护理时间明显较长,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管理。

  • 标签: 一级护理 基础护理时间 时间分配
  • 简介:目的了解薰衣草对慢性肝病患者在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上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有睡眠障碍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组(薰衣草组)、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训练组(放松组)、联合组及对照组,观察并评价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其睡眠自评总分值、睡眠时间分值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方法问的效果及特点。结果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能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SRSS自评总分及延长睡眠时间。结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慢性肝病 薰衣草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服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实施制定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行遵医嘱用药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比对照组要合理,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常用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在评估胎儿心脏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无异常的2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STIC检查,测量、计算不同孕周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对心脏相关指标与孕周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左心室ESV从21~22+6周的(0.41±0.09)ml增多到31~32+6周的(1.10±0.14)ml,右心室ESV从(0.50±0.11)ml增多到(1.20±0.12)ml,左右心室EDV分别从21~22+6周的(0.76±0.15)ml、(1.03±0.12)ml增多到31~32+6周的(2.31±0.20)ml、(2.48±0.20)ml,左右SV、CO也随孕周增长而增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V、EDV、SV、CO均与孕周正相关(P〈0.05)。结论STIC通过胎儿心室容积测量可精确显示胎儿心功能。

  • 标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胎儿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幼儿 300例(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均进行末梢血检验,在分别在即刻、 30min、 2h、 4h进行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检验结果。结果:即刻检验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检验,与放置 4h检验结果相比, P< 0.05,放置 30min、 2h、 4h检验与即刻检验相比, 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不能即刻检验,需要放置 5-10分钟,同时放置时间不能多于 2h,因此,要控制好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为幼儿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幼儿 末梢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服药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血压未控制着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时间治疗学的指导下实施血压监测、服药行为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并在干预后第三个月末对两组进行血压测定。结果经血压监测、服药行为及生活方式连续4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8.33%,而对照组为43.33%,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时间治疗学实施个体化指导,血压控制效果好,在高血压防治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服药时间 时间治疗 血压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吸痰刺激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建立三个组别,4s组、6s组和8s组。将观察对象编号,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每天都对患者的组别进行分配。每组患者的每次吸痰刺激时间分别为4s、6s、8s。结果吸痰后三组患者的心率增加值、血压增加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痰鸣音改善、每日吸痰次数以及两次吸痰间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鸣音改善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量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痰总次数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每日吸痰总次数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吸痰间隔4s组与6s组、8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组两次吸痰间隔与8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刺激时间持续6s与8s的效果好,在相同效果下,推荐选用刺激时间为6s。

  • 标签: 吸痰 刺激时间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于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徐州市居民健康状况资料中抽取1689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睡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混杂因素,计算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睡眠质量良好、一般、差3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5.39%、6.30%和11.66%。睡眠质量一般、差两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同睡眠质量良好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8和44.90,均有P〈0.05)。睡眠时间〈6h、6~8h、〉8h组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分别为7.95%、5.69%和6.47%,睡眠时间〈6h组与睡眠时间6~8h组2型糖尿病新发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调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非职业性体育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年龄、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家族史、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质量差和每天睡眠时间〈6h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睡眠 糖尿病 2型 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