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上以卵巢、头颈部、胃肠道多见,原发于乳腺者不多,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笔者报道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期能够加深对本的认识。

  • 标签: 乳腺肿瘤 颗粒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白血死亡变化趋势,为厦门市白血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白血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等评价指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白血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厦门市居民白血死亡率3.62/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38倍;0~4岁组白血死亡率较高,之后在较低水平波动,55岁后随着年龄的升高死亡率迅速升高;死亡年龄中位数为54岁,10年间死亡率处于较平稳水平(P>0.05)。男性(OR=1.46,95%CI:1.25~1.71)和年龄(OR=1.18,95%CI:1.16~1.20)可能是白血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白血死亡率处于较平稳水平,未来应以男性、儿童和老年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重视白血防治工作。

  • 标签: 白血病 死亡率 趋势 LOGISTIC 回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白血患儿提供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的化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6例白血患儿,为其植入新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观察患儿发生脱管、导管堵塞、植入后感染情况。结果2例患儿出现感染情况,后期已得到有效治疗,1例患儿发生导管堵塞情况,经过处理得到改善,此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白血病 患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急性白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医务人员通过对血液科住院患者及病房保洁员、陪护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指导,统计2012年1~12月(对照组)和2013年1~12月(试验组)入院的急性白血化疗患者,了解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17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02%;平均每位患者总住院天数为12±2.19;对照组16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77%.平均每位患者总住院天数为18±2.46。结论通过对白血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指导,并加以整体护理,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

  • 标签: 健康教育 白血病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髓性白血(CML)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3个月分子反应的预后效果。方法选38例CM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予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3个月,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转录本水平,观察治疗3个月患者获得的分子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1log患者在之后治疗中更易获得MMR、CMR,治疗3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1log患者容易预后不良。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患者3个月时进行测定BCR-ABL转录本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髓性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分子反应 预后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CYFRA21-1)对老年人舌鳞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舌鳞癌患者50例为研究组,50例行健康体检的人为对照组,运用受试者回归曲线(ROC曲线)判定NLR诊断老年人舌鳞癌的临界值,并结合CYFRA21-1诊断分析NLR联合CYFRA21-1对早期诊断老年人舌鳞癌的意义。结果:运用ROC曲线分析NLR诊断老年人舌鳞癌临界值为2.75,灵敏度为0.79,特异度为0.85,Youden指数为0.65,准确度为0.72。NLR与CYFRA21-1联合对老年人舌鳞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0.82,0.86,5.85,0.21,0.68。结论:选择NLR诊断老年人舌鳞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提高,NLR结合CYFRA21-1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舌鳞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标签: NLR 鳞状细胞癌抗原(CYFRA21-1) 老年人 舌鳞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6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rhTPO和rhIL-11在治疗该类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方法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000u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3mg,每日一次,分为rhTPO和rhIL-11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化疗后,rhTPO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27.45±12.86,rhIL-11组为18.04±10.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为9.45±3.86,rhIL-11组为12.12±3.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rhTPO组血小板输注量为0.55±0.69治疗单位,rhIL-11组为1.00±0.75治疗单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hTPO组为15%,rhIL-11组为4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4例。实验组进行升白细胞药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以及病因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环境保护,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与实验组相同,但没有全环境保护。然后分析比较两组的的治愈率以及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则为79.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4.36,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94.12%,而对照组是70.5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结论对于急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在实施全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临床治疗以口服升白细胞药联合应用rhG-CSF及并用病因治疗等综合方法疗效更好。

  • 标签: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全环境保护 RhG-CSF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白血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6月收治的123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总结具体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23例患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18例(占14.6%),多为机械性静脉炎,与患儿年龄、选择不同的血管、PICC穿刺次数、管道型号、导管留置时间及送管等有关,经针对性处理后,炎症表现得以好转。结论在白血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白血病 患儿群体 PICC置管 静脉炎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白血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及物质功能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白血患者化疗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白血病 化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66例进行分组研究,数字随机法为分组依据,具体分为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两组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从多个方面改善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生存功能,有其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 随访干预 心理干预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急性白血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先后对58例急性白血患者实施常规护理(29例)、综合护理干预(29例),比较两组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较常规护理组轻(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地减轻急性白血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白血病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探讨PCT、淋巴细胞亚群在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价值分析。在血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中,PCT和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不仅可作为细菌感染的初步筛选指标,还可以此推断病原体、明确发热原因,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 标签: PCT 淋巴细胞亚群 粒细胞缺乏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存在的关系,并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3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比组,分析嗜酸细胞计数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嗜酸细胞计数、血EOS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婴幼儿存在气道高敏性、先天性疾病明显高于其它的年龄阶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病情得到缓解,其比例占患儿总数的73.8%。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通过气道高敏性的调查,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