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发生在白血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呈飞跃式发展,bcr/abl的研究也在不断精进,并且有望评释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发原理。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对促进CML诊断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当前通过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期待对CML医治达到根治的效果,该技术的开展为CML的临床医治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 分子生物学 实验诊断
  • 简介:总结25例急性白血化疗后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护理体会。25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肠道出血等症状,积极行抗感染、胃肠减压、升白细胞、营养支持治疗,有效监测生命体征,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饮食、肛周、腹痛、发热、出血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下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BCR-ABL和PTENmRNA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3例慢性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基于6个月BCR-ABL是否下降≥10%分为两组,比较组内及组间PTEN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有效组患者初治时和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PTEN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两组患者6个月后PTEN表达水平较初治时升高倍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组BCR-ABL与PTE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3.174,P〈0.01)。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中,PTEN表达量随着BCR-ABL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治疗有效组PTEN与BCR-ABL水平呈负相关。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伊马替尼 PTEN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同时接受三氧化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7.78%,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5.56%,有效率为72.22%;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对其血糖值加以监测。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4+CD25+T调节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化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并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正常体检者对照,同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治疗前CD4+和CD8+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接近,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与血红细胞和骨髓幼稚细胞有关。结果CD4+CD25+T细胞在CML中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可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T调节细胞 外周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7例给予单药ATRA诱导分化治疗,观察组21例给予ATRA联合AT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达CR时间、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死亡率等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早期死亡病例、达到CR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胸闷、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毒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临床效果与ATRA单药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其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故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TRA ATO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中推行亚砷酸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6年02月接收、已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共61例,分成2个组。分析组内有31例患者,于组内推行亚砷酸方案治疗;对照组内有30例患者,于组内推行维甲酸方案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评定发现分析组有效率93.55%,同时对照组是70.00%。此外,对照组出现高白细胞血症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症的几率比分析组高(P<0.05)。结论将亚砷酸方案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建议推广。

  • 标签: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有效率 亚砷酸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40例高白细胞白血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白细胞白血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18例患者为1组,将三氧化二砷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则为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R率较高,但是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但是实验组患者达到CR的平均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常规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观察组采取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治疗2个疗程,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的FAB分型、治疗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心脏毒副作用、化疗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患者FAB分型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40/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35/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其他化疗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常规治疗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临床疗效
  • 简介: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改变了慢性髓系白血(CM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长期服用TKI药物常常伴随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发生慢性不良反应的风险。目前,无治疗缓解(treatment-freeremission,TFR)逐渐被视为CML治疗研究的新目标。临床试验报道,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患者,在停止TKI治疗后仍然可以维持分子学缓解。本文结合TKI停药临床试验数据及最新研究进展,对CML患者能否治愈和如何把握安全的停药策略等问题作一综述。当然,CML获得彻底的治愈,还需更多停药试验予以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无治疗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慢性白血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初诊的40例急慢性白血患者(23例急性,17例慢性),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白细胞、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急慢性白血患者的血红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CRP及白细胞均高于正常人群,以上指标差异显著(P<0.05);以上检测的考察指标急慢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慢性白血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早期判断急慢性白血,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慢性白血病 血液分析仪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