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表面有多官能团的药物载体。本研究中,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阿霉素(DOX)共价连接到2.5代的PAMAM分子上。通过这种设计,载体结构可以优化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药物和载体之间的酸敏感键可以优化药物的释放。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H4.5条件下阿霉素的12小时累积释放量约为pH7.4条件下的两倍。这种酸敏感的药物释放可以提高药效。药动学研究表明,DHA-PAMAM-DOX能提高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在荷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实验构建的DHA-PAMAM-DOX抑瘤效果优于同等剂量(5mg/kg)的阿霉素溶液。研究表明DHA-PAMAM-DOX在肿瘤药物靶向给药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阿霉素 顺-4 7 10 13 16 19-二十二碳六烯酸 抗肿瘤
  • 简介: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l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肾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肾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肾毒性小分子代谢物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肾毒性 雷公藤 马钱子 广防己
  • 简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被认为处于一种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因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或血栓并发症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止凝血因子标志物的高低分析其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止凝血功能的异常状态,以便对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做出及早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水平变化 患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栓前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巴戟天糖链(MOO)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中对其下游瞬时受体电位蛋白C家族中TRPC6通道蛋白信号转导的影响和血管生成基因谱的作用,以探讨

  • 标签: 血管生成 通道蛋白 基因谱 巴戟天 分子搭桥 糖链
  • 简介:目的将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42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发DIC除应用常规治疗外,均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42例患儿中除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外,余38例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0.48%.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副作用小,易于皮下吸收,在新生儿DIC早期使用,更方便,更安全,治愈率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新生儿败血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超声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可血肿面积、PSV、EDV、动脉RI情况,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地屈孕酮 先兆流产 宫腔积血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参数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超声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可血肿面积、PSV、EDV、动脉RI情况,提高妊娠成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地屈孕酮 先兆流产 宫腔积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发表的关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疗效研究的文章,检索自数据库建立到2023年4月1日的所有中英文文献。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24小时尿蛋白(24hUpro)、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总胆固醇(TC)和总缓解率的P<0.05,低分子肝素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凝的肾病患儿选择联合小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用药,能够缓解肾病患儿血液的高凝状态,保护肝肾功能和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小剂量 低分子肝素 儿童 肾病综合征 Meta分析
  • 简介:美国因炭疽热的出现而陷入了一片恐慌。炭疽检测正致力于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如何快速确定某人接触的是炭疽菌还是其他无害细菌;第二则是如何快速诊断出有可能致命的吸人性炭疽感染,以挽救病人生命。目前调查人员最常用的是使用快速“现场检测法”来探测炭疽感染,但这些测试并不十分准确,还需6到48小时来进一步检测验证。这段等待的时间对于那些忧虑中的被测者真算得上是一种折磨。即使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因检测而导致的混乱与恐慌也已达到恐怖主义者所希望的效果。

  • 标签: 炭疽热 炭疽感染 恐慌 性反应 阴性 病人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低分子肝素钠与葛根毒哈用时对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吸氧、消心痛、法安明(低分子肝素钠)0.2毫升日2次皮上注射,连用7天。葛根素0.2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日1次静点。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吸氧、丹参静点为主。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指标:心绞痛控制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P〈0.01)。心电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30%(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葛根素合用治疗UAP可减少发怍(P〈0.01)。心电图缺血ST—T改善明显(P(0.01)。心电图缺血ST—T改善明显(P(0.01)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 标签: UAP(不稳定型心绞痛) 肝素 低分子量LMWHS(低分子肝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肌缺血情况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和72.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心肌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辛伐他汀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危人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37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2013年3月-2014年2月40例烧伤有发生VTE的高危人群作为对照组,仅采取血栓预防方法,未采用任何防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VT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Fib、PLT、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的Fib(2.83±0.90)g/L、PLT(259±30)×10-9/L、D-D(620±20)μg/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56±1.38)g/L、(150±41)×10-9/L、(1420±32)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INR、T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未发生VTE;对照组患者中发生4例VTE,4例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1例同时合并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低分子肝素钙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及附近淤血、瘀斑现象。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第10天停止注射。其余未见有淤血、瘀斑、齿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很好的改善烧伤后的高凝状态,尤其有增加血管内皮的抗血栓作用,对烧伤高危人群VTE的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烧伤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酪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HGF/c-Met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HGF/c-Met通路成为靶向抗肿瘤治疗的新手段。本文着重介绍近期已上市和处于临床后期的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HGF C-M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病人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60例P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均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加用生物治疗的25例患者(TACE-BIO组)于第3天开始受IL-2(IL-2100万u/d×10天,静脉滴注)及IFN-γ(50万u/d×10天,肌肉注射)治疗。TACE组35例未接受生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12、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变化。结果:TACE-BIO组用药后血清IL-2、IL-12水平显著高于TACE组(p<0.01),sIL-2R,sICAM-1,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1)。43例不能手术的患者中没有CR的患者,PR6例,SD26例,PD11例。6例RP患者中4例获得手术切除。血清IL-2、IL-12水平升高与疗效相关。TACE-BIO组疗效优于TACE组。结果:生物化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PLC治疗方法,可作为不能手术的PLC患者的可行性治疗方案,也可作为PLC术后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IL-2和IFN-γ的联合应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治疗用药方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生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