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长期摄入过量碘时甲状腺的形态和体视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碘化钾,饲养6个月后处死观察甲状腺重量,组织学变化,甲状腺滤泡的体视学参数等指标.结果低碘组(LI)大鼠甲状腺明显肿大,呈小滤泡性增生,平均滤泡体积(V)和滤泡表面积(S)均明显低于适碘组(P<0.01),而滤泡表面积密度(Sv)、比表面积(S/V)、数密度(Nv)明显高于NI组(P<0.01).各高碘组甲状腺未发生肿大,但组织学呈现多型性变化;5倍碘组、10倍碘组甲状腺滤泡体视学各项指标与NI组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别;而50倍碘组滤泡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高于NI组;100倍碘组平均滤泡体积(V)和滤泡表面积(S)均低于NI组,而S/V、Nv则高于NI组;50倍碘组、100倍碘组的甲状腺呈现类似LI组的小滤泡增生,但增生的程度远低于LI组.结论长期摄入过量碘大鼠甲状腺虽然未出现甲状腺肿大,但组织学和体视学参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50和100倍碘组的小滤泡增生更为明显.

  • 标签: 碘过量 大鼠 体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LIGH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LIGHT的表达和血浆LIGHT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小板LIGHT表达(5.9±4.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组(9.5±3.0)%(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IGHT水平(36.1±21.0)pg·m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4±13.4)pg·ml^-1(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小板LIGHT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457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存在LIGHT表达的失调,血小板相关LIGHT可能在动脉斑块的形成、发展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血浆LIGHT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急性期的炎性过程。

  • 标签: LIGHT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外周血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量输血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0例,于输血前、输血后1h内进行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对比分析输血前后检验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大量输血后患者K+、Ca2+指标显著高于输血前,差异显著(P0.05);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时间(APTT)高于输血前,差异显著(P

  • 标签: 大量输血 检验指标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癌患者围术期心理变化及护理干预。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40例喉癌围术期患者均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干预。结果对于喉癌患者围术期时期和手术方式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其予以相应的护理,进而提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结论应对喉癌患者围术期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并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喉癌患者 围术期 心理变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 将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给予A组一般护理,给予B组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B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A组(P<0.05)。 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极易于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尽早开展心电图检查,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心电图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地区铁路冷藏盒饭微生物变化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铁路冷藏盒饭进行抽样检查,每月进行1次,共计检测3次,抽查4个品类,对微生物测定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测定采集样本,超限率为22.00%,且随样本存放时间延长超限率有所增长;致病菌检测均合格。结论:我铁路冷藏盒饭微生物变化整体情况良好,但存放时间与食用安全相关,应适当缩短其应用保质期。

  • 标签: 铁路冷藏盒饭 微生物变化检测 检验精准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超声诊断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孕妇60例,根据孕周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为孕周26-31周孕妇,B组为32-36周孕妇,C组为37-41周。对比两组超声诊断的胎儿动脉导管情况。结果 3组在直线型、轻度弯曲型、显著弯曲型导管占比对比均存在差异,差异明显(P<0.05)。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明确动脉导管形态,但随着孕妇孕龄的增加,胎儿动脉会逐渐弯曲,故而临床应在诊断动脉导管形态的同时,结合其他指标对动脉导管异常实施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动脉导管 形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各期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检查的100例妊娠妇女为对象。按照孕周分为妊娠早期(孕1~12周,n=25)、妊娠中期(孕13~28周,n=35)、妊娠晚期(孕28至分娩前,n=40)。以同期100例在本院检查的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并统计。结果  对照组血清TSH、FT3、FT4高于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期组(P

  • 标签: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主体选自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7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来我院体检的57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精液检验参数,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临床意义。研究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后发现,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液化时间、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比、存活率、浓度以及异常形态精子比率都不如健康成年男性,且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即:P<0.05。讨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变化异常,在临床检验时可以将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男性生育能力,对男性不育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

  • 标签: 男性不育患者 精液检验参数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风湿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组以自身免疫机制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疾病在血液学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变化,如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症状,也复杂化了疾病的治疗与管理。过去几十年中,RA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本文回顾了RA的血液学变化,并讨论了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个体化治疗策略、综合性管理以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

  • 标签: 免疫风湿病 血液学变化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检验相关参数变化对诊断疟疾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46例疟疾患者为研究样本,记作对照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47例做健康体检的人群,记作研究组。两组人员均采用血液检验,记录相关参数变化,判断血液检验参数变化对疟疾诊断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RBC、PLT、Hb和T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检者WBC、RDW和EOS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液检验相关参数变化有助于疟疾的临床诊断,未来可以作为主要诊断方式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疟疾 血液检验 相关参数变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气管插管患者合理使用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此药物对口腔异味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口腔病原菌变化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变化所存在的临床影响。方法:利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将我院在2021.04-2022.03治疗的重症气管插管患者(9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结果:较之对照组(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组(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口腔异味总有效率均更高(P

  • 标签: 芳香化浊1号漱口液 重症气管插管 口腔异味 口腔病原菌变化 VAP变化影响
  • 简介:摘要当前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当中,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如何从网络的背景环境当中进行思考,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新时代的角度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工作进行思考,以此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标签: 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育人 思考
  • 简介:现实疗法(RealityTherapy)是一种以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观点为基础的心理疗法,认为心理行为问题是由于人不能负责所导致,其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承担起个人责任,积极解决现实问题。1国外现实疗法的起源及现状1.1现实疗法简介现实疗法最初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Glasser)于本世纪60年代开创的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

  • 标签: 现实疗法 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儿童 儿童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评价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世界训练治疗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弱视儿童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精细训练方法开展治疗,观察组采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法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视觉功能,优化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 弱视患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力衰竭180例患者(心衰组)甲状腺激素检查结果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体检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衰组合并甲状腺激素异常47.22%,其死亡率24.70%高于无合并甲状腺激素异常的8.42%(P〈0.05)。心衰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低于体检组(P〈0.05),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衰组患者中病死患者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P〈0.05),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异常患者治疗后T3、FT3、T4、FT4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异常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伴随症状,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指标。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激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3、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