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检验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人群中,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采集10ml血液,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装入两个消毒试管中,每个5ml,其中一个血液样本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为观察组。以此类推,每组有60例血液样本,且组间无差异。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予以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在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进行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两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对照组血液样本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其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检查结果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样本中发生溶血现象时,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血液样本采集和储存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ABO新生儿的溶血病血型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者 78例,对患儿及其父母的 ABO血型进行检测,观察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78例母婴 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 DAT阳性 29例,占 37.2%;游离抗体试验阳性 51例,占 65.4%;抗体释放试验阳性 75例,占 96.2%。结论 ABO新生儿的溶血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对母婴 ABO血型的新生儿进行血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三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健康体检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仅作为参照,观察组则给予人工溶血处理,抽血进行生化检验,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溶血对临床免疫和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抽取静脉血进行检验的患者,共计200例,按是否发生溶血情况分为溶血组和正常组(每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血生化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正常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血生化指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2020年6月-2021年5月就诊,将实施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进行人工溶血处理后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 葡萄糖、谷草转氨酶、 钾、 总蛋白、总胆红素等相关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项目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病人及健康人群的血液标本,其中病人共有100例,健康人群100例,分别定义为患者组和健康组。在化验室收取上述200例患者组和健康组的血标本后,每份血标本平均分成2 份 ,分别注入 2 支同样的肝素抗凝管中 ,一份不溶血 ,另一份反复振荡致人工溶血, 然后对标本分别进行生化项目检测。对比患者组血标本溶血和不溶血生化指标;健康组血标本溶血和不溶血生化指标。结果:通过分析患者组血标本溶血和不溶血生化指标,数据显示不溶血标本TBIL、DBIL、ALB、CK、ALT、AST、UA、BUN、Cr明显低于不溶血生化指标,结果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溶血 生化 检验 干扰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因溶血所致肝功能异常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且其诊断率也在不断升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证据证明溶血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但已有学者通过对血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分析来探讨溶血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溶血的认识应不断加深。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溶血与肝功能障碍是存在关联的。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溶血与肝素、转氨酶(ALT)等有关检测指标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中准确判断肝功能变化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检测结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站实验室标本拒收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应对策略。方法以我站实验室2015年~2017年拒收的标本(共38份)为观察目标,对拒收原因予以讨论,以明确应对方案。结果38份标本拒收的原因中,标本与交接单信息不符2份(5.26%),标本抗凝不充分11份(28.95%),标本量留取不足8份(21.05%),标本未留样3份(7.89%),严重脂血3份(7.89%),标本溶血4份(10.53%),标本条码贴错6份(15.79%),标本条码未贴1份(2.63%)。结论较多因素会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拒收,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应对措施,保证血液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血站血液检验 标本拒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分生孢子形态观察是医学相关专业微生物中真菌学习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本实验室在传统小培养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良菌种接种方法,同时将盖玻片更换为载玻片,一次性制得两张标本片,操作简单,保存时间长,可批量制备,方便教学,适合实验室使用。

  • 标签: 大分生孢子 标本片 小培养法 真菌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1420
  • 简介:采集不同的临床标本的方法是不同的,如:临床酶学测定酶之前,标本还要经过采集、分离和储存等一系列处理过程。而酶在血中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血液离开机体后还会有一定变化。因此,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测定值的变化。采血后1—2小时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除非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不采用血浆而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肝素为抗凝剂,在常用抗凝剂中它对酶的影响最小。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分离血清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入冰箱保存。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检验标准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间120例运用生化检测仪器和血液分析仪器查看存在误差的标本,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12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将血液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种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综合患者自身存在的原因、血液标本检验中存在的原因以及血液标本检验的因素等。对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操作不合理。结论在血液检验工作中,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检验以及献血者自身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应规范操作,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减少误差,保障血液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900例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进行常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的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皮肤采血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法,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21.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54.08%)。结论对临床血液标本的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取血法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后期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的检验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 常规检验 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