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食管固有肌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47例食管固有肌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切除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结果47例患者内镜下切除肿瘤顺利,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固有肌肿瘤行内镜切除安全、有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下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256CT在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先心病患儿50例,按照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有冠脉病变组与无冠脉病变组,每组各25例,采用256CT心脏血管成像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儿在正常心率下扫描,图像质量三级37例,图像质量二级11例,图像质量一级2例,未出现图像质量0级。冠脉病变组的25例患儿经过手术证实共有76处异常,通过256CT扫描检查发现72处异常,检出率为94.73%。256CT对儿童先心病冠脉发育异常诊断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92.00%。结论256CT对于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很高,能够清晰的显示心脏整体结构、冠脉及肺血管解剖关系,从而更加准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冠状动脉畸形做出诊断。

  • 标签: 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 儿童 CT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128螺旋CT诊断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本院就诊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100例,其中病情良性、恶性患者分别50例,均接受128螺旋CT诊断,纳入本次探究良性组、恶性组,总结分析两组诊断效果。结果恶性病变患者胆管扩张程度重度患者占比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而恶性组患者胆管梗阻端胆管中断患者比例78.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0%,在统计学上差异是有意义的(P<0.05);恶性组患者的梗阻距肝门长度显著多于良性组,且肿块数量显著高于良性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64排128CT诊查胆管下端梗阻性黄疸患者效果显著,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黄疸 胆管下端梗阻性 128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结论16螺旋CT能明确反映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可以准确地诊断、评价腰椎退行性病变。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病变 16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肺栓塞 智能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妊娠早期颈项透明(nuchaltranscency,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评价NT增厚胎儿的围产结局。方法以相同头臀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收集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早孕期(11-136周)筛查的8712例孕妇中NT增厚的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值与胎儿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200例NT增厚病例中2例自然流产,5例染色体异常,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3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其他结构异常。胎儿异常率为11%,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2.5%。结论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胎儿NT越厚,胎儿异常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64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经CR初检阴性但临床体征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与多层螺旋CT检查。由两名以上的高年资放射医师完成阅片。结果67例患者共确诊骨折61例,其中DR检出42例,检出率68.85%(42/61);64螺旋CT检出61例,检出率100%(61/61)。后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64螺旋CT显著提高了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DR对于隐匿性骨折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合理选择应用。

  • 标签: DR 64层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共72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施治,观察组选择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施治,研究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合并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生存率的比较,观察组是94.44%,对照组是91.67%,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肛门扩大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佳,而且远期生存率理想,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经肛门扩大全层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病理性标本中传染性的病毒、细菌等常可造成检验人员的自身感染。加强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非常重要。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地预防,发生意外时如何紧急处理,是每个检验工作者都应该注意和掌握的。

  • 标签: 血液 检验 自身防护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是一直困扰着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大难题1。踝关节功能障碍作为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内翻和足下垂2,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及生命质量。卒中后中神经控制异常及局部肌肉张力异常是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早期踝关节护理、佩戴足踝矫形器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本文将就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具体的康复措施进行论述。

  • 标签: 脑卒中,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共88例(支架数为134个)。均给予冠脉血管造影检查和64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两种方法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64螺旋CT检查对于直径在3mm以上的支架所具有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关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应用64螺旋CT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六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全身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85例复杂骨折十六螺旋CT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后处理技术可获得与患者复杂骨折真实情况完全相同的多维数字模型,有利于直观、准确的了解骨折伤情。结论可根据骨折模型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方式,并可对内固定器进行预先塑形,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复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II期甲沟炎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以Winograd手术为基础设计手术,采用电凝烧灼法毁损甲生发,与Winograd手术相对照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共完成94人104足。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疼痛数字评分,复发情况,术后甲沟是否长出小趾甲,术后6月甲板最大宽度较术前减少情况。结果电凝烧灼法毁损甲生发有效可靠,复发情况与Winograd相当,操作较之Winograd手术快捷,患者痛苦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多层CT联合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其中15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联合成像,采用16螺旋CT,l.25mm×16模式采集,注射对比剂120~150ml,注射流率3.5~4.0ml/s,肺动脉延迟2O~25秒扫描,下肢静脉延迟15O~180秒扫描。并结合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共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16侧,肺栓塞31例51处,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一次性评价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是肺栓塞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血液净化N0-N1分级护士培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护士均进行血液净化N0-N1分级护理知识学习,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教学措施基础上加入微格教学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本次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加入微格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血液净化N0-N1分级护士培训效果,保障血液净化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微格教学 血液净化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绝经后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64SCTCA检查、并于4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1年以上妇女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绝经10年以内(n=50)及绝经10年以上(n=39)两组,以CAG为“金标准”判断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64SCTCA在绝经后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指数分别为86.46%、89.58%、66.94%、96.44%和76.04%。其在绝经10年以内的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更高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论64SCTCA适合于绝经后妇女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尤其适用于绝经10年内的妇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绝经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56例,均采用64螺旋CT行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容积再现(VR)、表面阴影显示(SSD)。以内窥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44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64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准确度为94.6%,敏感度97.7%,特异度84.6%,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91.7%。结论64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并能清晰显示异物的位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5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对照组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均采用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方法,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形态、颅内血管异常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诊断率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诊断技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头颈血管造影 脑分水岭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