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食管固有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47例食管固有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切除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结果47例患者内镜下切除肿瘤顺利,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固有肿瘤行内镜切除安全、有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下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胃固有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孔道电子胃镜 胃固有肌层肿瘤 气腹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牙线辅助牵引法 EFTR治疗胃底固有肿瘤患者的价值。 方法: 选择 78 例我院于 2016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胃底固有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9 例,对照组给予内镜全切除术( EFTR ),治疗组给予 牙线辅助牵引法 EFTR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44% ,对照组为 76.42% ,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牙线辅助牵引法EFTR治疗方法 价值显著。

  • 标签: 压线辅助牵引法 EFTR 胃底固有肌层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在胃固有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4例胃固有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胃固有肿瘤比较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内镜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胃固有肌层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固有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胃底固有肿瘤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D治疗。结果18例来源于胃底固有肿瘤全部完整剥离,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40ml,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ESD穿孔发生率17%(3/18)。结论ESD是治疗胃底固有肿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固有肌层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在胃底固有肿瘤内镜全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完成的20例胃底固有肿瘤EFTR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9例)采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行EFTR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传统EFTR方法治疗。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结果20例病例均成功完成EFTR治疗,观察组肿瘤大小10.0(7.5,21.0)mm,对照组肿瘤大小14.0(10.0,20.0)mm。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26.4±6.3)min,短于对照组的(35.5±11.4)min。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6.4±1.0)d,少于对照组的(7.7±1.5)d。2组均无迟发性出血和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EFTR治疗胃底固有肿瘤过程中应用悬吊式切开缝合法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胃底 固有肌层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悬吊式切开缝合法
  • 简介:目的探讨整块剜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直出绿激光及水刀行整块剜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整剜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3mm。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导尿管保留48h,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整块剜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并能保持肿瘤形态完整,有利于精确的病理学分期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整块剜除术 绿激光 水刀 经尿道手术
  • 作者: 张军艳 王碧 王晓丽 晋琅 王明明 陈丽 郝锋利 刘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现在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西安 710032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53003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68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 71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固有阵挛(propriospinal myoclonus, PSM)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图监测中心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例脊髓固有阵挛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4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4年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制定的PSM诊断标准。结果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43~55岁,病程8个月至3年,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颈部、躯干或肢体的抽搐或抖动,持续时间短,发作频繁。患者均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发作期均无痫样放电,发作期同步肌电图可见三角、股四头或腹直电爆发。对4例患者均给予氯硝西泮治疗,3例患者效果显著,1例患者效果不佳。结论PSM临床表现与痫性发作类似,发作期无痫样发电,仅可见电爆发。多数患者对氯硝西泮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 肌阵挛 脑电描记术 肌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径<5cm胃固有间质瘤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与腹腔镜治疗情况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和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固有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治疗方法,研究组应用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完整切除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进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后通气通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固有间质瘤患者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以使用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疗效理想,能够作为腹腔镜治疗和部分外科手术的补充。

  • 标签: 胃固有肌层间质瘤 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肿瘤的临床鉴别方法并探究治疗原则。方法分析诊断为平滑肌瘤的60例患者及食管间质瘤40例患者的临床鉴别方法及探讨治疗原则。结果43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中有15例为CD117(+),其余28例为CD117(-),17例食管平滑肌肉瘤CD117(-)和CD34(-),40例间质瘤CD117(+)及CD34(+)。食管间质瘤及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结论单采用临床表现无法将食管间质瘤及平滑肌瘤区分,CD117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是区分两种肿瘤的必要手段。临床根据肿瘤的特征采取相应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食管间质瘤 平滑肌瘤 CD117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非浸润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80例非浸润膀胱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实验组患者则在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的应用不会对非浸润膀胱肿瘤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该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复发率的降低,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被诊断为NMIBC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年龄43岁~72岁,男性41例,女性16例。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取截石位,激光功率10瓦~20瓦,采用直接汽化或直接根部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水中毒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术后无输血等。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是治疗NMIB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钬激光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超声灰阶图像纹理特征的组学模型鉴别膀胱癌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175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MaZda软件分别手动勾画同一病灶基底部膀胱壁、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纹理特征。对训练集采用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ASSO)回归及十折交叉验证筛选特征,构建膀胱壁、病灶区域组学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膀胱壁、病灶区域ROI各提取出279个纹理特征后,各筛选出5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组学评分模型。膀胱壁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0.856,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为0.849、0.704。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膀胱壁的组学模型AUC比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大(均P<0.05)。结论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纹理特征的组学评分模型能有效鉴别膀胱癌浸润性,且较基于病灶区域纹理特征的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 标签: 纹理分析 超声组学 膀胱壁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非浸润性膀胱癌(<T2期)患者,其中4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HoLRBT组),4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观察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术后病理及复发情况。结果HoLRBT组的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LRBT组术中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有1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TURBT组术中有6例患者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HoLRBT组术后病理中有组织情况及术后肿瘤残留率明显优于TURBT组(P<0.05)。随访两年,两组的肿瘤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 vs. 19.0%,P>0.05)。结论HoLRBT治疗T2期以内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肿瘤残留,避免行二次电切除术。

  • 标签: 膀胱肿瘤 激光,固体 膀胱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2例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1470nm激光行膀胱肿瘤悬挑法剜除术,即将亚甲蓝稀释溶液用一次性膀胱注射针在距离肿瘤基底边缘2cm处黏膜下环形多点注射,使基底部与分离,用1470nm激光直射光纤,调整激光功率为70~80W,沿肿瘤周围环形注射标记点切开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此时可见亚甲蓝染色的肿瘤基底部与的分离面,光纤金属保护鞘头端插入分离面,将肿瘤整体从挑起剜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9)min,术中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无需膀胱冲洗,导尿管保留72h,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尿道狭窄及大出血发生。结论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肿瘤形态保留完整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悬挑法 剜除术 1470nm激光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0月到2013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1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钬激光组31例和电切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膀胱穿孔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37月,中位31月,两组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35%和27.50%,钬激光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钬激光 经尿道切除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62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2例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5.7±6.6)岁,高级别癌7例,低级别癌25例。对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6.2±7.1)岁,高级别癌6例,低级别癌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等。同时利用抑郁焦虑自评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分,进行心理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膀胱癌,均未在短期内行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2.4±3.2)min和(30.9±3.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1.0)d和(3.5±1.2)d,住院费用分别为(12 695.6±2 156.2)元和(11 879.3±1 801.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如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术后膀胱刺激症方面发生率分别为0、0、3.1%,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2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分别为(37.7±5.1)分、(39.8±5.2)分和(41.1±4.6)分、(43.4±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心理状态稳定、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开展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钬激光 肿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