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6层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侯卫武陈珂

侯卫武陈珂(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510800)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结论16层螺旋CT能明确反映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可以准确地诊断、评价腰椎退行性病变。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病变16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80-02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发老年人腰腿痛并下肢运动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120例住院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腰椎退行性病变16层螺旋CT诊断价值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时间先后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有完整资料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5岁,病程10天~20年,平均20.6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触痛觉减退等。

1.2检查方法

(1)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Emot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全腰椎段脊柱。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250mAs,准直宽度1.5mm,薄层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距1mm,FOV180mm,重建函数(kernal)B30sSmooth。(2)图像后处理:将原始薄层横断面图像于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进行椎体横断面、各椎间盘层面进行重建并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斜矢状面、斜冠状面重建,多角度多方向显示椎体骨质、脊柱的曲度、椎间盘、椎间孔、椎小关节、椎弓骨质及形态等;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三维立体图像。(3)检查结果均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并做出诊断。

2.结果

2.1在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

2.2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1)椎间盘改变:根据不同的CT表现特征:把腰椎间盘退变分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和突出三症。①椎间盘变性CT表现:为椎间盘高度明显减小,椎间隙狭窄,相邻椎间盘侧骨硬化,椎间盘内有真空现象,椎体缘外无膨出或突出的软组织影。②椎间盘膨出:CT表现为在椎体边缘之外出现对称的、规则的环形软组织影。③椎间盘突出:CT表现为凸出椎间盘边缘的局限性软组织块影,形状、边缘多不规则。CT分度与分型:根据椎间盘膨出的宽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mm、中度4~6mm、重度>6mm。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分为中央型、外侧型、远外侧型、游离型4型。(2)椎体骨质改变:表现为椎体边缘不规则骨质增生、骨赘形成。①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骨皮质局部增厚变形,密度不均、轮廓不规则,其边缘部可形成更高密度的骨赘,呈棘突状、杵状或不规则状,常以上关节突为著,有的上关节突如“C”字形或反“C”字形包绕着下关节突,宛如“握球”征。②关节间隙改变:正常腰椎小关节间隙宽度为2~4mm,由于椎间软骨的退变及软骨下骨硬化或糜烂,致使邻关节面呈线条形、楔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甚至造成大小数毫米多少不等的虫蚀样低密度影。③小关节内真空现象:多为条状,也有的呈数枚大小不一的气泡状散在于关节间隙内。CT值均在-500~-700HU之间。④周围性侧隐窝狭窄18例,表现为侧隐窝矢状径较小<5mm,引起相应神经根受压出现症状。⑤腰椎滑脱:1个或数个椎体连同椎弓向前或向后移位。

3.讨论

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以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但目前临床影像对这类患者只是笼统的诊断为腰椎退变,没有具体明确哪些结构的退变,从而影响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完整理解及正确治疗。

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0.6mm层厚进行容积扫描,然后通过多种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腰椎椎体骨质细微结构。16层螺旋CT不仅能够向我们提供腰椎的信息,它还能够提供腰椎周围肌肉、韧带、椎间盘以及周围其他软组织的信息。通过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骨重建等方式对病变进行观察[1~2],其中轴位对病变观察全面、细致、可靠,而矢状位对骨质增生观察的最为全面,冠状位可以发现严重的骨质增生,三维骨重建不仅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骨质增生,而且对较为细微的骨质增生亦可发现,表现为前后壁增生的骨赘[3],比较可靠。

本研究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这充分表明16层螺旋CT在腰椎退形性改变检查中,具有检查全面、准确、等特点,可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丰富的各种三维重建图像,而且还可以进行三维测量,既扩大了观察的范围,又扩大了诊断的范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贾宁阳,肖湘生,王晨光,等.脊柱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3,8:587.

[2]罗云辉,彭秀斌,肖万宏,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991.

[3]喻忠.三维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