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历经几百年的沧海沉浮,凭借其优美的科、白、唱存活于民间,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瑰宝。一辈辈的梨园戏剧团组织者们一直秉持着'郑重对待传统艺术,尊重老师傅传授的文化遗产'的态度,以'继绝存亡'的责任感把传统剧目原汁原味地进行口述、记录、整理、排演,并将剧目进行改编再创造。王仁杰作为梨园戏创作的领军人,对戏曲古典文化有着近乎痴迷执着的精神,他几十年来一头扎进传统.

  • 标签: 七子班 梨园戏 传统剧目
  • 简介:2008年12月初,我受京剧票友之邀,去了听戏的票房——唐人山先生的家,这里是银川市名票荟萃之地。何以知之?大客厅的墙上悬挂的“《京剧戏迷乐》金色风采”奖牌可为佐证。这奖牌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颁发的,可谓名闻遐迩了。我在这里有幸认识了京剧前辈刘元鹏先生。刘老先生是富连成社第六科的学生。1937年,7岁的刘元鹏入富连成社学唱老生。元鹏之名,系富连成社管事、教授萧长华所起。

  • 标签: 京剧 老生 梨园 中央电视台 银川市 萧长华
  • 简介:怀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又有“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之说两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标签: 民间文化艺术 弟子 梨园 现状 班社 文化源
  • 简介:吴捷秋先生长期从事梨园戏的编导、研究。《梨园戏艺术史论》就是他在四十余年辛勤积累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研究南戏的重要著作。他以丰富的学识和缜密的思考,上征福建历史、南戏文献,下述梨园戏现状,从声腔、剧本、表演、演剧规制等诸多方面,论证了梨园戏与温州杂剧同时形成于我国东南沿海繁华城市温州和泉州,是南戏的二个流派;论证

  • 标签: 梨园戏 艺术史 古典艺术 早期南戏 杂剧 中国戏曲
  • 简介:梨园戏《梁灏》,为下南十八棚头剧目之一,是明清时期泉州梨园戏班常演的剧目。20世纪60年代曾被专家列入福建南戏特有剧目,80年代初还改编为《红叶宝剑》。当下研究梨园戏传统剧日的产生分期.有助于梨园戏历史与发展的研究。本文仅对《梁灏》中的梁灏本事及主体情节来源作一考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标签: 梨园戏 考述 莆仙戏 渊源 明清时期 60年代
  • 简介: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个人从业的利害关系,崇祀一个或几个行业先驱,或幻想、附会一个历史偶像,作为行业的祖师爷或保护神,以谋求从业平安,生活幸福美好。明、清至民国年间,由于行会、帮派增多,相互竞争,此风俗更加盛行。

  • 标签: 小腔戏 湖北越调 三角戏 民国年间 幸福美好 铁板桥
  • 简介:在泉州这个古老而充满商业气息的城市里.到处可以看到它标志性的红墙建筑.它既暗合了地域性的审美心理.又代表了其古典的传统承传;然而,据古代中国建筑的礼制,红墙本来只有皇家或庙宇才允许使用的.满城的红墙;和千年的文庙正好象征了逾礼与尊古并存的闽南文化。与建筑不同的是.闽南文化与其所孕育出来的艺术不是稳固的、显现的、较难消亡的东西.梨园戏与其它戏曲姊妹艺术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在看似风光热闹地被保护现状下.“遗产”这一核心内容反而可能掩盖住了——既为“遗产”只要一不小心就难逃消亡的结局.一旦没有梨园戏的传统经典剧目一代代传承.梨园戏只会成为历史.哪怕有如《董生与李氏》这样的优秀精品。

  • 标签: 梨园戏 核心价值取向 道德困境 非物质遗产 《董生与李氏》 文人
  • 简介:她走出国门,享誉东欧艺坛;她跨越海峡,宝岛观众为之倾倒;她参加艺术盛会,捧回闪光的奖杯;她就是梨园当中一朵新花--湖北黄梅戏.每当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演职员回忆起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时,都由衷地敬佩他们的老院长--章华荣.

  • 标签: 黄梅戏 观众 剧院 艺术 梨园 戏剧
  • 简介:<正>四月中旬,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来沪公演、并为我院师生及高教界作了两场交流演出。四月二十日,本刊编辑部和院戏曲研究会邀集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举行了梨园戏专题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过去我们对宋元南戏的研究,主要限于文字资料,这次梨园戏剧团的演出,使人们增加了若干感性知识。梨园戏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剧本、表演、音乐别具一格,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梨园戏较多的保留了宋元南戏的遗音,历史比较悠久,不少同志呼吁,希望能对梨园戏作特别的研究。

  • 标签: 梨园戏 戏曲研究 编辑部 宋元南戏 高等院校 专题座谈会
  • 简介:城隍,又称城隍爷、城隍神、城隍府主,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泉州传统戏曲丛书》共收录梨园戏剧目43本(同一剧目不同刊本版本均计1本,折子戏不计在内),有27个本子超过一半数量的剧目中活跃着各路神仙形象,涉及土地、魁星、城隍、月下老人、白马夫人、伽蓝王、妈祖等众多道教神灵。其中城隍爷粉墨登场的共计三本,分别是《韩国华》、《金俊》和《田淑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出现于梨园戏中的神仙形象完全是简单图解式跟概念化,

  • 标签: 《泉州传统戏曲丛书》 传统剧目 城隍神 梨园戏 考察对象 形象
  • 简介:现有关于南戏剧目《刘文龙》的几种文本,以广东潮安发现的宣德写本《金钗记》最为有名。然而最初引起笔者震动的,不是其文献价值而是它出世时的情景:1975年12月潮安县西山溪的一座明代墓葬被发掘出来,男女合葬的墓制,在男主人的尸骸下贴颅而枕的枕头里。

  • 标签: 传统剧目 刘文龙 艺术传统 梨园戏 流派 炫技
  • 简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从创作源头抓起,不断推出优秀舞台剧剧本,为河北舞台艺术创作储备剧本资源,河北省文化厅决定开展2017年度河北省青年剧作家优秀原创舞台剧剧本征集活动。

  • 标签: 征集活动 河北省 舞台剧 剧本 原创 舞台艺术创作
  • 作者: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2009年2月24日,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福星杯”第八届湖北戏剧牡丹花奖颁奖暨文艺演出在汉川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礼堂成功举行。原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和湖北省文联、湖北省文化厅、孝感市、汉川市等有关领导及近千名基层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岁末年初,有幸担任第五届石家庄市戏剧节的评委,观赏了6个剧种、83个折子戏、108位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我惊奇地发现,石家庄市梨园界人才辈出,后生可畏,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戏曲虽然处于不景气的环境中,但石家庄梨园界的同仁们,特别是中青年演员,每个团都有几位出类拔萃的“尖子”。我想借此机会按“四功五法”的规律谈一谈观后的感想。

  • 标签: 石家庄市 折子戏 戏剧节 梨园 石门 青年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