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一些社会团体提议将江宁县城(今南京)改名为中山城。江苏公团联合会、改造江苏同志会等64个团体代表严伯威、倪端、周梦怯、蒋逸民等人在致北京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先生治丧事务所的电文中提议:“特通告吾苏省六十县人民,一致主张,将南京紫金山改名为中山,建公园于其下,树中山先生铜像于其岭,然后再改石头城为中山城,既可彰先生之功德,以励后世,复可与欧美并驾,

  • 标签: 山城 南京 民国年间 风波 孙中山 社会团体
  • 简介:春节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节日,相传在尧舜时期已有此俗,但称呼不尽相同。辛亥革命以后,采用阳历纪年,阳历元月一日为元首,将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民俗风情很浓的节日,它牵动着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心弦。

  • 标签: 春节习俗 民国年间 祁县 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 尧舜时期
  • 简介:关翰昭于民国二年四月至三年一月(1913.4~1914.1)履任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民国四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1915.11~1922。2)又受广东省长公署委任为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校长。两次履任校长时间超过七年,清末至民国时期46年间共有15位校长,关翰昭任校长时间最长。

  • 标签: 民国时期 校长 师范学校 广东省 时间
  • 简介:<正>(一)在19世纪70年代前,缫丝生产完全是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一统天下,蚕桑业与缫丝业一直牢固地结合于小农经济的内部,停留在小农个体经营的阶段,尚未出现养蚕与缫丝相分离的现象,正如日本学者铃木智夫教授所指出的:“蚕户各自以收获之成茧,直于自家缫丝,而以生丝出售,向无缫丝与养蚕离分之观念”.在中国农村手工缫丝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1874年,侨商陈启源于广东南海县开办继易隆缫丝厂,使用法国式共拈丝车,又设置锅炉,输蒸汽于茧盆,代替炭火煮茧.如此一来,据说工效提高许多,“一人可抵十人之工”,而且所缫生丝粗细均匀,售价提高,“期年而获重利”,引得时人分外眼热,竟相仿效.到1894年时,广东全省先

  • 标签: 土丝 清末民国 桑蚕丝 丝织业 丝生产 江浙地区
  • 简介:1555年前后,西班牙人乐翁(PedroPoncedeLeo’n)鉴于若干贵族子弟是聋哑人,不具适当的语言能力,因而在继承封爵、土地、财产时遇到麻烦,于是在圣·萨尔瓦多的贝涅狄克修道院,首先开创了教育聋童学程,使用手语和手指文字,成功地以小班级的方式和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教会聋童说、读、写,还有数学和天文,甚至包括拉丁文、希腊文等外语。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更正了之前的人们所习惯认为的聋哑人无法说话,也不可能接受教育的成见,从技术层面证明聋哑教育实践的可行性。但他开创的聋童教育,只是局限在极少数的贵族阶层,

  • 标签: 教育研究 民国年间 北京 晚清 西班牙人 语言能力
  • 简介:钨业是民国年间赣南地区有世界性影响的特色经济.民国年间,赣南钨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间有关的利益主体还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与争夺.赣南钨业的发展积聚了资本和人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山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民国年间 赣南钨业 钨砂统制
  • 简介: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

  • 标签: 民国年间 清代晚期 档案 宣化县 赋税 记载
  • 简介:民国三十年(1941年)惠农县成立后,全县商业较建县前有了较大发展。经营商业的主要是当地的回商,山西、河南籍商人次之,经营范围有布匹、百货、药材、油坊等。全县有市场五处,米粮市在北门内西侧。骡马市在南门内东侧,菜市在什字街东西二巷,

  • 标签: 民国年间 惠农县 商号 县城 经营范围 三十年
  • 简介: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城市重要标志的城市广场愈来愈受到政府和百姓的重视。上个世纪末,西安也建了不少这样的广场,位于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便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可是,当人们看到、说到、写道,甚至工余节假悠闲地散步在钟鼓楼广场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远在半个世纪以前,民国时期的省、市政府,也曾有过兴修这个广场的计划,而彼时广场拟议中的设计师,恰是现今这座广场设计师张锦秋大师的导师、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诚先生。市档案馆初搬北郊新馆布置馆藏陈列室时,笔者受托与闻其事,不意竟在浩如烟海的民国旧卷中,翻出不少当时酝酿建设广场以及计划最终流产的档案资料,惊异之余,深觉颇有向世人做一梗概介绍的必要.

  • 标签: 钟鼓楼 建设计划 民国年间 西安 流产 经济建设
  • 简介:放眼民国年间之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的"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的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的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的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的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的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 象数 义理
  • 简介:<正>一1932年10月的南京城,阵阵西风给这个六朝古都带来了一片萧瑟和凄凉。刚刚经历过“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条破船,处在风雨飘摇中。党国要人们对外既要应付日本咄咄迫人的进逼,对内又要调兵遣将镇压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开支庞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就在这十分窘迫的时候,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向国民党中央报告了一个动人心魄的大喜讯:山东黄县有一个叫梁作友的巨富,上书声称愿把他自己六、七千万元财富的一半捐献给中央政府,用于“抗日剿匪”、救济难民、兴修铁路

  • 标签: 奇案 民国年间 南京国民政府 始末 汉口 宋子文
  • 简介:宝卷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讲唱文学,它包含有许多世俗伦理方面的劝善说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实态。对此,海内外学者都有不少研究论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日本学者酒井忠夫的《中国善书的研究》,国内学者袁啸波也编有《民间劝善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等~①。笔者近来收集到《(新刻)花名宝卷》一册,抄本,版幅约11.4×17.2cm,计6页,上下两栏,上栏为图,下栏为文字,行8,每行14字。封面除书名外,还有'民国三十七年仲秋月吉

  • 标签: 刻花名 年间流传 徽州新
  • 简介:周嵩尧是周恩来的六伯父,借名贻良,后更名嵩尧,字峋芝,号薰士,晚年改号芝叟。他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八日(公元1873年7月17日)生于淮安,是周恩来二祖父周骏昂的第三子,在周家大排行六。在周家迁淮安的诸多兄弟子侄中,以他最为著名。周嵩尧五岁时,其母郑氏去世,三年后,其父周骏昂也不幸去世,将他托给二舅父郑仁寿抚养。郑仁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为周嵩尧聘请了当时淮安最著名的学者刘立三先生为家塾馆教师,对其严加管教,以期周嵩尧学业有成。周嵩尧也不负所望,1890年18岁时以借籍淮安身份考中山阳县第一名秀才。第二年周嵩尧返回浙江原籍参加乡试未中。1897年,周嵩尧25岁时,终于考中了丁酉科的第35名举

  • 标签: 周恩来 民国年间 袁世凯 故宫博物院 秘书长 漕运总督
  • 简介:蔬菜是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质,随着汉口城市性质由传统市镇向近代化转型,近代汉口蔬菜供应也由摊贩路边交易转向菜行代理,清末民初发展为固定场所经营的菜市场。民国时期,武汉政府加强了对菜市场的管理,菜市场呈现出在法规条例框架内发展的规范化特质。

  • 标签: 菜市场 汉口 管理 租金
  • 简介: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民国年间,戏曲界曾出现过众星闪耀、佳曲荟萃的盛景,这与西方唱片科技的勃兴和发展密不可分。留声机和唱片工业的介入,使得第三类型戏曲——“唱片上的戏曲”与“舞台上的戏曲”“文本上的戏曲”,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不仅为票友和戏曲从业者提高演唱水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有力地推动了戏曲艺术在市民阶层的普及。同时,唱片公司、唱片刊物、电台广播的运作,又左右了近代戏曲艺术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形式。

  • 标签: 唱片资料 民国年间 戏曲界 唱片公司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上海
  • 简介:民国年间南盘江流域曲靖坝子水旱灾害频现,为应对灾害,政府进行曲靖恭家坝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兴修的过程中,民众以建坝闸会引致洪水反对建闸,政府却坚持建闸,圩区民众与政府双方爆发冲突并产生水利纠纷,之后政府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成功解决纠纷。该纠纷的成功解决,是云南水利问题的一个典型,然而却无碑记,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水利规定,值得探究和反思。以档案文件为基础,对这次水利纠纷的一个总体性的历史梳理,在当前环境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水利纠纷 曲靖恭家坝 档案资料
  • 简介:清末民初,伴随着京剧的改良运动,海派京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代表了京剧的另一种风格。在影响海派京剧特点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新剧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新剧与海派京剧,二者均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中发展,面向共同的观众。新剧对海派京剧特色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剧目创作、表演方式、舞台美术及审美现代性四个方面。海派京剧受新剧影响的同时,反过来也对新剧产生影响,加速了其民族化的进程,使得新剧深深地扎根于中国。

  • 标签: 新剧 海派京剧特点 上海民国年间报刊
  • 简介:一般认为,满文作为“国书”在清代前期的公文中曾经广泛使用,但在清后期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公文仍然用满文书写,同当时该衙门及其所辖驻防八旗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清代对满文的尊崇与公文应用满文的规定有关。尽管全国范围内满文早已停用,但该衙门档案满文在书写、遣词造句等方面仍相当标准规范,这是满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只有对一般和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解,才能全面把握满文发展的历程轨迹。

  • 标签: 清末至民国 呼伦贝尔地方公文 使用满文 考察报告
  • 简介:本文以民国年间学界有关民族志溯源的研究为对象,讨论民族志文本的翻译引进与本土化问题。民族志作为一种新兴的文类传人中国后,在体例上增加了族源追溯,本文以此出发,重点讨论西方科学民族志进入中国后,如何与传统史学文献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科学民族志样式。

  • 标签: 民国 人类学 本土化 科学民族志
  • 简介:清代宫廷盛行演剧,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极好看戏,更是世人皆知。同光年间,慈禧独断朝纲将近半个世纪,常有人因此而认为这一时期内廷均在恣意演戏作乐,实为误解。事实上慈禧擅权的四十八年中,同治朝及光绪初期的前二十二年,清宫演剧相当节制,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同治时期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得到了一时的苟安;兴办洋务,也曾出现过一度的“繁荣”,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同治中兴”。尽管时局相对稳定,清宫却没有滋生奢靡之风,演戏比较适度,规模基本与撤销南府后的道光朝相似。

  • 标签: 同治年间 清代宫廷 戏剧演出 乱弹戏 表演艺术 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