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小波分析方法的研究在科学技术界掀起了一个高潮,小波分析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能对不同的频率成分釆用逐渐精细的釆样步长,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这对于检测高频和低频信号以及信号的任意细节均很有效,特别适于分析处理微弱和突变信号,这些优点决定了小波分析在信号检测、信噪分离、故障诊断、数据压缩、特征提取、信号重构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小波分析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广泛实用的应用技术,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分析方法不是通常所用的内积形式,而是卷积形式。通过在多尺度空间中分析各种有效信号和噪声信号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不同传播行为,可有效提取信号的特征参数,尤其适合有突变的信号。基于这种理论基础,小波变换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故障诊断、谐波分析、暂态稳定、动态安全分析、抗电磁干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等诸多方面都有小波变换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微弱生理信号特征的提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算法具有突出的表现;在图像信号的边缘检测、图像去噪及图像压缩等方面,模极大值的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小波分析 MEA-wp算法 动态光谱 血液成分 无创检测 精度
  • 简介:摘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巨大的临床成功。随着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监测和毒性管理对于确保安全性和提高总体生存率必不可少。生物标志不仅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基线特征、肿瘤生物学特性和CAR-T细胞功能的指标,还可以评估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 生物标志物 疗效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4、5期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浓度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未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且无已知恶性肿瘤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29例,并选与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eGFR大于90 ml/(min·1.73 m2)的肾脏病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eGFR和AFP、CEA、Cyfra21-1浓度,并分析肿瘤标志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之间血清Cyfra21-1、CEA浓度中位数及总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AFP阳性率(P=0.105)及血清浓度中位数(P=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yfra21-1和CEA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P<0.05)。结论CKD 4、5期患者Cyfra21-1和CEA的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肿瘤标志物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延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还能对肿瘤实现持久应答。然而,ICI的疗效在不同类型NSCLC患者中存在显著异质性,目前仍缺乏普遍的生物标志来预测ICI治疗的获益情况。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清中多种炎性标志也成为反映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如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这些炎性标志简单易得,与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相关。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免疫疗法 炎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包括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诸暨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60例及同期良性结肠息肉患者15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60例结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156例良性结肠息肉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上述4种肿瘤标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水平;肿瘤标志单项及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肠癌患者在不同病理分期进行肿瘤标志水平观察比较。1年后进行随访,对比不同预后情况患者血清相关肿瘤标志水平。结果观察组CA199阳性率[85.63%(137/160)]、CEA阳性率[86.88%(139/160)]、CYFRA21-1阳性率[71.88%(115/160)]、CA724阳性率[85.00%(136/160)]及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5.63%(153/1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10.28、8.33、9.93、7.27,均P < 0.001);Ⅲ~Ⅳ期结肠癌患者血清CA199[(58.96±13.59)U/mL]、CEA[(38.69±11.84)μg/L]、CYFRA21-1[(14.78±3.68)μg/L]、CA724[(23.68±5.38)U/mL]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48.35±9.03)U/mL、(23.96±12.25)μg/L、(9.57±2.53)μg/L、(13.02±4.32)U/mL](t=10.29、12.02、8.47、10.54,均P < 0.001);1年后随访,结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组的血清CA199[(38.68±3.04)U/mL]、CEA[(17.12±4.96)μg/L]、CYFRA21-1[(8.94±2.32)μg/L]、CA724[(11.22±1.94)U/mL]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30.02±2.95)U/mL、(3.75±1.06)μg/L、(3.06±1.15)μg/L、(6.28±1.53)U/mL](t=8.73、11.02、7.72、7.57,均P < 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及CYFRA21-1水平可作为诊断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结肠肿瘤 生物标记,肿瘤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角蛋白19 癌胚抗原 诊断 预后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尿液代谢标志在糖尿病肾脏病(DK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健康人群或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含两个独立的队列,即发现队列(116例)和验证队列(119例)。发现队列分为健康对照组(37例)、单纯T2DM组(40例)以及T2DM合并DKD组(39例);验证队列分为单纯T2DM组(64例)和T2DM合并DKD组(5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进行尿液代谢的全靶向定量检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多维建模。利用基于Boruta算法的机器学习筛选潜在标志。尿液代谢标志的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建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发现队列中,在晨尿标本中定量检测到160种代谢,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DKD组比较后筛选出62种差异代谢,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通路,其中17种是诊断DKD的候选标志。在验证队列中,15种差异代谢及7种候选标志(异戊酸、异丁酸、亮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丙酸、氧代己二酸和丙酰肉碱)被证实。分别用单一候选标志或7种候选标志的组合指标构建诊断模型,结果显示,无论在发现队列还是验证队列中,组合指标的诊断效能[发现队列ROC曲线下面积0.888(95%CI 0.814~0.963);验证队列ROC曲线下面积0.811(95%CI 0.734~0.887)]均明显高于任何单一候选标志(发现队列、验证队列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831、0.628~0.728)。结论单纯T2DM患者与T2DM合并DKD患者的尿液代谢存在显著差异。从尿液代谢中筛选出的7种候选标志构建的组合指标可能成为诊断DKD的新途径。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标志在大肠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例大肠癌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选40例门诊健康人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在清晨,取3mL空腹静脉血,通过离心取得血清开展血清肿瘤标志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测数据。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大的指标的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P<0.05)。两组差异不明显的是NSE(P>0.05)。结论:大肠癌临床诊断时用多项胃肠肿瘤标志结合测定,诊断准确性高,可辅助临床诊治,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大肠癌诊断 临床意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酶联免疫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电化学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对比两组乙肝血清标志阳性检出率。结果: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化学组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组(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确切,其对乙肝血清标志的检出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科学性,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定量检验 乙肝血清标志物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故漏诊、误诊率仍较高。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 临床上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和影像学证据, 而实验室诊断亦是其重要手段, 并且可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 有利于早期干预, 进而减少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VTE 血清分子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共12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其中,T分期包括59例T1期,47例T2期,16例T3期以及4例T4期;N0期90例,N1期19例,N2期17例。对比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结果 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 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病理T分期的持续递增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以及NSE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来说,CEA、CYFRA21-1与 NSE 水平并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精准判断具体的病理分期,因此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这些检测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检测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良性病变患者46例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检测,其中肿瘤标志包含血清CA24-2、CA19-9、CEA、PDGF-BB四项,血清胃蛋白酶原包含PGI、PGI/PGII两项。就其各项指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GI、PGI/PGII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A24-2、CA19-9、CEA、PDGF-B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血清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进行胃癌诊断,可通过各项指标与正常值的差异来进行鉴别,准确性较高,能够为胃癌的筛查、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与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EGFR基因及血液肿瘤抗原标志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将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将EGFR基因突变的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C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CC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清中肿瘤抗原标志CEA浓度水平升高,SCCA水平下降,对血清CEA、SCCA的检测,有助于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预测,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EGFR-TKIs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糖类抗原 EGFR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标志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60例,根据患者肿瘤的良恶性分为良性肿瘤组(n=27)和恶性肿瘤组(n=33),并随机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健康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其CEA、CA125、CA153和CA199水平,并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CEA、CA125、CA153和CA199水平与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且良性肿瘤组患者CEA、CA125、CA153和CA19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筛查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护理要点。方法:运用抽样调查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心肌损伤标志诊断的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损伤标志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当中应用意义。方法:本实验的进行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进行对照的两组患者分别为卵巢癌患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两种患者的人数均为60人。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指标分别为血清CA125、CA199和CEA以及AFP,获得相应指标数据后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卵巢癌患者的CA125、CEA、CA199、AFP结果分别为387.51±251.58、19.31±9.86、135.52±105.88、81.57±68.98,结果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并且血清肿瘤标志良性率方面也呈现同样趋势,以上数据对比均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CA125、CEA、CA199、AFP四项检验指标联合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清中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的情况。方法:在2020年2月-2022年3月之间选取30例丙肝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检测两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健康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均低于疾病组(P

  • 标签: 丙肝阳性 乙肝病毒标志物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肿瘤标志在临床分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肺癌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纳入本次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检测,对比不同分期肺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差异。结果:据本次研究调查发现,在CEA水平、NSE水平、CA19-9水平检测中结果表明,I期<II期<IIIa期<IIIb期<IV期,病情分期越晚,各项血气肿瘤标志水平越高。结论:肺癌分期诊断过程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检查可起到良好鉴别作用,可为医生提供准确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临床分期诊断 作用价值
  •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早期实现精准风险分层是心血管防控的首要任务。而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所有被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指南推荐的风险模型均未纳入心血管系统特异的生物标志。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将心血管标志纳入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将会显著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从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的局限性、新一代风险评估工具应具备的价值以及心血管标志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心血管特异性标志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必将成为提高传统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系统效能的最得力帮手,可以更早期、更精确地对普通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和干预,减少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标志物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自身免疫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补充,相关标志在临床预警、疾病诊断、伴随诊断、治疗评估、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标,自身免疫病新型自身抗体、特种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生殖免疫自身抗体等生物标志亟需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精准诊疗的转化。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生物标志物 伴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