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排尿障碍的表现、特点、转归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伴排尿障碍患者1561人,统计学单因素分析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转归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龄患有前列腺疾病和泌尿系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排尿障碍(P〈0.05);脑卒中后排尿障碍与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无关(P〉0.05);脑卒中患者发病部位和类型与排尿障碍类型有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发病部位、类型患者的年龄、是否患有前列腺疾病、是否患有泌尿系感染是排尿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对待。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排尿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肛肠病术后便,换药后疼痛为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近一年来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耳穴埋豆+穴位按压,对100例肛肠病术后便,换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对肛肠术后便,换药后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耳穴埋豆 肛肠病术后排便 换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7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访谈法、Heikkinen评分法评价排便功能。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便功能良好,术后患者会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术后便功能恢复良好,少数并发症患者可通过继续治疗解决问题。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生活质量 排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强、承山穴穴位埋线治疗超前镇痛对混合痔术后便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342例患者采用中央随机法将受试对象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所需时间、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最短者12h,最长者39h,平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1.14±6.21h;对照组最短者19h,最长者72h,平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2.37±5.34h,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后对排便术后镇痛均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穴位埋线,超前镇痛 排便障碍 混合痔术后
  • 简介:[目的]评估系统功能训练对骶骨肿瘤病人术后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2例骶骨肿瘤术后便障碍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术后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率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率达81.3%,排便感觉功能优良率达87.5%。[结论]对骶骨肿瘤术后便障碍病人进行系统功能训练,可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对排便控制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骶骨肿瘤 排便障碍 功能训练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复杂,创伤严重,康复时间长,髋关节损伤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医疗费用高、功能恢复不良等,使患者处于渐进加重的慢性抑郁和焦虑状态,几乎100%的存在较重的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创伤的愈合。解除患者便秘,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骨科护士、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便秘患者 术后排便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症状 创伤严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切除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术后便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基于治疗方式将54例胆囊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7)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n=27)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排便功能异常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两个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有利于患者术后便功能恢复,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 排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术后尿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对快速康复干预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来我院行HoLEP的患者120例,按照术后尿功能恢复时间,将≤2周的分为A组,共52例,>2周的分为B组,共68例,探究影响术后尿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快速康复干预措施。另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行HoLEP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相关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与B组患者在括约肌是否受损、膀胱功能障碍、术后出血、尿路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术前IP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术后出血、尿路感染是影响经尿道HoLEP术后尿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在尿路感染、暂时性尿失禁、术后尿潴留、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RUV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一系列快速康复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腺剜除术 排尿功能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腹部手术后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比较两组镇痛方法对术后尿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对术后镇痛均取得满意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术后尿潴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32例,B组20例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排尿功能训练能自行排尿。A组4例,B组12例患者通过诱导排尿或按摩热敷膀胱区也能自行排尿。A组4例,B组8例患者通过导尿解决排尿问题。结论PCIA与PCEA两种镇痛方法对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比A组对术后尿功能的影响明显要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能很好地解决排尿问题。

  • 标签: 镇痛/副作用 排尿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困难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将首次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干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的占17.7%,尿潴留占4.6%;对照组分别为29.1%和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是减少术后尿困难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综合干预 前列腺电切 排尿困难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混合痔内套外剥分治齿线保留术后便困难产生的原因,探讨其相应处理护理应对。方法选择200例接受混合痔内套外剥分治齿线保留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采用不同的通便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术后第1天、第5天疼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出血、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疼痛、排尿困难情况较对照组轻(P<0.01);术后第5天,观察组疼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出血、水肿等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内套外剥分治齿线保留术后患者排便困难应根据不同原因适当针对处理应对,可减轻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排便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结肠“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能否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月间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7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J”型储袋组,共33例;直肠吻合组,共39例。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排便功能行比较性研究。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病例。直肠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储袋组直肠组术后局部复发者分别为5例4例;肝转移分别为2例3例。“J”型储袋组较直肠吻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之日排便次数夜间排便人数比率均明显减少(7次vs3次,P<0.05;3次vs1次,P<0.05),(64%vs31%,P<0.05;30%vs3.9%,P<0.05)。前者大便失禁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后者(8vs2,P<0.05;5.2vs1.5,P<0.05)。结论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1年内,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 标签: 下段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结肠&ldquo J&rdquo 型储袋 排便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对行腰麻手术的混合痔患者术后便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行腰麻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为调查对象,从中抽选出179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89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术后便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其一周内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腰麻手术 肛周疾病 术后排便状况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是发病率较高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收集整理近10年的文献研究,总结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留置尿管、康复护理。中医学治疗方法以针灸为主,穴位敷贴、中药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同时介绍导师从髓海失养、气机失常角度,运用特色针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

  • 标签: 卒中 排尿障碍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晕厥属一过性症状,具有自发性、自限性和突然性等特点。一般认为晕厥的潜在发病机理为一过性全脑的低灌注。产后排尿性晕厥是反射性晕厥的一种,可在产妇排尿过程和排尿结束时突然发生,通常无发病明显征兆,在血压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表现为脉搏加快,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等症状,在初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发病率较高,初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晕厥的发生率约1%左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意外,虽然产后排尿性晕厥通常可迅速完全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如果护理不够及时,可能因晕厥意识丧失引起摔跌,可导致产妇骨折等严重后果,甚至可危及产妇生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和预防产后排尿性晕厥是近年来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产后 排尿性晕厥 护理
  • 简介:脑卒中患者常合并运动功能障碍,肢体乏力,无力排便,长期卧床后胃肠蠕动更加缓慢,使排便功能进一步衰弱,极易发生便秘。若用力排便,致使颅内压增高,易使原有症状加重。因此,在临床中采取积极有效对策提高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非常重要[1]。我们采用吴茱萸敷贴神阙穴,观察脑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内科入住的脑卒中并有排便障碍患者107例。

  • 标签: 脑卒中 排便障碍 吴茱萸 敷贴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对择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实验组在术前3天即开始进行心理指导,收缩和放松会阴部肌肉的锻炼,比较两组术后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减少术后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减少导尿,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舒适度。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排尿困难 尿潴留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