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对患者的脑电图特点与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发作特点与药物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以颞叶癫痫与部分性发作最典型,根据影像学图像显示大脑皮质损伤患者存在90.00%(72/80),脑电图特点显示患者多为局灶性放电;药物治疗效果普遍较低,但OXC、CBZ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药物。结论针对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观察脑电图特点与影像学图像较为显著,因此可在患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可靠的诊断,临床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脑炎(下文简称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以4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癫痫发作频次、检查结果、药物疗效等)。结果43例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为颞叶癫痫,主要发作形式为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发作。经相应的药物治疗后,24例好转,18例无效,1例病情加重。结论不同类型脑炎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的时间、病程、脑电图检查结果以及药物疗效等差异较大。其中,脑炎的药物治愈率不高,而对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为实现诱发因素的有效规避,做好自我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 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对伴有情感障碍的癫痫病患者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有情感障碍的癫痫患者80例,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只服用米氮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对比可得,在临床中治疗中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伴有情感障碍的癫痫患者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的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情感障碍 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病情多种多样,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经颅磁刺激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关爱癫痫患者也变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病痛的折磨。这包括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刺激、提供安全保护和饮食调整等。

  • 标签: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DRE)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VNS治疗的91例DRE患者的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VNS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91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McHughⅠ级20例(22%)、Ⅱ级37例(40.6%)、Ⅲ级23例(25.3%)、Ⅳ级2例(2.2%)、Ⅴ级9例(9.9%),其中治疗有效(McHughⅠ、Ⅱ级,发作减少≥50%)57例(62.6%),治疗无效(McHugh Ⅲ~Ⅴ级,发作减少<50%)34例(37.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局灶性起源发作及患者VNS电极植入年龄在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IED(OR=5.214,95%CI:1.331~20.431,P=0.018)和局灶性起源发作(OR=4.111,95%CI:1.432~11.802,P=0.009)是VNS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单侧IED和局灶性起源发作可作为筛选DRE患者进行VNS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疗效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的16例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回顾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Ⅰ级为无发作,Ⅱ~Ⅳ级为复发)。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行颞顶枕离断术。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对侧偏盲,1例出现一过性Gerstmann综合征,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和脑积水。1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6.3±2.4)个月(20~60个月)。围手术期癫痫控制均良好;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4例,复发2例;末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2例,复发4例,其中Engel分级Ⅱ级者2例,Ⅲ级者2例。术后发生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3例患者,随访期间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出现一过性Gerstmann综合征者3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颞顶枕叶离断术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结果 后头部癫痫 药物难治性 颞顶枕叶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后脑电图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5例DRE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VNS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每次监测描记时间大于12 h。分析VNS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脑电图特点。结果25例患者术前VEEG监测中发作间期均出现尖波、棘波及尖慢、棘慢复合波,3例能定侧别。术后3个月时1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混合节律,尖波、尖慢波或棘波单个发放,其中8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6个月时1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1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术后12个月时21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5例患者McHugh分级为Ⅰ~Ⅱ级。结论DRE患者VNS术后脑电图的改善程度随时间延续逐步提高,部分患者脑电图改善可早于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迷走神经刺激术 药物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294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其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294例患儿中,术后23例(7.8%)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其中咽喉部并发症最常见,占4.4%(13/294),其他依次为切口浅表感染(2.0%,6/294)、切口深部感染(1.4%,4/294)、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0.7%,2/294)以及免疫排斥反应(0.3%,1/294)。6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的患儿予抗感染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4例合并切口深部感染的患儿予去除VNS装置、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被有效控制;2例合并刺激器组件周围皮下血肿的患儿行加压包扎并换药后血肿消退;1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儿经取出全部VNS装置后症状消失;13例合并咽喉部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调节刺激器参数以及采用术后康复措施后症状消失。结论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VN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咽喉部并发症和感染最多见。各项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效果满意。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关联,规范化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刺激术 手术后并发症 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颞顶枕叶离断术治疗的16例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回顾性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Ⅰ级为无发作,Ⅱ~Ⅳ级为复发)。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行颞顶枕离断术。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对侧偏盲,1例出现一过性Gerstmann综合征,无一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和脑积水。1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6.3±2.4)个月(20~60个月)。围手术期癫痫控制均良好;术后3个月首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4例,复发2例;末次随访癫痫无发作者12例,复发4例,其中Engel分级Ⅱ级者2例,Ⅲ级者2例。术后发生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3例患者,随访期间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出现一过性Gerstmann综合征者3个月后基本恢复。结论颞顶枕叶离断术是治疗后头部药物难治性癫痫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结果 后头部癫痫 药物难治性 颞顶枕叶离断术
  • 简介:摘要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开颅手术易带来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脑水肿、感染或发热以及脑脊液漏等,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因而,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尽力避免以上弊端。磁共振引导下的激光间质热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方法,通过消融致痫灶,使其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针对LITT治疗各类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开颅手术易带来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脑水肿、感染或发热以及脑脊液漏等,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障碍。因而,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尽力避免以上弊端。磁共振引导下的激光间质热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方法,通过消融致痫灶,使其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针对LITT治疗各类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新序列影像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眶额癫痫中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0例药物难治性眶额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药物难治性眶额癫痫常规MRI诊断为阴性,采用磁共振新序列影像技术诊断,评估病灶,根据病变制定手术方案,分析治疗后效果。结果:经过检查及专业医师诊断后,10例患者均根据II期评估结果进行了局部脑皮质切除术,治愈率为80%(8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2例,术后3个月肌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磁共振新序列影像技术对药物难治性眶额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短暂的意识丧失、失张力发作。晕厥可由心源性、脑源性和反射血管性等引起。也有一些患者接受各项检查,仍不能找到原因。

  • 标签: 晕厥 癫痫 失张力发作 意识丧失 发作性 心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