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进行探究。方法分析抗癫痫药物以及遗传因素对婴儿畸形的影响以及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致畸性。结果抗癫痫药物癫痫孕妇娩出畸形婴儿的主要因素,新型药物致畸性更小。结论抗癫痫药物确实具有致畸性,且新型药物的致畸性相对传统抗癫痫药物更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研究中,仍然应该积极地探究对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减小对胎儿的危害。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畸形 妊娠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血浆样品中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的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仪,以C18色谱柱分离,甲醇-醋酸铵为流动相,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供试样品以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分析的方法。结果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在0.2μg?mL-1~2μg?mL-1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大于80%。结论本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便,检测方法专属性强,适用于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 标签: UPLC-MS/MS 苯妥英钠 丙戊酸钠
  • 简介:摘要癫痫属于一种脑部疾病,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易感性,进而出现相对应的神经生物学、心理学、认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癫痫的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智力(主要是儿童)、心理、学习等生活质量。大量文献证明,目前国内外对癫痫患者的治疗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多种多样,应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分析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解析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更好、更合理的给药方案,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剖析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

  • 标签: 抗癫痫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三项 III期临床试验,观察辅助性每日一次使用吡仑帕奈治疗继发性全身癫痫发作的疗效,分析吡仑帕奈在抗癫痫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三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 1480例患者,均为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继发性强直,服用 1~ 3种抗癫痫药物 (AEDs)不能有效控制的成年或 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附加抗癫痫药物,共同治疗抗药性部分发作型癫痫。按每日一次 8mg或 12 mg给药,在剂量滴定期,起始剂量均为 2mg/d,然后每周增加 2mg/d直至目标剂量,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将剂量减至之前可以耐受的剂量,对其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试验期间, 85%以上的患者同时服用 2~ 3种 AEDs;约 50%的患者同时服用至少一种可诱导 CYP3A4导致吡仑帕奈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的 AEDs,对比安慰剂和吡仑帕奈多次给药的效果,观察癫痫发作的百分比变化率。结果: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吡仑帕奈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吡仑帕奈主要不良反应有眩晕、困倦、头痛、共济失调等 ;吡仑帕奈 8 mg和 12 mg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能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基本耐受。

  • 标签: 吡仑帕奈 抗癫痫 安全性 有效性 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70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间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本次研究样本中0~14岁年龄段患者居多,且不同年龄组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大多控制在50~100ug/ml;患者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皮疹与肝功能异常;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超过100ug/ml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为42.9%显著要高于血药浓度低于50ug/ml的4.8%以及介于50~100ug/ml间的2.9%,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中可获得很好疗效,但不排除有个体差异的存在,为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应监测血药浓度。

  • 标签: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癫痫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原发性 癫痫 如未能有效控制,可能在发作过程的任何阶段出现阵发或持续的精神症状,被称作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长期反复发作可累及多个脑区,癫痫症状和精神病症状均造成脑组织发生器质性改变,导致该类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治疗难度大,社会功能损害严重,甚至出现攻击他人或自伤 自杀等后果 。 如何合理、科学地选用药物,是治疗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 临床经验与文献分析 进行综述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癫痫 精神障碍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同继发性癫痫间的关联性与药品治疗方式。方法抽取2009年4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颅脑外伤内的继发性癫痫患者46例,探讨癫痫同患者受损位置、受损种类、损害严重状况与脑电图检测状况间的关联性。结果开放性脑部受损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即67.39%,显著大于闭合性脑部受损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即32.61%;重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即54.35%,显著大于轻伤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即6.52%,外伤性癫痫患者首次实施脑电图检测,异常率即82.61%。结论颅脑外伤以后继发性癫痫发生,同受损位置、受损状况、受损种类等紧密相连,脑电图检测对于这一病症的诊治而言意义非凡。

  • 标签: 继发性癫痫 颅脑外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药物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份-2017年10月份收治的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患者2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值情况,药物使用名称,联合使用等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统计相关的治疗效果。结果VPA,CBZ,TPM,CNZ,LEV,PB治疗总有效率较比PHT、LTG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脑炎是引发癫痫疾病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对于其治疗中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效果较好,长期治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临床特点 药物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并给出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2017年在我院癫痫中心接受治疗的脑炎后发生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患者200人,对其就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发作形式和影像学特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出两种药物进行分别治疗,对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丙戊酸钠联合鲁米那组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而且,丙戊酸钠组的复发率为39.00%,明显低于丙戊酸钠联合鲁米那组的53.0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脑炎,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为颞叶癫痫。临床治疗中,丙戊酸钠联合鲁米那的应用效果显著,更容易早期控制癫痫的发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后继发性癫痫 临床发展特点 药物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癫痫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110例癫痫住院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治疗状况、生活质量、SAS评分。结果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治疗状况更优(94.55%vs.83.64%)(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观察组SAS评分更优(p﹤0.05)。结论对癫痫住院患者施以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状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缓解其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临床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 标签: 癫痫患者 临床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癫痫是小儿神经科的第一大类疾病,是成人神经科的第二大类疾病,是老年神经科的第三大类疾病。我国现有癫痫患者约1000万,每年新增癫痫患者约50万,其中约1/3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反复癫痫发作,给患者带来神经功能和认知损害以及羞耻感,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驾驶等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可能使其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

  • 标签: 癫痫 外科手术 前颞叶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癫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90例小儿癫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与基础护理,抽搐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小儿癫痫 90例好转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癫痫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癫痫;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42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其中脑卒中早期癫痫发作23例、晚期癫痫发作19例,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预后较差,通过合理抗癫痫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363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迟发组134例,早发组56例与中青年组173例。对比分析3组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并发症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结果3组男性、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脑血管病、癫痫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及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青年组比较,迟发组脑血管病及复杂部分发作类型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P〈0.01)。迟发组最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18.7%)。3组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均为强直阵挛发作。早发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和迟发组(33.9%vs26.0%和9.0%,P〈0.01),中青年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亦明显高于迟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vs9.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一药物治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癫痫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等。3组脑电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是迟发老年癫痫最常见的病因,最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强直阵挛发作。老年癫痫患者伴发疾病以高血压为主,治疗以单一药物为主。

  • 标签: 癫痫 癫痫 强直阵挛性 高血压 脑电描记术 抗惊厥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经治疗结合护理干预,100例患者中显效61例,有效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6例患者及家属表示对护理非常满意,35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癫痫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