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接收的320例癫痫患者,并选取对照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服药情况进行分组,其中3组单药用药组与3组联合用药组,并对患者进行韦氏智能测定。结果在全部癫痫患者中,有260例的智能水平比正常者要低,有167例的智能水平明显低下。通过秩和检验发现,单药用药组之间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联合用药组的认知水平低于单药服药组和正常组,其中认知水平最差的是妥泰+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组。通过线性回归发现,患者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单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破坏较小,联用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破坏严重,应该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患有癫痫的8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至41岁,平均年龄(29.5±5.5)岁,病程均在7个月以上。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C.D四个组,平均每组各22例。A组,采用的单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采用的是两药联合治疗;C组,采用的是多药联合治疗;D组,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两药联合治疗效果比单药治疗、多药联合治疗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的治疗效好。单药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和丙戊酸钠的使用率较高,而在两药联合治疗中,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除了关注药效的方面外,也要注意药物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对患者实施规范的治疗和有效的用药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育龄期 女性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癫痫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受癫痫疾病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比灵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癫痫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西比灵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比灵 抗癫痫药物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物 疗效 安全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和高致残性的慢性神经疾病之一,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发作药物充分控制癫痫发作,而余下20%~30%的癫痫患者具有抗药性,抗药性癫痫又称难治性癫痫,通常需要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合理的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可降低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甚至实现癫痫无发作。文中对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的一般原则、耐受性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中的组合和协同作用、非离子类抗癫痫药在难治性癫痫中联合治疗的应用进行总结,提高临床医师对难治性癫痫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治疗的认识。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发作药物 难治性癫痫
  • 简介:影响抗癫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先前存在的疾病、遗传易感性以及服用抗癫病药物的不同时期。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抗癫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抗癫痫药单独或与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治疗包括双相障碍在内的各种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障碍(ADHD)与多动、品行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与痴呆)、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偏执性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病。本文将对抗癫痫药物的若干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精神病 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PLA方法测定184例癫痫患者单一使用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分析药物的剂量以及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一年半的访问。结果:184例中有138例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之内,癫痫发作控制有效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7%,结论:抗癫痫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药物剂量较大,另患者的特异体质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抗癫痫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抗癫痫药物类型选用的不科学以及药物剂量过低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妇女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及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癫痫发作的孕妇60例,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发作、服药情况和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结果48例癫痫妇女在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大发作20例,小发作12例,全面发作16例。服用拉莫三嗪的孕妇的胎儿出现畸形为1例,左乙拉西坦胎儿畸形1例,丙戊酸钠胎儿畸形4例,苯妥英钠胎儿畸形2例,卡马西平胎儿畸形2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孕妇的胎儿畸形为1例。癫痫妇女妊娠癫痫发作期间服用药物致胎儿畸形发生率为35.7%,未服用药物的胎儿畸形发生率为5.0%,二者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一般癫痫妇女妊娠期间的癫痫发作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妊娠期间服用抗癫痫药物中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的致畸率相对较低,为临床癫痫妇女癫痫发作的抗癫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癫痫 妊娠 抗癫痫药物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痫性发作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痫性发作类型。晚发性癫痫组主要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而早发性癫痫组则主要为部分性发作;②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与晚发性癫痫组相比,早发性癫痫组的有效率和无发作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③两组的脑部病变部位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皮质和皮质下卒中患者要警惕痫性发作,并且尽早运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癫痫 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对4~12岁癫痫儿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初次诊断癫痫患儿160例,根据患儿的发作类型,分别予口服TPM(40例)、OXC(40例)、LTG(40例)、LEV(40例)单药治疗,观察4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包括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1.各试验组用药前多种骨代谢指标及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OXC组治疗6、12个月后血Ca较治疗前减低[2.38(0.08) mmol/L比2.47(0.17) mmol/L、2.44(0.10) mmol/L比2.47(0.17) mmol/L],PTH较治疗前升高[37.64(17.52 ) ng/L比34.23(20.53) ng/L、40.74(16.15) ng/L比34.23(20.53) ng/L];TPM组治疗6、12个月血Ca较治疗前降低[2.40(0.11) mmol/L比2.42(0.10) mmol/L、2.41(0.09) mmol/L比2.42(0.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OXC组在治疗6、12个月血Ca低于LEV组[2.38(0.08) mmol/L比2.44(0.10) mmol/L、2.44(0.10)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38(0.08) mmol/L比2.44(0.13) mmol/L、2.44(0.10) mmol/L比2.42(0.13) mmol/L],血PTH高于LEV组[37.64(17.52) ng/L比36.52(20.71) ng/L、40.74(16.15) ng/L比31.89(14.84) ng/L]、LTG组[37.64(17.52) ng/L比39.39(24.03) ng/L、40.74(16.15) ng/L比33.01(12.20) ng/L],TPM组在治疗12个月后血Ca低于LEV组[2.41(0.09) mmol/L比2.44(0.12) mmol/L]、LTG组[2.41(0.09) mmol/L比2.42(0.1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V、LTG对于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较小,TPM可能会使癫痫患儿血Ca下降;OXC可能会使血Ca降低,血PTH升高,导致患儿的骨转换增加。

  • 标签: 新型抗癫痫药物 骨代谢 癫痫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百乐眠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外伤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乐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总疗效。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疗效为80.5%,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为95.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乐眠联合抗癫痫药物用于外伤性癫痫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百乐眠 抗癫痫药物 外伤性癫痫
  • 简介:摘要多种抗癫痫药与低钠血症有关,其中以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艾司利卡西平最为常见,涉及的其他抗癫痫药还有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和拉考沙胺等。抗癫痫药相关低钠血症的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是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持续性低钠血症可导致癫痫、昏迷等,甚至导致死亡。抗癫痫药物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年龄较大、基线血钠水平较低、药物高暴露量以及多种药物联用是抗癫痫药导致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该类人群,进行适当监测和防治。

  • 标签: 癫痫 低钠血症 ADH分泌不当综合征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艾司利卡西平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于分析EWD(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运用度洛西汀、帕罗西汀等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EW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癫痫发作次数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抑郁评分为(8.4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EWD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用药反应不是非常高,但需要应用合理的给药方式增加血药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EWD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综述近年来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果: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多数抗癫痫药其唾液和血液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目前阻碍以唾液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于Cs/Cp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及离散性(Cs为唾药浓度,Cp为血药浓度),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很少有研究报道。结论:唾液具备获得上的无创伤性、方便性、价廉及能反映靶器官游离血药浓度等优点。深入量化研究对Cs/Cp值的影响因素,唾液有望尽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癫痫 药物监测 唾液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癫痫治疗以药物为主,但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通常受到不良反应的限制,如精神行为不良反应,包括攻击行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左乙拉西坦、吡仑帕奈和托吡酯均与攻击行为有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左乙拉西坦、吡仑帕奈和托吡酯增加攻击行为发病的具体药理机制。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特别是谷氨酸(通过AMPA受体)似乎起着关键作用。其他机制涉及激素、表观遗传学和另类精神病等。潜在的神经和(或)精神健康障碍易增加攻击行为敏感性。抗癫痫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关注,了解抗癫痫药物诱发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和潜在机制,可能帮助临床医师尽早识别并管理降低这种不良反应,本文将可能机制进行阐述。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攻击行为 左乙拉西坦 吡仑帕奈 托吡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