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戏曲舞台调度“点”与“线”的研究,依据传统美学观念,把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形式中的创作方法及美学原则,引申到舞台调度的创作中来,以此说明在传统戏曲艺术创造中存在的共同规律。由此提出戏曲舞台调度的“九点”论。为使谈论的问题更加集中,本文把所涉及的范畴,主要限定在戏曲传统表导演空间。对现、当代戏曲舞台调度更多的创新形式和手段,不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 标签: 戏曲导演 舞台调度“点”与“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情感表达问题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戏曲根本性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从包括文学在内的多元角度对戏曲进行解读,但“上演”仍然是戏曲存在的最根本的方式。戏曲演员的成长和一部戏的排演都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体会和领悟,对于演员的成长,“体悟”可以理解为能使戏曲学员更快进入复杂化、抽象化程式表演的语言提示和心理暗示;对于一部戏的排演,“体悟”是为了使程式能够达到最佳的排列组合状态,以期最大限度地符合特定角色的性格特征。“体悟”与自然的真实再现方式无关。

  • 标签: 情感表达 表演性 体悟
  • 简介:<正>戏曲艺术要革新,大家都是同意的,怎样革新?大家的看法很不一致。戏曲用景问题,就是一个突出问题。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它的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这是讨论戏曲用景必须明确的前提。如果我们不从研究戏曲本身的艺术规律着手,戏曲用景的讨论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从当前戏曲用景存在的问题看,有一些情况是对于如何继承戏曲传统舞台装置的原则,没有正确理解,因而引起一种脱离戏剧内容、单纯追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艺术 舞台布景 艺术方法 艺术原则 写意性
  • 简介:<正>一明清小说,如《金瓶梅》《梼杌闲评》《歧路灯》《红楼梦》《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等,各自描写了不同时期的戏曲活动,从院本、杂剧、戏文、传奇、地方戏以至二黄,应有尽有。对于研究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说来,这是一条值得开拓的新途径。在它们之中,比较早的要算是《金瓶梅》。据我考证,这部小说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

  • 标签: 海盐腔 戏曲活动 明代戏曲 西门庆 笑乐院本 北杂剧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三出戏",即《墙头记》《禳妒咒》《磨难曲》,是蒲松龄作剧并创制声腔的戏剧作品,它是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的曲牌体,"开拓了清代戏剧的另一境界"。它又是蒲松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但它与《戏三出》不同,因为它们的音乐声腔体系不同。认识这"三出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对于研究蒲松龄创作思想发展以及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聊斋俚曲 戏曲 明清俗曲 曲牌
  • 简介:中国戏曲学院是一所培养中国戏剧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同立高等艺术院校.创建于1950年,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建校四十五周年题词:“德艺双馨、继往开来”。1998年由国家投资建设了新校区.2000年落成使用。新校园内建有现代化大型剧场、影视制作中心、录音棚等先进的教学实习设施。

  • 标签: 中国戏曲学院 高等艺术院校 高级专门人才 江泽民同志 戏曲艺术 中国戏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动画场景在动画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研究戏曲动画场景,需要对动画场景、戏曲影视美术和戏剧舞台美术做系统的分析比较,借鉴其相通之处,创作出根据不同剧种、不同剧目改编的戏曲动画场景。

  • 标签: 戏曲场景 戏曲动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博大精深,讲究角色塑造、讲究唱念做打、讲究形式美感,既反映生活,又比生活更夸张更鲜明。戏曲的虚拟性、象征性、夸张性和中国水墨人物画夸张变形的写意手法在艺术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在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取向上有许多共同之处,都很讲究虚实,讲究计白当黑。戏曲中以虚带实的表演,道具和布景的简单处理,以虚当实,虚实相生,使艺术家的表演更加突出丰满,这与国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在

  • 标签: 戏曲人物 水墨人物画 角色塑造 写意手法 形式美感 计白当黑
  • 简介:关于戏曲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具影响力者乃歌舞说。然而,此说不实。本文以古汉字中“戏”“剧”二字为据,以训诂、考释之方法,对此问题重做解析,希冀能还戏曲起源之本来面目。

  • 标签: 戏曲起源 戏剧训诂 字义考释
  • 简介:<正>戏曲的伴奏手法和戏曲唱腔一样,也是在民歌,说唱和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者之间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伴奏手法却各有特点。民歌的旋律比较固定,形式短小,多用来抒发某种感情,主要是靠人声演唱,伴奏的旋律与演唱的旋律往往是相同的。说唱音乐由于要叙述一定的故事情节,因而在民歌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其特点表现为:一是结构较复杂,往往由数个曲牌组成;二是唱腔的旋律变化较多;三是演唱比较自由,由于要叙述故事情节和表

  • 标签: 戏曲唱腔 手法 民歌 说唱音乐 旋律 叙述故事
  • 简介:戏曲武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舞台艺术专业基本功之一,亦是每个戏曲专业学员必修的基本功课程之一。它非常重视“幼功”、“童子功”,特别是各种空翻及手翻技巧,

  • 标签: 专业 基本功 空翻 课程 训练 武功
  • 简介:如小戏曲《半夜捉贼》,就故事本身而言,可能发生在五十年代,也可能发生在六十年代,但它出现在九十年代的舞台上,看起来却也毫无陈旧之感。奥秘在哪里?就需要我们的作者和读者们仔细推敲。

  • 标签: 五十年代 戏剧文学 九十年代 三兄弟 给你 就是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戏曲与传统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以来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五四运动时期,人们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时候,对传统是采取决裂态度的。中国戏曲与传统的关系是割不断的,因此一些激进的文化人便对戏曲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说:“说旧戏改良,变成新剧,是句不通的话,我们只能说创造新剧。”“如其要中国有真戏,这真戏自然是西洋派的戏,决不是脸谱派的戏,要不把那扮不像人的人,说不像话的话全数扫除,尽情推翻,真戏怎么能推行呢?”后来经过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上述看法的片面性。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于这场文化论争做出了科学的总结。新中国建立后又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

  • 标签: 戏曲艺术 传统文化 戏曲改革 美学精神 艺术形式 剧目
  • 简介:<正>明代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特别是戏曲、小说的插图刻本,版本多,流传广,达到"书板日增月益"、"家畜而人有之"的地步。戏曲剧本是戏曲版画的载体。早期剧本主要作为演出的脚本,其插图往往具有规范演出的作用,或者类似穿关的规定。这也是早期的戏曲版画中人

  • 标签: 戏曲版画 版画艺术 日增月益 书板 戏曲人物 戏曲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