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魏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 标签: 六朝石刻 偏正式复合词 构词
  • 简介: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收获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建康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原则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构想。

  • 标签: 六朝 建康城 考古发掘
  • 简介:摘要筝是我国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的民间乐器,它的学名叫做“筝”,之所以被称为“古筝”,是因为其历史十分悠久,便增加了一个“古”字。它的音色优美清新、拥有宽广的音域、演奏技巧十分丰富、表现力极强。筝是由秦朝开始流传于民间,并在汉魏时形成相对独立的筝乐,本文从秦时的民间筝入手,再写到汉魏时期的筝乐发展,意在体现出筝从民间进入到上层社会的过程演变,为他人研究古筝做好参考依据。

  • 标签: 汉魏六朝
  • 简介:魏晋是文学自觉时代,其自觉性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文体意识观照文学,从而引发文学思考的内部转向。就文学本质观而论,魏晋文体视域的确立,形成以“情”为本和以“文”为本的文学本质观,有效推进了文学的本位性认知。

  • 标签: 魏晋六朝 文体视域 文学本质
  • 简介:魏晋诗学之发展可分为二派:一是以曹植—陆机—颜延之为轴心的以“错彩镂金”为特色的保守派,二是以王粲—潘岳—谢灵运为轴心的以“清水芙蓉”为特色的创新派。大体上讲,曹植、陆机和颜延之一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创作上,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以气骨取胜,以古朴浑厚为美,有繁芜、渊深、雅致的特点,较多地保存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错彩镂金”之美,属于守旧的一派。王粲、潘岳和谢灵运一派,虽未以玄学名家,但皆是玄学风气中人,受玄学影响较深,故在文学创作上,崇尚自然清越、便娟婉约,以浅净、清秀为美,基本上摆脱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清水芙蓉”的文学风格,属于创新的一派。

  • 标签: 魏晋六朝 诗学 保守 创新
  • 简介: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因此,研究我国中古史之一切问题,家族和地域是必须首先予以考量的两大要素。

  • 标签: 中古史 学校制度 凡庶 陈寅恪先生 《世说新语》 谢氏
  • 简介:为了对一件初期的铜鎏金铺首衔环进行保护,运用x光透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仪器对其鎏金层和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知鎏金层含有较高的金元素并有部分的汞元素,由于汞元素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其为鎏金器。根据浅绿色锈蚀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浅绿色锈蚀是有害锈氯铜矿(Cu2(OH)3Cl),必须对其进行除氯处理。而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中所示氯离子含量并不明显,并根据红外光谱的分析确认其为无害锈孔雀石(Cu(OH)2·CuCO3),但其影响了铺首鎏金层艺术欣赏价值,需采取措施将其清理,对位于铺首背面的则给予保留。保护修复过程中,尝试了先用去离子水浸渍填充鎏金文物毛细管后,再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快速处理覆盖鎏金层的绿色锈蚀,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铺首左面鎏金层清理出来。

  • 标签: 铺首 铜鎏金 覆盖分析检测
  • 简介:陈郡谢氏是后进世族,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旧族所轻。到了东晋中期,随着谢氏子弟先后列为方镇,谢氏的政治势力开始强大,以至逐渐掌控了东晋王朝的政治、军事大权,从而在东晋中后期发展成为一流世族。南朝以后,由于门阀政治衰微,陈郡谢氏逐渐失去了手中的实权,又因历经数次变故,族人多有丧亡,以致人脉不继,陈郡谢氏便在南朝后期彻底败落。

  • 标签: 谢氏 世族 东晋 南朝
  • 简介:从音乐经济学角度来看,乐舞活动本身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经济基础来维持,受制于经济规律,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音乐的产生、规模、内容、形式及发展速度、方向。因此,文章力图从经济学角度对时期世家大族的乐舞活动进行研究,梳理归纳世家大族乐舞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历程,总结其内在本质以及乐舞发展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知音乐文化的特质及其生发的深层原因。

  • 标签: 音乐经济 世家大族 乐舞生产 消费
  • 简介:近年随着湖北、重庆两省市三峡库区考古报告集的出版,大批新的瓦当资料面世。本文旨在对三峡库区所出汉时期瓦当的分类和命名做出规范化的尝试,同时对相关的年代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瓦当 三峡库区 汉六朝 分类 年代
  • 简介:隋唐距离今天已经很远了.那远去的隋唐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回顾历史很难,想象当时的社会、品味当时的文化很难,研究过去的经济也不容易.做历史的,有时真想起古人于地下,或者走进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然而,即便回到过去,就有真切的感受吗?也不一定.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我们就能说得清吗?所以历史是一门充满遗憾的学问.

  • 标签: 六朝前言 江南社会 研究六朝
  • 简介:"牛郎织女"的形象,最早见于《诗经》,后代文献多有阐释,在汉魏诗歌中,则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在此期间,诗歌中的织女形象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日趋世俗化,后期诗歌还吸收了有关七夕的民俗内容,体现了世俗化的演变倾向。

  • 标签: 牛郎织女 汉魏六朝诗歌 世俗化演变
  • 简介:牧龙村发现的3座砖室墓,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判断,M1、M2时代为东晋中期,M3时代为孙吴建衡元年,墓主为相府吏缪承。三墓规模虽不大,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1、M2墓室四角的砖柱,在南京地区东晋墓葬中是首次发现。M3出土的环状乳神兽镜、青瓷龙首罐、笔洗、唾壶等遗物比较珍贵,另有一方砖刻买地券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的重要实物。

  • 标签: 江宁铜井牧龙村 东晋墓 孙吴墓 建衡元年 买地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7
  • 简介:作为政治托寓的特殊意象在诗歌中大量出现,诗歌中美人意象的政治托寓色彩也随之淡薄,其中的美人一佳人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

  • 标签: 中的美人 六朝诗歌 意象政治
  • 简介:从容出入望若神仙──试论士族的服饰文化傅江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衣服的自然属性相对减弱,社会属性相对增多,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社会群体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反映着他们的价值取向...

  • 标签: 六朝士族 世说新语 服饰文化 土族服饰 思想解放 《太平御览》
  • 简介:福建地区墓葬是研究当地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墓葬的分布,反映时期福建地区先后形成了闽北建瓯、闽东闽侯和闽南丰州三个区域经济中心。墓葬分西晋、东晋、南朝前期和南朝后期四期,反映出时期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墓主身份有少数官僚士族和较多平民阶层,墓葬规模、随葬品的等级差别不十分显著,反映不同阶层人们的经济关系差别并不明显。随葬品的种类与器别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农业以精耕细作的稻作生产为主,瓷器生产本地化并开始外销,而铁器、铜器等则多由汉民南迁携带而来或从江南贩运而至。

  • 标签: 福建地区 六朝 社会经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6
  • 简介:《璇玑图诗》既为夫妇之情的表达,夫妇之情才开始在文人的诗歌中得到表现,秦嘉在另一作品《述婚诗》中曰

  • 标签: 中夫妇 伦理禁忌 六朝诗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简介:言夫妇之道的伦理大义,此时期代人言夫妇之情的诗歌,⑦而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更代顾氏夫妇两番赠答

  • 标签: 中夫妇 伦理禁忌 六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