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怀疑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和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PET检查,通过与CT比较及手术探查,评价PE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怀疑术后肝转移的18例患者,经PET显像确诊17例,其中14例同时伴有肝脏以外的其他脏器转移(肺转移2例、腹壁转移2例、骨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PET诊断阴性的1例患者,随访1年后仍无瘤存活.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有结肠癌伴肝转移.结论与CT相比,PET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及其他部位转移的敏感度更高,对术后肝转移患者是否选择再次手术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诊断 肝转移 结直肠癌 患者 术后 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对肿瘤临床分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并行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共37例,比较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分期与手术切除病理分期。结果手术切除病理分期低于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分期。结论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对宫颈癌临床分期价值有限,不推荐宫颈癌患者术前常规行符合线路18F-FDG显像

  • 标签: 宫颈癌 符合线路18F-FDG显像 分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征,为诊断提供依据,提高PTC的早期超声诊断率。方法选取3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为PTC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结节回声、钙化、纵横比等二维超声表现及结节内部血流特征。结果38例PTC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2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6%;超声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腺瘤2例,腺瘤囊性变3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PTC的准确性较高,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区分大多数的PTC,但一些PTC缺乏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特别是囊实混合回声结节,易造成漏误诊,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诊断。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介入法心肌灌注显像含服硝酸甘油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5年间符合条件的87例患者,令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在患者完全服下5分钟后通过静脉注射显像剂,并于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通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收速度迅速,在2~3分钟后药物开始起效,并于5分钟后达到最大效应,而在药物开始起效时即2~3分钟后10例患者开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发生速度也快,需要医护人员做好有关护理工作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升治疗疗效。

  • 标签: 心肌灌注 硝酸甘油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对脏器脱垂患者盆膈裂孔的显像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3月本院确诊的78例脏器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同期行正常阴道三维体检健康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盆底超声获取两组在Valsalva试验下盆膈裂孔面积,盆膈裂孔扩张分为轻度扩张(25~29cm2)、中度扩张(30~34.9cm2)、重度扩张(>35cm2)。将盆底超声结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在收缩状态下盆膈裂孔闭合完整性、断裂情况,分析盆膈裂孔面积与病例组生育、子宫切除手术及方式关系。结果:病例组78例中盆膈裂孔轻度扩张38例(48.7%)、中度扩张25例(32.1%)、重度扩张15例(19.2%),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肛提肌断裂发生(43.6%)多于对照组(4.0%)(P<0.05)。病例组中盆膈裂孔面积子宫全切除者大于未切除者,已生育者大于未生育者,盆膈裂孔面积随着生育次数增加而增大(均P<0.05)。结论:盆底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能有效观察盆膈裂孔、肛提肌断裂情况,子宫全切术、生育次数较多患者盆膈裂孔面积扩张较明显。

  • 标签: 脏器脱垂 盆膈裂孔 盆底超声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采用 ECT 骨显像联合血清 PSA 检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显像技术诊断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的临床检查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患者30例开展研究。30例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回归总结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检查中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显示清晰,可以实现对坐骨神经和肌肉信号的准确判断,可以准确识别神经。结论:核磁共振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盆腔出口区的坐骨神经检查,对于神经状态与走向的显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显像技术 盆腔出口区 坐骨神经 检查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肺部良恶性结节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最终均随访手术后病理结果或经正规治疗后临床诊断结果的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和延迟显像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PET-CT图像和同机PET-CT延迟显像病灶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同时测量其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其SUVmax的变化情况,并且记录其CT形态学表现。 结果 6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SUVmax在1.3-14.6之间,其中腺癌9例,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病变39例,SUVmax在0.9-25.3之间,其中炎性病变21例,结核8例,炎性假瘤3例,肺脓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2例。在肺部孤立性结节中,良性病变居多(39例/60例),恶性病变少(21例/60例)。恶性病变中大多数患者(18例/21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仅3例恶性病变表现为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病理类型分别为粘液性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1例;良性病变大多数病例(28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少数病例(11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结论 延迟显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CT图像特点、病人的序列影像学资料观察结节是否变化、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诊断。联合应用PET-CT初次显像和延迟显像的SUVmax变化情况,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上优于单独CT或单独PET-CT。

  • 标签: 肺部良恶性结节 18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选用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脏核磁(CMR)的效果。方法:取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MPI、CMR、联合检查。结果:CMR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73.33%,准确度为75.00%;MPI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7%,准确度为85.00%;MPI联合CMR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95.00%。结论:MPI和CMR都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但联合使用的准确度更高。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核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良恶性病变中应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收治卵巢肿瘤患者70例,为患者实施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对比病理结果,分析联合诊断及单一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病理诊断恶性20例,良性50例,联合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单一诊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恶性、良性患者血流参数指标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实现患者卵巢良恶性病变准确鉴别。

  • 标签: 二维超声 灵敏度 卵巢 良恶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性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骨性转移性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骨性转移性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骨性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骨显像与常规骨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骨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预测脑卒中。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的脑卒中患者35例为干预组,同期体检颈动脉斑块患者35例为对比组,全部患者均予以超微血流显像技术检查,针对脑卒中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显像评分、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超微血流显像新生血管检出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全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低回声10例,占比28.57%;等回声12例,占比34.29%;混合回声13例,占比37.14%。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显像评分0分2例,占比5.71%;1分13例,占比37.14%;2分20例,占比57.14%。(2)干预组(65.71%)的患者超微血流显像新生血管检出率高于对比组(34.29%)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预测脑卒中效果确切。

  • 标签: 超微血流显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SPECT(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CT(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全身骨显像多处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100例全身骨显像全身骨多处转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范围,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检查结果和确诊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全身骨显像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63例(占比63.00%)同时发生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和全身骨多处转移。全身骨显像提示全身骨多处转移的:有8例患者(占比8.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3个月以下;有7例患者(占比7.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3至6个月范围内,有9例患者(占比9.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6个月至1年范围内,有8例患者(占比8.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1至2年范围内;有4例患者(占比4.00%)临床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时间在2年以上。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SPECT/CT全身骨显像多处骨转移检查更为直观和准确,检查结果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对于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癌 全身骨多处转移 诊断效果 SPECT/CT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在胸部放疗心肌损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放疗治疗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变化不明显,P〉0.05,磷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相对敏感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表明,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房颤动居多,又以ST-T改变最为明显。放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后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肌酶、心电图阳性例数和敏感性接近,均高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评价放射线引起或诱发的心肌损伤,早期以心肌酶谱改变,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较有价值,晚期心脏超声较有价值。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疗法/副作用 超声心动描记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免疫酶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E)技术评价酒精性心肌病(A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ACM男性患者31例(ACM组),选取健康男性志愿者30名(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及2D-STI检查,观测指标包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左心房收缩期平均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平均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e)及舒张晚期平均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a)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M组LAVmax、LAVp、LAVmin、LAAEF、GLSRa增加,LA-PEF、GLSRs、GLSRe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2D-STE技术可有效评价A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情况。

  • 标签: 心肌病 酒精性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评估万爽力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接诊的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 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万爽力治疗,同时联合钙通道阻滞剂、 β阻滞剂或长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以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万爽力治疗后患者的运动时间、耗氧当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低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万爽力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明线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提高运动耐受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 万爽力 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1(CA21-1)、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58例、无骨转移者49例)及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21-1、CEA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21-1、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7.59%、81.0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56例为阳性(占96.55%),仅2例为阴性(占3.45%),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骨显像和CA21-1、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评估万爽力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万爽力治疗,同时联合钙通道阻滞剂、β阻滞剂或长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以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万爽力治疗后患者的运动时间、耗氧当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低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万爽力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明线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提高运动耐受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 万爽力 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患者52例(帕金森病33例,多系统萎缩19例),均予以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多系统萎缩患者在脑桥和小脑区域的SUVmean、CBFmean均明显低于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 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对于葡萄糖代谢特征和血流灌注量具有一致性,可以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有效鉴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综合征 18F-FDG PET显像 ASL技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