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出版问世刘丽楣《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书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汇编》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期间重点研究项目─-《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的组成部分...

  • 标签: 档案史料 西藏独立 中央政府 十三世达赖喇嘛 汇编 西藏人民抗英斗争
  • 简介:方(1915~1993)解放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晚年又致力于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陕西新编地方志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逮捕和拷打,“文革”中,又被戴上“三反分子”的帽子,被批斗和关押,遭受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大公无私,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正如陕西省委在他逝世时的悼词中讲的,

  • 标签: 马列主义 陈元 省委 逮捕 中共 人民
  • 简介:2014年以来,中央已对西藏下达专项资金40.1亿,其中中央专款21.2亿,统筹中央其他义务教育阶段资金18.9亿,将1034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实施校舍改建、设备配置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覆盖西藏74个县(区)。目前,规划内45.4%的校舍完成建设,装备类已全部完成采购并配置到校,教育信息化全面铺开。

  • 标签: 中央 学校条件 西藏 农牧区 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学校
  • 简介:末明初高丽及李朝乘末国势衰微,明廷势力尚未深入女真地区之机,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地区积极拓展领土,对世居此地的女真人强行驱逐,逼迫归附。明朝势力进入故地后,对当地女真人实行了有效管理,进而与朝鲜关于女真归属问题,发生尖锐的矛盾纠纷。

  • 标签: 元末明初 朝鲜半岛 女真族
  • 简介: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而在1897年初创时,“仅置备三号摇架机三部,脚踏架一部,自来墨手扳机三部,手掀架一部”和少量中西文铅字器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只能印刷一些商务上用的簿记。账册、票据之类。但商务发展迅速,到五四以后已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一家初创不足4000的小型印刷厂何以在社会巨变的五四以后发展成为出版界的巨子?对此,曾任商务经理的王云五说:“商务印书馆始一改面目,由印刷业者为主,进而为出版事业。其成为我国历史最长之出版家,实始于张君之加入。”的确如此,商务的发展是与张济紧紧联在一起的。张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 标签: 张元济 五四时期 《东方杂志》 杜亚泉 王云五 商务印书馆
  • 简介:弹指间,陈方同志已逝世十个年头了。然而每忆陈老对《南郑县志》的关怀,仿佛就在昨日,依然令我们感慨万千,怀念不已。

  • 标签: 县志 逝世 汉水 怀念 关怀 相思
  • 简介:宋刊印本《增修互注礼部韻略》纸背文书存留了三百余叶,九百0一户元代湖州路户口事产登记,该资料是学界首次看到的较大规模的元代户籍文书资料,在历史学多个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文书中充斥着大量俗体字,有些文字字形乖戾,不易识读。该文书是考察宋元时期官方正式公文书写情况的第一手文献,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文字学研究价值。同时,这批文书中以大、小写字形混杂书写的数目字人名,蕴含了宋元时期诸多历史文化信息。该文书已公布第一册录文,在此基础上,考察全部六册公文所见文字的字形、字义以及用法,可管窥宋元公文书写用字的现象及规律,也能从文字的使用上看出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之人的书写用字习惯。

  • 标签: 纸背文书 《增修互注礼部韻略》 户籍册 俗字 数目字人名
  • 简介:汶川一中高三女生王清扬的账本,是一个小小的活页笔记本,塑料封皮上画有小熊和彩虹。

  • 标签: 女生 高三 汶川 笔记本
  • 简介:遗民是一个时代与政权更替相伴而生的群体。金元都是北方民族统治王朝,金元之际的金遗民处于两个北方民族政权交替之际,而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其他时代具有不同的特性,北方民族政权治下的汉人士大夫和各北方民族士大夫逐渐统一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下,该时期的遗民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个性,不再束缚于“华夷之防”的藩篱之内,彻底打破以“种族”区别政权的界限,以更加务实的“有道则见”的观点看待异族王朝,金治下的各行政区域内遗民表现不尽相同,具有师承、父子等关系的人选择也迥然各异,此即为文章研究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对比前人对突出人物,如元好问、郝经、耶律楚材等人的研究,尝试得出新见解。

  • 标签: 遗民 地域文化 科举 民族融合
  • 简介:中国"新史学"的建立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顾颉刚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民族不出于一论"是一个绝佳例证。此说破坏力之大,与"层累说"相类似,堪称"轰炸中国古史的一个原子弹"。从现有资料来看,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论点,不仅是从前人如欧阳修、洪迈、崔述、王国维、梁启超的相关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运用了近代的史学方法——"历史演进的方法"。是故,此论自问世后,不仅得到了"疑古"派的肯定和支持,还对"信古"派、"考古"派以及"释古"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于今来看,这一论点仍可以被视为是运用近代史学方法研究上古史的基本原则和总纲领之一。

  • 标签: 顾颉刚 “民族不出于一元论” 近代古史研究
  • 简介:本文围绕文天祥死事以究明如下四点:一、文天祥被军俘获之後的心路历程实有变化,在最初求“速死”与最终“只求一死”之间,当还存有“不死”想法的可能。二、忽必烈终敕文天祥以死,当日元廷官方说辞甚为简单,仅将其归咎於薛宝住匿名告变事。事实上,文天祥被杀是多重因素参杂的结果,既与当日元廷内部各种政治势力间的角力有关,又与反局势变化相关联。三、文天祥被处死事涉及一位谏言者“闽僧”,他的身份问题应从南方汉僧与西番僧杨琏真加等人合谋盗掘南宋攒宫的历史事件中去索解。杭州径山妙高和尚很可能就是“闽僧”。四、宋末元初盗掘南宋攒宫事件之余响,展延至元明易代之际,它又蕴含着当日朱明政权为其代而张本的现实政治考量。

  • 标签: 文天祥 南宋攒宫 闽僧 妙高
  • 简介: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传教士安礼逊(ASMore.Anderson)创办泉州培中学,解放后改名泉州二中,我是1954年从洛阳镇小学,经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人读泉州二中的。鉴于培中学的同盟会组织学生队。在泉州辛亥革命中作出突出贡献,

  • 标签: 中学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统一招生考试 1904年 1954年
  • 简介:4月3日,三明市三区政府召开全区首轮志书编纂工作会议,部署首轮修志工作。三区委副书记张元江、三明市方志委副主任陈盛美到会并讲话,各乡(镇)、街道,区直单位领导及编纂人员等100多人参加会议。

  • 标签: 三明市三元区 编纂工作 志书 修志工作 编纂人员 单位领导
  • 简介:1990年,乾县城西横跨漠谷河的一座高大雄伟的桥梁竣工通车,县政府要我撰写《漠谷大桥落成碑记》,草稿初成,心里极不踏实,惟恐贻笑大方,便于6月6日,与师荃荣、张重庆同去西安,将碑文稿送陈方先生,祈请斧正。

  • 标签: 逝世 纪念 碑文 碑记 楷模 通车
  • 简介:光是唐初闽粤之交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平定了发生在岭束和闽南的“蛮獠”动乱,对於漳州的建立和开发有重要贡献。但晚近有关族谱和方志所记载的陈光生平与着述多属伪造,由此造成对唐初闽粤之交历史进程和民族关系的诸多误解。《全唐文》收录的两篇题为陈光所作的表文,也是後人伪作。本文从职官制度、犯讳情况、地名错误、文体和用语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证,特别是揭出此两文抄袭柳宗元表文的铁证,力证这两篇表文是後人伪作,附带论证《全唐文》所附《小传》谓陈光光州固始人云云,亦是虚假不实之词。

  • 标签: 全唐文 陈元光 表文 小传 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