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舞蹈》:北京师范大学此次的“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北京舞蹈学院六十周年院庆的国际交流系列活动有何不同?肖向荣:好像形式感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我们的用意是由会议来探讨整个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和国际接轨的问题。

  • 标签: 舞蹈教育 纯粹性 北师大 开放 国际交流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的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的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的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的编织及群体互动的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的符号化、社会形象的污名化及群体归属的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的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的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再嵌入。

  • 标签: 广场舞女性 社会关系 体化实践 社会身份 群体互动
  • 简介:本文以朱载堉《乐律全书》中大量的舞谱和合乐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朱载所编制的六种舞谱,探究了舞谱动作设计的规律,包括六种舞谱动作设计的异同、舞蹈动作的特点、舞蹈动作的含义,其中舞蹈的特定含义还分别表现在舞蹈动作上、学舞的缀兆图上、舞谱中的致语上和舞蹈中所用的舞器上。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究,对古代最重要最完整的舞谱资料有新的认识,有宜于当代舞谱的发展

  • 标签: 朱载堉 乐律全书 舞学 舞谱 合乐谱 舞器
  • 简介:纵观中国的传统舞蹈,历史上诸多古代舞蹈,大都已经失传或被历史湮没了。因此“中国音乐舞蹈,尤其是舞蹈,从宋朝以后逐渐衰落,原有的东西几乎大都丧失,很多已不可考。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传统舞蹈 历史渊源 戏曲舞蹈 表演形式
  • 简介: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研究舞蹈教学的内容、方法,探讨舞蹈教育的规律、价值和作用,利用一切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高等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相结合的科研课题,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科研任务。本文从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具体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寻求本土文化资源,以文化为依托,立足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动作运动形态,掌握动作风格;以发散思维,即兴创作,调动内在因素的潜能;以多媒体教学形式,拓展教学效果,达到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激活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 标签: 运动形态 内在因素 本土文化资源 动态知识观(静态知识观) 即兴创作
  • 简介:“即兴创作”是我国民间舞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兴创作”作为舞者的一种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独立能力,突破能力,发现能力,联想能力。这四个内涵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在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高校民间舞课堂应恢复本民族“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在教学中对人的培养作用,民间舞课堂要发展人的即兴创作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必须以创新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介;以开放为特征。

  • 标签: 即兴创作 特点 课堂探索
  • 简介:先锋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和震动1985年12月,美国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劳申伯格艺术展在华举行。它对中国的新潮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一夜顿悟,并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现实相联系。中国先锋戏剧界的创始人孟京辉、林兆华、牟森等人,当年受到西方一些现代艺术大师和实验戏剧的影响,创作出一批中国的先锋戏剧作品,如《臭虫》、《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身亡》、《三姐妹·等待戈多》、《野人》、《琥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

  • 标签: 先锋戏剧 舞蹈编导 中国艺术 中国本土文化 无政府主义者 艺术大师
  • 简介:汉唐古典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乐舞文化传统和明清以来戏曲舞蹈形式为支点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踏歌》是对深厚中国文化的一种诗般写意。有诗云"忽闻岸上踏歌声",又有诗云"踏歌连天晓",舞中女子罗衣从风,长袖交横,仙乐飘飘中载歌载舞,乐而忘返,沉醉东风,似一幅少女相携踏青图。本文通过对汉唐古典舞代表作品《踏歌》和汉唐舞基训内容、意境构建的分析,对比现代舞蹈的发展脉络,试图探寻汉唐古典舞所特有的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对现代精神的诉求。

  • 标签: 踏歌 文化传承 精神诉求
  • 简介:在学科领域,语言学是元学科,符号学、结构主义、叙事学是依据这门元学科而次第展开的。本文以叙事学中的题材主题为视角对古典舞蹈做出界定和阐释,旨在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叙事研究提供参照。

  • 标签: 叙事学 古典舞 题材与主题 共认
  • 简介:对古典芭蕾舞剧变奏的训练掌握,是芭蕾舞表演人才培养、芭蕾舞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从芭蕾舞蹈专门化教育形成的初期开始,这样的经典传承模式就中西共通地延续到今天。它是古典芭蕾舞蹈文化传承保护的必要途径,也是芭蕾人才培养开发的必要方式。但是否有人从众多的表演版本中去认真、系统地进行过研究和整理,我国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就,应该怎么去继续研究.

  • 标签: 古典芭蕾舞剧 成果应用 版本 变奏 人才培养过程 内容
  • 简介:任何深入的田野工作(fieldwork)都像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既要求田野工作者创造性地融入艺术科学的元素,又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学术伦理为人之道的关联。当我们置身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时,在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之余,开始学习如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斯农热巴。

  • 标签: 热巴 人类学 解读 反思 艺术与科学 田野工作
  • 简介:一、舞蹈本体价值的起源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舞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宗教生活和医疗活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舞蹈越来越技巧化和商业化了,甚至完全成了“消费文化”或“文化工业”,从而舞蹈的本体价值在近代开始走向了失落。并且,长期以来,我们还总是把舞蹈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看成是单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并把实现这种价值的途径和方式看成是

  • 标签: 舞蹈教育 本体价值 舞蹈美育 舞蹈艺术 文化素质教育 现代舞
  • 简介:广场舞蹈作为一个社会的“记忆”不仅位于民族历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时也在个人和集体的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力量。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的媒介在时代的长河中不断被继承和产生的变化:一、广场舞蹈历史之关联;二、广场舞蹈个人、集体情感归属之关联;三、广场舞蹈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凸显历史、集体、民族文化流变的媒介——广场舞蹈的考察,不仅丰富、细化这种形态的来源,而且希望能够寻觅到一条新的研究线索,并使这条线索能够具有延展性,在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

  • 标签: 广场舞蹈 社会记忆 民族文化 个体与集体
  • 简介:“民间舞”。从生活到艺术,从原本的“自娱”到现在的“娱人”,真正走过了从“俗”到“俗”“雅”亲和。再到“大俗大雅”的表达。民间舞又是怎样以它秉性的宽容,敞开胸襟,在自娱性舞台艺术之间进行这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表现空间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 标签: 舞台表演艺术 自娱性 民间舞 生活 舞蹈 “俗”
  • 简介:约瑟夫·侯希尔先生是美国传统舞蹈文化保护中心的执行总监和艺术总监。该中心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1999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主要在喜马拉雅地区当地的古代舞蹈以及濒临绝迹的舞蹈形式的从业者一起合作,工作对象是亚洲的古代舞蹈和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舞蹈文化体系,在拉达克①、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日本和斯里兰卡等地开展保护性工作。该中心博物馆有着密切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亚洲艺术展览。本文根据其在北京舞蹈学院所进行的演讲专访整理而成,从亚洲传统舞蹈保护及舞蹈博物馆结合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亚洲传统舞蹈 博物馆 舞蹈文化
  • 简介:作为一种典型的丧礼仪式灵舞,彝族花鼓舞主要的传承力量来自花鼓舞背后的民间花鼓会。在滇中峨山彝族自治县,几乎每一个村组均有自己的花鼓会。彝族民间花鼓会在共同地缘的基础上,由一定家庭自愿组建并拜师传习花鼓舞展演的套路、动作技巧。彝族民间花鼓会通过组织各种彝族花鼓舞展演,在彝族社会发挥着"送灵归祖"、文化传承、生产互助角色协调等多重功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鼓舞的传承保护工作,应考虑重点资助和支持彝族花鼓会这样的民间自组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 标签: 彝族民间花鼓会 结构与功能 送灵归祖
  • 简介:1978年,北京舞蹈学校改制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从此步入了高等教育阶段。北京舞蹈学校的中专教育为舞蹈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而持续不断地提升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文化层次,塑造舞者兼备深度广度的文化知识结构,依然是四十年后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高等教育 文化层次
  • 简介:一、不同层面的展示探索在北京舞蹈学院50周年校庆期间,围绕北京舞蹈学院教学研究型办学定位的宗旨来展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在教的同时求研.在学的同时求术.在演的同时求精是本系在校庆活动中的主体指导思想。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系,在校庆期间我们准备了“四大”活动内容。就是想通过这四项内容较全面的展现本系学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民间舞 北京舞蹈学院 校庆 开拓 宗旨
  • 简介:本文将从闽南"拍胸舞"的溯源及其生活形态和剧场形态两种形态切入,分析研究对象的研究空间的拓展、能指所指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并将"拍胸舞"的形态、形态释义进行了阐释,从而对舞蹈作品需要重回田野的创作理念引发些许思考。

  • 标签: 拍胸舞 生活形态 剧场形态 能指 所指
  • 简介:这两段鄂伦春舞的旋律,不断地唤起了我半个世纪前的回忆。《鄂伦春舞》是当代舞蹈大师贾作光开山之作。时间要推到1948严冬,贾作光老师正在担任内蒙古歌舞团舞蹈队长时,深入鄂伦春民族生活而创作的男女群舞(汪滔作曲),1949年——我在北京大学民间歌舞社就演出过这个节目,那时曾为出场的托盘式和双脚跳擦步苦练了一番,印象特别深,但却不知道这是贾作光老师的作品,还以为是民间歌舞。几十年后当我读了《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199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才恍然大悟,原来近半个世纪之前,我已是贾派舞蹈的表演者了,

  • 标签: 贾作光 民间歌舞 舞蹈艺术 现代舞 歌舞团 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