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采风'是有其特定的涵义.20世纪以来,我国到基层发掘和研究民间音乐的人,也有一些打着'采风'的旗号、抱着'采风'的态度进行工作.'田野工作'又称'田野调查'是从西方引进的文化人类学术语,英文为'fieldwork',是指文化人类学者在特定区域中进行的调查工作.'采风'和'田野工作'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该文建议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用'田野工作'替代'采风'的提法.

  • 标签: 采风 田野工作
  • 简介:借助印度人从占星术对海啸的解释和笔者对印度人时间观的体验,认为中国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应发展一个既能容纳西方人类学已有知识,又能提出独特观察的概念。

  • 标签: 占星术 时间观 中国人类学 海外研究
  • 简介:田野工作对于人类学来说已经超出了研究方法甚至方法论的意义。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唯一特征。本文将人类学田野工作放在西方整个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来考察,提出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强调文化差异性等,是田野工作的选择标准和取向。

  • 标签: 田野工作 文化人类学
  • 简介:本文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出发,依据民族音乐学所依附的主要手段——田野调查的基本属性,对学科中所包含的主观性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引发出田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问题。

  • 标签: 田野工作 主观属性 作伪
  • 简介:感悟思维是东方人的一种思维习惯,此种思维方式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又因为人类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源自于田野工作所获得的,因此,感悟思维成为了连接人类学田野工作和理论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在人类学学科努力本土化的今天,将感悟思维引入人类学的视野之中,即是西学人类学本土化的一种大胆有益的尝试,又充分发挥了中国学人的文化优势。

  • 标签: 感悟思维 田野工作 人文科学 学术反思 人类学本土化
  • 简介:七、八月,盛夏,烈日炎炎。在考古界有这样几位青年学者,他(她)们利用暑假及考古工地间歇的时间,自发组成“商周田野工作坊”,经费AA制.连续五年,冒着酷暑,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七省进行考古考察。每次考察之前,都要先明确考察目的和涉及的学术问题,并做适当的资料准备。他们白天勘察现场,观摩实物,晚上不顾每天的筋骨之劳,还要座谈讨论,交流收获。这在学术氛围比较浮躁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有付出就有收获,下面一组文章就是他们各自收获的一部分,我拜读之后,亦有所得.兹写出与大家分享。

  • 标签: 考古学 工作坊 无私奉献 商周 论文 黄河中下游
  • 简介:民族学与人类学同体异名,从西方来说,民族学一般指的是欧陆传统,而人类学指的是英美传统.1949年以前的中国大体上也是遵循了这个区分,从学者各自选择的学科称谓上大致可以判断其学术背景.

  • 标签: 民族学 田野调查工作 政治意识形态 中国 学术精神
  • 简介:文章通过“释题与写作缘由”“音乐及其历史的认识论”“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及其历史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思考”三个部分,表明“重写”的意义在于研究范式上的突破,分析了音乐属性的多重性与音乐历史的“被发现…‘被书写”和“被阐释”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历史学与人类学“整合”关系中的“音乐田野”,音乐的历史田野的空间、对象及其工作方法,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的学术定位,以及“叙事”与“阐释”的历史音乐民族志。结语强调,挑战性的重写音乐史的研究范式的核心为注重叙事而非描述,强调阐释而非证实。

  • 标签: 叙事与阐释 重写音乐史 研究范式 音乐的历史田野工作 历史音乐民族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滕星撰写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对凉山彝族社区学校的彝汉双语教育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撰写,并从教育人类学的立场对彝族社区文化变迁和双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从认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重性特征的启发和思考:(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的统一;(2)少数民族群体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存在工具性和情感性两大视角;(3)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既要重视群体的文化传承,也要关注个人的发展需求。“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体利益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重要理论视角。

  • 标签: 《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双重性 教育人类学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 简介:田野上的庄稼一下子绿了,似乎是淅沥淅沥的雨不经意间讲了个笑话,把它们一下子都逗乐了。小苗笑得前俯后仰:

  • 标签: 田野 笑话 庄稼 小苗 思考 智者
  • 简介:  这是一个日渐荒芜的词汇.  荒芜,不仅是因为疏于使用.  赵同学在聚会上讲述过一段校园轶事:一位出身农家的学生在填写履历表时,在父亲的"工作单位"一栏填上了"田野"两字,从此沦为笑柄,并因此被封以"田野"的绰号.  ……

  • 标签:
  • 简介: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还有很多从事舞蹈的工作人员用“采风”一词来描述从自己生活的地方到民间艺人居住的田间地头学习当地特色的舞种,及生活方式等,直到“田野”这个词的出现,以人类学的视角去阐释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以整体观的态度看待、发现和研究文化和艺术的生成、形成、演变、继承、发展等规律与特征,也意味着有关舞蹈人类学的学术渐变规范。笔者认为“田野”一词的运用,不仅将舞蹈的理论研究更加规范,更将舞蹈的动作内涵赋予明确的定义。比如朝鲜族舞蹈的上身体态为什么多以内含为主,是因为朝鲜族人民长期受侵略者的压迫所致;再如蒙古族舞蹈的上身体态为什么多以挺拔为主,是因为受大草原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影响。所以说“田野”它与人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民俗宗教、民俗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民间舞的研究必然离不开“田野”调查。

  • 标签: 田野调查方法 舞蹈民族志 中国民族民间舞
  • 简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工作队成立于1959年,是考古所建置最早的几个队之一。从1959年至今,在院、所的直接领导下,在内蒙古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队有计划地调查和发掘了一系列重要的遗址和墓地,特别是对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先秦以前...

  • 标签: 夏家店 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 田野考古 下层文化 先秦考古学文化
  • 简介:案例村水族与苗族分族分寨而居,两族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呈现的"界"与"合",体现两族的互动与交融。本文通过对村中族际经济活动的田野工作,揭示了族际经济活动与族际关系之间的关联,相对以往的经济民族学、经济人类学研究而言,期望能有一定的拓展及推进。在这个多族群共生共存的村落共同体中,水、苗两族村民互动互为的经济活动过程体现水、苗两族互信互惠的关系,体现族际双向互动过程中族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呈现良性的族际互动的文化生态,印证了族际基于情感、信任与互惠而型构的情谊道德经济。族际的经济活动反映族际基于互信及双向情谊互渗且合谋的交往交流过程,体现族际的交融,进而体认到基于族际互信机制与族际间经济互助机理的建构,形塑族际情谊道德社会。

  • 标签: 经济交往 边界 认同 互动 交融 民族关系
  • 简介:2004年成都市田野考古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完成文物勘探工地275个。金沙遗址的发掘调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配合天府广场的建设完成了文物勘探和发掘的南侧基建工地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在三圣乡发掘了明蜀怀王墓,还对其陵园进行了测绘与发掘;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乡的青龙湖开发区进行了文物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今年,又对岷江上游茂县营盘山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勘探与发掘;

  • 标签: 成都市 2004年 田野考古工作 金沙遗址 天府广场 杜甫草堂
  • 简介:2005年,成都田野考古工作收获较为丰富。其中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完成文物勘探项目215个,在金沙遗址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成都高新西区发掘一批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还清理了一批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墓葬。此外,为结合相关学术课题的研究实施,在成都平原之外的安宁河流域、岷江上游及大渡河上游地区、西藏东部地区,进行了系列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现将主要收获按地域及时代简述如下。

  • 标签: 田野考古工作 成都市 纪要 城市基本建设 考古发掘 金沙遗址
  • 简介:2002年,成都市田野考古工作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发展开拓,配合基建工地进行文物勘探项目近300个。全年共计发掘遗址18处,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15座、商周时期墓葬近200座、战国墓10座、汉墓30余座、唐宋墓70余座、明墓1座。现将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 标签: 田野考古工作 墓葬 战国墓 发掘 汉墓 新石器时代
  • 简介:1999年度,成都市的田野考古工作好戏连台,硕果累累。全年配合基本建设,共计对340个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发掘了城南棕树十街坊遗址、岷江小区遗址、永丰乡核桃村遗址及城西金沙遗址、外化成遗址、黄忠村遗址,对建立与完善成都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发展谱系有着重要意义。发掘了水井街全兴酒坊遗址;这是目前国内首例对古代酒坊遗址进行全揭露的专题性考古发掘,

  • 标签: 金沙遗址 田野考古工作 考古发掘 考古学文化 文物 先秦
  • 简介:2003年,成都市文物考古所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完成文物勘探项目240余个(截至11月底),发掘遗址10余处,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商周时期墓葬274.座,战国时期墓葬2座,宋墓2座,明墓29座。

  • 标签: 成都市 田野考古工作 金沙遗址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