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苏的古琴艺术在明清时期有突出的表现,涌现出虞山、金陵、广陵三大琴派,但三大琴派的发展并非连续不断,而是以此起彼伏、交替进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琴学中心的从江派到虞山派到白下派再到广陵派的频频转移。针对这现象,文章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非连续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如何应对演进的非连续的策略。

  • 标签: 虞山派 金陵派 广陵派 琴派 中心转移 塞维斯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马勒《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品。马勒《第八交响曲》虽然不是首纯粹的复调作品,但是对位化思维已经渗透其中,本文通过研究对位思维进步探究音乐的内在运动。

  • 标签: 马勒《第八交响曲》对位思维
  • 简介:本文用“三论”的观点,讨论了小提琴演奏中的动态平衡问题,从力学原理与演奏技巧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全身心投入的“全系统演奏”和“广义平衡”的新概念。文中指出演奏中没有绝对的平衡,“静止的紧张”乃是调节动态平衡的障碍,并对与动态平衡有关的若干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个好的平衡可以充分发挥演奏者的创造,使心理和生理做到完美的结合(平衡)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艺术再创造的更高境界中去。

  • 标签: 三论 平衡原理 广义平衡 全系统演奏
  • 简介:普妮娜·萨尔茨曼(PuninaSalzman)是以色列“钢琴界第一夫人”,是位早年跟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科尔托学习过的神童。现在既是著名钢琴演奏家,又是以色列鲁宾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她是我非常想采访的位,但对她的采访却十分困难。因为她在比赛结束后,立即要开4套曲目完全不同的音乐会。因此她把比赛的空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练琴了(组委会给每个评委都提供了台钢琴)。我们的访谈也就推再推。直至12月12日晚比赛最后落下帷幕的那刻,我几乎对采访彻底失去希望了。因为在经过了从贵宾楼评委驻地──中国大酒店(颁奖仪式、宴会)──北京音乐厅(少年钢琴家音乐会)──世纪剧院(获奖者音乐会)──贵宾楼

  • 标签: 以色列 钢琴家 萨尔茨曼 访谈录 1999年
  • 简介:黄友葵教授是中国现代声乐的拓荒者,是我国第一代声乐艺术家,三十年代在上海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从教后任国立音乐院声乐系主任,她所培养的许多学生成为我国声乐艺术界的名家、名师.她专注于"中国声乐学派"的研究.她的专著在我国声乐艺术界有着广泛影响.

  • 标签: 黄友葵 “中国第一女高音” 声乐教学 《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
  • 简介:钢琴是她最喜爱的“玩具”徐瑞从小就喜欢音乐,出生才六七个月的时候只要听到播放乐曲就会露出甜甜的微笑,睁大眼睛,安安静静地听。岁多的时候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简谱了,3岁时就能背唱大段的歌曲,4岁时已在“七色光艺术团”演出了,还经常担任领唱的角色。那也是她第一次看到钢琴为何物!

  • 标签: 国际钢琴比赛 亚太地区 青少年 舒曼 艺术团 岁时
  • 简介:萧友梅出生于1884年,他是中国第一位公派出国学习西方正统作曲技法的作曲家。1916年,在德国留学的萧友梅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管弦乐作曲《哀悼进行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标志着交响音乐在中国的诞生,为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开辟的基础。时至2016年,恰逢中国交响音乐诞生一百周年。笔者通过对《哀悼进行曲》的挖掘与分析,追溯中国交响的这份“百年记忆”。

  • 标签: 萧友梅 《哀悼进行曲》 中国交响百年
  • 简介:文章对五度律(三分损益律)、纯律、平均律和等程律等,提出种简捷、实用的计算方法,可供音乐史和科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参考,也有助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拓展思维。

  • 标签: 音程 五度律 纯律 琉特琴(lute)律 平均律 等程律
  • 简介:工笔山水画作为种二维作品,融入平面构成原理,合理运用点、线、面等平面构成元素,通过重复构成、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发射构成等平面构成形式,可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令观赏者有独特的审美体验。

  • 标签: 工笔山水画 平面构成原理 平面元素 构成形式
  • 简介:就理想状态而言,音乐审美评价活动的过程应包括:确立评价参照系统、获取评价信息、形成价值判断三个主要环节。评价参照系统又包括价值主体、评价视角、评价视域、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在与不同的参照客体相比较时,评价的结论会是不同的。获取评价信息包括获取价值客体信息和获取参照客体信息。就思维方式而言,价值判断可分为直觉评价和逻辑评价类型。就过程而言,形成价值判断有三个环节:前评价阶段、审美直观阶段和评价表达阶段。

  • 标签: 评价参照系统 价值主体 价值客体 评价视角 评价视域 评价标准
  • 简介:瓦格纳是西方音乐史中位极其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涵盖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歌剧以及所创立的乐剧。其中,《罗恩格林》代表了他浪漫主义歌剧的顶峰,是他走向乐剧的转折点,也是从这部歌剧开始,他开始了对前奏曲的新的尝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在试图寻找出种更加有效的预示歌剧戏剧冲突的方式,从而使序曲成为歌剧真正意义上的短小精炼的引子,而非仅仅是对于代表情节或人物的主题动机旋律的赘述,而这也更进步印证了作曲家的交响化创作思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说明他的交响化创作思维是如何在《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中体现出来的。

  • 标签: 瓦格纳 《罗恩格林》 前奏曲 序曲改革 交响化创作思维
  • 简介: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

  • 标签: 韦伯恩 音级集合 音高结构 音响组织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中对比统法则的民族刘正维对立统法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同样,对比与统的法则,也是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没有对比变化的音响,只是联串平淡无奇的音群;没有统协调的音群,只是堆乱杂无章的音响。音乐之难,难在二者的分寸掌握。按说,自然...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对比统一 板式变化体 性格化 音乐素材 对比与统一
  • 简介: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在中国数千年的存在与发展,最为要者就是制度的约束下,无论是礼乐还是俗乐都有着相当程度的,这种通过本体中心特征:律调谱器乃至乐曲等诸多层面都显现出来。当下存活的传统音乐文化依然具有整体下的区域丰富的特征。通过文献的梳理,对这种从理念上有了较为清晰认知的同时尚需具体的实例加以证明。由于音乐文化的特殊,过于久远的音乐形态很难通过实际的音响加以把握,借助于明清以来的乐谱和当下存活的音乐传统,我们在此首先尝试从历时到共时对礼仪用乐中的《朝天子》进行分析,看这首礼仪乐曲从明初到当下经历了600余载活体传承的实际情况,从而揭开制度下本体系统研究的序幕。

  • 标签: 礼乐制度 乐籍制度 礼乐 俗乐 整体一致性 区域丰富性
  • 简介:"计算机音乐"指的是在音乐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狭义上的计算机音乐特指那种以由计算机的数据演算处理功能所提供的数据作为音乐的音响材料以及音乐中的主要参数的来源的音乐类型.本文从工具技术思维、音乐本体形态思维和美学思维原则等几个角度来探讨计算机音乐思维问题,在内容材料上,既涉及历史的回顾,现状的描述,也有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些推测.

  • 标签: 计算机音乐 音乐思维 美学思维
  • 简介:计算机音乐是指以计算机为主控核心的系统产生的音乐。该系统主要包括四要素,即计算机、音乐软件、MIDI接口和电子乐器(合成器等)。计算机音乐从80年代初兴起,它的发展主要得益于MIDI和音乐软件的出现。MIDI是英文MusicalInstrumentD...

  • 标签: 计算机音乐 MIDI音乐 电子乐器 音乐软件 制造业 乐器数字化接口
  • 简介:“2013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声乐大赛”前不久圆满落幕。此次大赛共有近二十个国家的百余名选手参赛,经过三轮激烈角逐,川音歌剧合唱系郭江滨老师喜获第一名,中国驻俄罗斯圣彼得堡领事为其颁发“特等奖”。

  • 标签: 圣彼得堡 俄罗斯 四川音乐学院 大赛 声乐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