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机的音高结构到多变的音响组织——析韦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第一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曲式结构、音高结构和音响结构这三者的关系到底如何?集合群在自由无调性作品中又是如何发展与联系?本文以阿伦.福特(AllenForte)的音级集合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新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安东.韦伯恩(AntonWebern)自由无调性作品《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第一首。分析结果说明,这首作品不仅自身具有严谨的音高逻辑,作为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也对后面四首作品作了音高材料的预置,是整体结构的暗示与缩影。同时,韦伯恩不仅利用核心集合组织作品的音高结构,也用来组织音响结构。表层看似变化多端的音响组织,深层却出自统一的音高结构,在创作构思和美学追求上体现了新维也纳乐派倡导的"永恒的展开变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