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老年人因年龄相关的特殊肾脏生理改变,且常多病共存及多药并用,易受毒性药物影响,是发生药源性损伤(DIKI)的高风险人群。目前,对于DIKI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重在预防。近年研究提示与DIKI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和肾脏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DIKI高危老年患者,及时给予精准预防。

  • 标签: 老年人 综合预防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源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急性损伤(AKI)标准对慢性肾脏病(CKD)患儿合并AKI的诊断一致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脏风湿专科收治的2 551例C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2007 pRIFLE标准、2012 KDIGO标准和2018 pROCK标准对其进行AKI的诊断及分期,并调阅所有患儿出院后门诊复诊及再次入院病历资料,对所有出院患儿进行电话随访观察,随访至出院后 1 年,比较3种标准诊断的不同分期CKD患儿合并AKI时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根据患儿基线肌酐是否≥200 μmol/L进行亚组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诊断一致性采用Cohen′s Kappa分析进行评价。结果2 551例CKD患儿中男1 628例,女923例,年龄(8±4)岁。基础疾病最常见的为肾病综合征(1 412例,55.4%),然后依次为狼疮性肾炎(286例,11.2%)和紫癜性肾炎(209例,8.2%)。CKD各分期中,以G1期最为常见(2 146例,84.1%),其次为G2期(221例,8.7%)。CKD患儿根据pRIFLE、KDIGO和pROCK标准诊断AKI发生率分别为33.9%(866/2 551)、26.2%(669/2 551)、19.5%(498/2 551)(χ²=136.3,P<0.01)。3种标准诊断AKI的一致性良好(κ=0.702),但诊断分期的一致性较差(κ=0.329)。CKD G5期患儿采用3种标准进行AKI的诊断及分期的一致性均较差(均κ<0.400)。3种标准诊断为合并AKI时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率、住院病死率、随访1年重复入院率及CKD分期进展率均明显高于无AKI患儿(均P<0.05)。但在基线肌酐≥200 μmol/L的CKD患儿中,根据pRIFLE和pROCK标准的AKI患儿住院时长明显高于无AKI患儿[(29±15)比(19±10)d,(28±14)比(19±10)d,t=-2.4、-2.6,均P<0.05],且住院费用更高[4.6(2.0,8.5)万比2.1(1.1,3.5)万元,3.8(2.4,8.1)万比2.1(1.1,3.5)万元,Z=2.6、2.8,均P<0.05];而根据KDIGO标准诊断的AKI患儿,其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与无AKI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根据pRIFLE、KDIGO和pROCK标准诊断为AKI均与CKD患儿的不良预后有关,但pRIFLE和pROCK标准可更好地反映基线肌酐≥200 μmol/L的CKD患儿合并AKI时的预后。

  • 标签: 儿童 肾功能衰竭,慢性 诊断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介导的自然杀伤T(NKT)细胞激活在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CXCR6基因敲除型C57BL/6小鼠各1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CON组)、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对照组(CXCR6-/--CON组)、野生型小鼠急性损伤组(WT-AKI组)、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急性损伤组(CXCR6-/--AKI组)、野生型小鼠急性损伤+NKT细胞过继转移组(WT-AKI-NKT组)和CXCR6基因敲除型小鼠急性损伤+NKT细胞过继转移组(CXCR6-/--AKI-NKT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WT-AKI-NKT组和CXCR6-/--AKI-NKT组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4和9天时尾静脉注射NKT细胞悬液250 μl(1×106个)。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采取眼眶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处死小鼠取组织,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纤维化面积,采用HE染色观察损伤情况,并行损伤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d Tetramer阳性(CD1d Tetramer+)细胞比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行CD206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双阳性(CD206+-α-SMA+)细胞计数,采用RT-PCR法检测IL-4和IL-1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WT-CON组比较,WT-AKI组和WT-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P<0.05);与WT-AKI组比较,WT-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CXCR6-/--AKI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降低,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下调(P<0.05);与CXCR6-/--CON组比较,CXCR6-/--AKI组和CXCR6-/--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P<0.05);与CXCR6-/--AKI组比较,CXCR6-/--AKI-NKT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CD1d Tetramer+细胞百分比和CD206+-α-SMA+细胞计数升高,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XCR6介导的NKT细胞激活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介导的M2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有关。

  • 标签: 受体,CXCR 自然杀伤T细胞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婴幼儿型单位痨,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小管基底膜增厚或变薄、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三联征"。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在第3号常染色体的132405215位置上发生c.3218 T>G(exon23)突变,此突变为新发Nephrocystin-3(NPHP3)基因变异,进一步丰富了NPHP3基因突变谱。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儿童 突变 NPHP3基因 肾单位肾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腔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技术处理无积水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逆行输尿管注射超声造影剂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镜取石术(PCNL)的60例肾结石患者。右肾结石患者25例;左肾结石患者35例。肾结石位于肾盂或者盏。术中通过同侧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射超声造影剂,比较单纯B型超声成像与造影剂增强下超声成像模式,选择合适的穿刺通道,记录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结石清除率。结果患者的结石直径为(24.5±12.0)mm,在B超辅助下,穿刺时间为(55.4±44.8)s,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3%(59/60)。所有PCNL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8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8 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8%。无术中并发症,无超声造影剂注射发生不良事件等。结论PCNL术中逆行超声注入造影剂可以作为穿刺辅助手术。通过改善集合系统的可视化,有助于精准穿刺无积水的目标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超声检查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与经皮镜取石术治疗盏憩室伴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盏憩室伴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经皮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血清肾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率、术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盏憩室伴结石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有效清除结石及降低复发率,抑制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肾结石 憩室 输尿管镜检查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微创经皮镜或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48例同侧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患者(n=24)采取斜仰截石位微创经皮镜碎石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SL)治疗,Ⅱ组患者(n=24)采取俯卧位MPCNL进行治疗,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结石取石率、输尿管结石取石率、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及胸腔液体含量(TFC)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截石位MPCNL联合URL治疗及输尿管结石具有一种体位即可同时微创处理及输尿管结石,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斜仰截石位 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健脾益方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5月北京市隆福医院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老年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电子握力器测定上肢肌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3,P=0.013)。治疗后,观察组四肢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小便清长、便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964、12.510、14.103、13.415、14.599,P值均<0.01);左手握力[(52.75±7.91)kg比(46.10±7.22)kg,t=3.954]、右手握力[(53.93±8.09)kg比(48.55±7.17)kg,t=3.169]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 [(23.90±3.34)ng/L比(19.44±3.15)ng/L,t=6.18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健脾益方可有效改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调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肌,骨骼 健脾益肾方 脾肾两虚证 寒湿内蕴证 1 25-二羟维生素D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疾病伴有损害患者(IgG4-RKD)临床及相关实验指标特点,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确诊为IgG4相关疾病(IgG4-RD)并伴有损害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28例患者血IgG4浓度与各临床实验指标的相关性,并将28例患者分为血IgG4浓度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患者血肌酐值、ESR、IgG浓度、IgA浓度、补体C3、C4浓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IgG4/IgG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组计量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非正态计量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进行组间比较,IgG4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14)岁。75%的患者(21例)血清IgG4浓度升高,平均值为[3.01(1.41,7.52)g/L],64.3%的患者(18例)血清IgG浓度升高,平均值为[18.91(12.88,24.88)g/L],50%的患者(14例)补体C3降低,平均值为[(0.77±0.28)g/L]。IgG4与多项指标存在相关性:其中IgG4与IgG(r=0.422,P=0.025)、IgG4/IgG(r=0.951,P<0.01)、ESR(r=0.543,P<0.01)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r=0.487,P<0.01)呈正相关,与补体C3(r=-0.431,P=0.022)、C4(r=-0.504,P<0.01)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4浓度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其中IgG(Z=-2.255,P=0.023),IgG4/IgG(Z=-3.793,P<0.01),C3(t=7.380,P<0.01)及ESR(t=-2.195,P=0.037)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G4-RKD血清学特征联合临床表现或可早期诊断IgG4-RKD。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肾损伤 IgG4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逆行内手术(RIRS)与经皮镜取石术(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0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行RIRS治疗,为RIRS组;62例行PCNL治疗,为PCNL组。两组患者年龄[(54.40±11.17)岁与(52.82±12.58)岁]、性别[男/女:86/54例与45/17例]、体质指数[24.0(21.0,27.0)kg/m2与23.5(20.8,26.3)kg/m2]、肌酐[75.5(61.6,93.3)μmol/L与73.7(62.4,93.0)μmol/L]、结石存在时间[1.0(0.5,3.8)个月与1.0(0.5,6.0)个月]、结石硬度[(783.60±243.55)HU与(960.66±225.01)HU]、结石直径[(8.65±2.95)mm与(10.15±2.94)mm]、结石位置(左/右:65/75例与34/28例)、术前感染比例(40/140例与25/62例)及既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比例(35/140例与13/6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费用、结石清除率等。进一步根据影响结石清除的高危因素(结石直径>2 cm、结石硬度>1 000HU、既往有碎石术史、结石嵌顿时间>6个月、肾积水程度≥中度、存在感染)进行赋分(是=1分,否=0分),复杂结石定义为≥3分,单纯结石定义为<3分。根据结石复杂程度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20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其他手术方式。PCNL组较RIRS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48.5(32.0,62.5)min与63.0(48.0,86.0)min,P<0.05],结石清除率显著提高[98.4%(61/62)与72.1%(101/140),P<0.05],住院费用更低[1.16(0.80,1.40)万元与2.73(2.14,3.32)万元,P<0.05]。RIRS组较PCNL组住院时间更短[3.0(2.0,4.0)d与8.0(6.0,9.0)d,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15/140)与12.9%(8/62),P>0.05]。对于单纯结石患者,PCNL组较RIRS组手术时间更短[ 50.0(30.0,64.0) min与62.0(44.5,86.0)min,P<0.05],住院费用更低[1.18(0.80,1.35)万元与2.69(2.22,3.32)万元,P<0.05],结石清除率更高[100.0%(35/35)与78.3%(94/120),P<0.05],住院时间更长[7.0(6.0,9.0)d与3.0(2.0,4.0) d,P<0.05]。对于复杂结石患者,PCNL组较RIRS组手术时间也更短[ 46.0(39.0,61.0)min与65.5(51.0,89.8)min,P<0.05],住院费用更低[1.21(0.98,1.43)万元与2.73(2.13,3.43)万元,P<0.05],结石清除率也更高[96.3%(26/27)与35.0%(7/20),P<0.05],但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0,11.0)d与6.0(4.0,6.8)d,P>0.05]。PCNL组与RIRS组术后并发症在单纯结石患者[5.7%(2/35)与9.2%(11/120)]和复杂结石患者中[22.2%(6/27)与20.0%(4/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结石患者,PCNL较RIRS的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较长;对于复杂结石患者,PCNL较RIRS的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因此,PCNL治疗复杂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较RIRS更有优势。

  • 标签: 结石 输尿管 逆行肾内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结石合并感染患者行经皮镜取石术的整体护理。方法统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髓质海绵肾结石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2~68岁。进行术前的评估和健康宣教、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引流液的情况,调整饮食计划。结果20例患者感染控制,血白细胞正常,尿培养未见有细菌,肌酐恢复到58~312 µmol/L,尿酸320~498 µmol/L,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 d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1例血尿患者5 d后尿液颜色转清,结石清除率达到90%,患者好转出院。结论海绵易并发结石或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发生,耐心心理干预和整体专科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髓质海绵肾 肾结石 感染 经皮肾镜取石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补固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纤维化和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补固方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复制DN大鼠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温补固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0.92、1.84和3.68 g/kg),厄贝沙坦组灌胃13.5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值以及血糖值;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组织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pro-casap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以及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β和IL-18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值、血糖值均明显升高;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且TGF-β1、Ⅲ型胶原、cleaved-caspase-1、GSDMD-N、IL-1β、IL-18和CTRP6表达均明显升高;血清IL-1β、IL-18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温补固方能够抑制上述指标变化,改善损伤。结论温补固方对DN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下调CTRP6,抑制纤维化和细胞焦亡相关。

  • 标签: 温补固肾方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焦亡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儿童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发育不良,其中4例为左侧,1例为右侧;2例为异位。5例均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分析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安全性。结果5例均完成切除术,术中无合并症,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 min,估计出血量<1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4~48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5 d。出院后随访1~6个月,无腹腔残余感染,无输尿管残端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儿童发育不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发育不良的治疗。

  • 标签: 肾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动态显像(CRS)联合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对血管性高血压(RV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52例被高度怀疑为RVH的患者[男33例,女19例,年龄(54.5±16.3)岁]的NCE-MRA、基础动态显像、CRS及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以DSA提示肾动脉狭窄(RAS)率≥70%作为诊断RVH的标准,分析NCE-MRA、CRS及两者联合诊断RV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NCE-MRA与DSA诊断RVH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联合诊断与CRS单独诊断的效能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NCE-MRA与DSA诊断RVH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95% CI:0.62~0.96;P<0.01)。NCE-MRA诊断RV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及NPV分别为88.89%(24/27)、92.00%(23/25)、90.38%(47/52)、92.31%(24/26)及88.46%(23/26);CRS诊断RVH的相应效能指标分别为81.48%(22/27)、72.00%(18/25)、76.92%(40/52)、75.86%(22/29)及78.26%(18/23);NCE-MRA联合CRS的诊断效能指标分别为74.07%(20/27)、100%(25/25)、86.54%(45/52)、100%(20/20)和78.12%(25/32),与CRS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的特异性(P=0.01)、PPV(P=0.03)均提高。结论NCE-MRA及CRS是诊断RVH有效的初筛手段,且两者联合应用能较CRS单独检查明显提高RVH诊断的特异性及PPV。

  • 标签: 高血压,肾血管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卡托普利 99m锝五乙酸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组织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开腹、分离肾动脉,不阻断血流;对照组于缺血前6 h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实验组于缺血前6 h经尾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到达设定的不同灌注时间点采血及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HE染色分析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在再灌注2、6和24 h时,实验组的S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再灌注0.5、2 h时,实验组MMP-2、MMP-9的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再灌注6 h和24 h时,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的MMP-2、MMP-9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发现:对照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重;实验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假手术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改变。结论他克莫司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MMP-2、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他克莫司 模型,动物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尤其在肿瘤行保留单位手术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全息影像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帮助术者术前进行手术规划,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型在术中实时导航,用于指导术者定位肿瘤、测量肿瘤体积以及显影血管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全息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肿瘤保留单位手术向更准确、更精细、更微创的手术模式发展。本文就全息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肿瘤行保留单位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全息影像 三维可视化技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 (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 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 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为提高对先天性性尿崩症(congenit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CNDI)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2例CND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22例CNDI患者中男性占86.4%(19例);年龄2个月~47岁,小于30岁者20例,大于30岁者2例。临床表现为自幼出现多饮、多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生长发育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血肌酐增高。15例(68.2%)患者有不同程度双及输尿管积水,残余尿增加。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未见明确显示5例,占22.7%,垂体后叶显示模糊6例,占27.3%。7例行基因检测为AVPR2基因突变。对疑似CNDI的患者应及时行禁水-加压素试验及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尿崩症,肾性 血管升压素类 水通道蛋白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