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佛教在汉地传播和翻译的早期,往往依傍于道家思想和词语。虽然二者在用词上看似有相同之处,但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佛教词语及其词义生成的角度,试举“清净”、“守一”、“守真”、“无为”、“自然”诸词来管窥早期汉译佛经用语在汉地的产生轨迹。

  • 标签: 道家词语 佛教词语 词义生成
  • 简介:摘要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甚巨,社会不稳定,宗教信仰动摇,西方文化优越感减弱。在此背景下,许多西方学者、作家及诗人开始拓宽视域,从东方寻求灵感。华莱士史蒂文斯便是其中一员,他被中国文化所吸引,不断探索着如何以诗歌艺术形式给混乱的现实生活以秩序。本文旨在探寻解读史蒂文斯的诗学理念与道家美学的契合相通之处,并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史蒂文斯的诗学理念和其诗歌中深刻的哲学思辨。

  • 标签: 道家美学 华莱士史蒂文斯 &ldquo 物自性&rdquo &ldquo 常&rdquo 意象并置
  • 简介:先秦道家(以老庄为中心)之休闲哲学,其核心在于关注个体生命在社会规训、政治压力下的保全与展开;全身成为道家休闲智慧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道家由此建立起一套身体论的休闲智慧,安身以止贪欲,心斋以致真知;身之大患的解决,可以物化以忘俗形,可以逍遥游以自得:这二者可代表道家休身之具体策略。

  • 标签: 道家 老子 庄子 休闲哲学 身体
  • 简介:先秦儒家与道家的人学思想,以人为核心,包括了三个方面内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在这三个方面。两家思想各有侧重、各有异同、各有特色。在人与自然方面。先秦儒、道都主张“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方面。道家像儒家一样,非常重视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只是在政治原则与方法上与儒家有很大的区别。先秦儒家、道家都很重视人与自身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从伦理道德角度重视人与自身关系,后者则从自然无为的角度加以阐述和发挥。

  • 标签: 儒家 道家 人学思想 人与自然
  • 简介:美,从始至今都是一个神秘的字眼,无数哲学大家为她着迷,其实在每个人心中对美都有一自己的理解。儒家主张自然物'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美就是形式和目的;而道家认为'美'是'无''妙''柔''自然''生气''适性'。几千年来,人们对'美'的回答从来都不唯一。一、道家美学的核心——'道'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那'道'到底是什么?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是自然界的基

  • 标签: 道家美学 美都 不可言传 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 简介:古代对宇宙及生命的哲学认识,首推道家.从探索生命本源出发,把先秦道家在思维方式、宇宙观的万物生成论、精气神、养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成功地渗透到中医学这门基本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中,构建了富有道家思想特点的生命哲学.

  • 标签: 道家思想 先秦 宇宙观 生命哲学 生成论 本源
  • 简介: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被大多中国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地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 标签: 辩证法思想 危机管理 《道德经》 企业 道家 相互转化
  • 简介:“中和”一词的核心意义确立于春秋到汉初,其确立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的偏于社会层面的追求“适中和谐”到宇宙背景下“致中和”的天人舍一,“中和”学说体系的维度更趋于开放性、包容性和整体性。在这一重建过程中,老庄及其所影响而生的秦汉之际道家流派对“中”、“和”观念本体意义的提升和心性论意义的深度阐释,乃是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撑。

  • 标签: 老庄 中和 本体提升 个体精神建构 天人合一
  • 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和春秋战国一样动荡的时期,受先秦道家思想影响,魏晋学风发生了变化,新崛起的玄学融合了儒道甚至佛学的成分,尤以道家影响最为直接。文章主要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探讨玄学和道家思想的共通成分,以为更好的理解玄学教育思想提供参考。

  • 标签: 玄学 道家 教育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这人不喜欢做莱,但却喜欢做厨房卫生、清洗餐具。厨房这地方,充满油腻,怎能不想躲避?然而在我眼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甚至不锈钢煤气灶,每一样东西都带着它神奇的美丽,在厨房的角落里发出淡淡的馨香。闻着这股馨香,我会产生一种满足。

  • 标签: 家常菜 厨房卫生 不锈钢 幸福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5
  • 简介:[6](《西游真诠》第100回评语)他是将《西游记》小说看作一部借名托相而演绎道家的金丹大道的书,《西游证道书》中虽然有些地方是用道家的阴阳五行之说对《西游记》做了牵强附会的解说,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

  • 标签: 西游记道家 评解读 道家评
  • 简介: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面前,与会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围绕天人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等展开讨论,并探讨了休闲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 标签: 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 文明研究 当代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张舜徽先生治学博涉四部,对道家思想也有独到的研究,代表性著作为《周秦道论发微》。他以“人君南面术”概括道论的宗旨,独树一帜,体现出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他将道家思想放在先秦诸子乃至中国思想学术史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审视,融会贯通,则反映出这位国学大师博大的学术气象。

  • 标签: 道家思想 张舜徽 学术精神 先秦诸子 代表性著作 经世致用
  • 简介: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柔弱不争'的处世伦理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和'贵生养生'的生命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普世价值。

  • 标签: 道家 伦理思想 普世价值
  • 简介:中国古人对人生的终极快乐进行了很多求索,以道家的探索较为深刻和广泛.杨朱从利己主义出发,主张人人为己且及时行乐来达到快乐,但却脆弱的经不住推敲;老子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来达到自由快乐,但还是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直到庄子提出“至乐”观,舍弃对俗世苦乐的求索,通过“无为”、“齐一”、“忘我”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绝对快乐,即“至乐无乐”.

  • 标签: 杨朱 及时行乐 老子 顺应本性 庄子 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