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并早期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用CES-D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选择了脑卒中引起偏瘫的特殊人群384名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偏瘫病人抑郁的发生率。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对178名发生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采用诺丁汉健康问卷(NHP),了解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进行随机分组,89名为心理治疗组,89名为常规治疗组。结果384例中风患者中178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6.34%,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发现心理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抑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抑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很多患者无法承受这种痛苦,最终选择了死亡。但至今也未曾发现有效防治抑郁的手段。众多研究显示,绿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抗焦虑和抑制肥胖等作用。然研究显示,炎症、氧化、不安和肥胖等都是抑郁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绿茶的主要成分之一茶氨酸,可以通过人体血脑屏障(BBB),促进生产和释放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具有镇静效果,可以缓解急性压力。因此服用绿茶有可能降低或者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

  • 标签: 抑郁症 绿茶 茶氨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家庭功能状态与老年抑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评价,为老年人群家庭功能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Embase, CINAHL,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2018年7月之前所有老年人群家庭功能与抑郁之间相关性的文献。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共得到73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篇文献。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家庭功能与抑郁之间显著相关。关注老年人家庭功能,鼓励家庭成员关注老年人,是未来老年护理工作的一个方向。

  • 标签: 家庭功能 抑郁症状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抑郁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4个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及自制调查表进行访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调查共488名,GDS得分〉10分者有39名,经医师评估确诊为老年抑郁者为33例,老年抑郁的检出率为6.8%。老年抑郁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χ^2=2.891,P=0.039);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的老年人患抑郁的概率较高(分别为χ^2=16.588,P=0.001;χ^2=0.238,P=0.017);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较无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更易患抑郁(χ^2=0.036,P=0.046),有午睡习惯的老年人患抑郁的概率较低(χ^2=4.208,P=0.040);受教育水平高者,患老年抑郁的概率低(χ^2=2.440,P=0.035);脑力劳动者、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患抑郁的可能性小(分别为χ^2=0.024,P=0.046;χ^2=9.229,P=0.002)。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逐步法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在α=0.05水平上,共有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性别、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心脏病)与老年抑郁的发生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业余爱好、慢性疾病、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患抑郁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老年抑郁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老年抑郁量表
  • 简介:精神分裂症中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0~70%。其中除典型的“精神病后抑郁”(PPD)外,还可能包括部分“阴性症状”。抑郁与阴性症状的交叉重叠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能涉及治疗学上的突破。本文就分裂症中抑郁的分类鉴别、抑郁与阴性症状的关系、特别是它们的胆碱能联系等问题作一文献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胆碱能假说 阴性症状
  • 简介: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通过对70例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的观察,配合及时正确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住院患者 例抑郁 患者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常见临床特征有心境低落、情感失调、认知功能下降等。抑郁是一种高度抑郁是一种高度流行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因此如何改善抑郁,成了社会各界都密切关心的话题。研究者们发现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本文将介绍认知控制训练改善抑郁及其背后神经机制系的统研究。

  • 标签: 抑郁 认知控制训练 神经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实施高压氧疗法配合心理护理方式对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患者抑郁的影响作用。方法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分层抽样选取7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35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高压氧配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是使用帕罗西汀配合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HAMD抑郁分数、MESSS神经功能缺损分数、MMSE认知能力分数以及ADL生活能力分数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在完成治疗后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分数(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高压氧配合心理干预护理的模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抑郁或的显著的改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高压氧 心理护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焦虑症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00例围产期产妇评定,并与我国常模对照.结果产妇中12.1%(181/1500)有抑郁情绪,10.6%(159/1500)有焦虑情绪,抑郁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后抑郁焦虑症与家庭类型、经济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性格、分娩方式及医务人员态度有相关性.结论产后抑郁焦虑症的发生主要与社会因素(家庭类型、经济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性格、分娩方式及医务人员态度)有关.提示在产后焦虑症、抑郁的治疗上,应从药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多方面综合性治疗.

  • 标签: 精神卫生 抑郁症 焦虑症 产后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伴焦虑抑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各指标有无差别。方法收集伴抑郁患者(A组),伴焦虑症患者(B组),同时伴抑郁焦虑症患者(C组),不伴抑郁焦虑症的患者(D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分析各组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及数量。结果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和室速发生最多(56.3%);其次是房性早搏(36.7%),窦速等(21%);A、B、C组均较D组显著增多,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症的患者易于发生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 标签: 抑郁症或焦虑症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 简介: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人们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又称正面情绪,主要表现为爱、愉悦、满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满活力:消极情绪又称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忧愁、悲伤、痛苦、恐惧、紧张、焦虑等,过度的消极情绪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抑郁焦虑症等。

  • 标签: 焦虑症 抑郁症 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主要表现 情感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抑郁焦虑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90例抑郁焦虑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情况。结果:经护理,患者负性情绪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叙事护理对改善抑郁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作用。方法 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抑郁患者,均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叙事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抑郁症 叙事护理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治疗的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术患者296例。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8例,对观察组进行12天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疗效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积极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 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37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 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综合性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后疗效。结果 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合常规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患者疾病恢复和情绪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 稳定型 焦虑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心理护理后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选取81例癌症患者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需进行基线调查,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每个研究对象干预4周,随访期为31天,随访期结束时再进行一次各量表的测试,作为干预效果评价的依据。分析数据建立Excel数据文件,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干预前,81例癌症患者的抑郁明显。干预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抑郁。干预前,两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生活质量各个因子和总健康状况因子的得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在社会支持评估方面,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均无明显改变,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措施对社会支持评估影响不大。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老年癌症患者的抑郁,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部分生活质量,对社会支持评估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老年癌症患者 心理干预 抑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