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去除眼眶周围的蓝色、褐色、黑色、青黑色或混合色色素斑。方法调Q激光去除太田痣。结果32例患者选择了调Q激光治疗,疗效好,患者很满意。结论用Q激光治疗太田痣,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太田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诊断为Pierre Robin序列征的患儿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寻找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1例表型为下颌小、舌后坠、上呼吸道阻塞、上颚裂开、颈短的患儿及其正常表型的父母进行检测。结果患儿核型为46,XY,der(4)add(4)( q34);母亲核型为46,XX,t(1;4)(q43;q34);父亲核型为46,XY。患儿芯片检测结果为arr[hg19]1q42.2q44 (232 527 958- 249 202 755)×3,4q34.3q35.2(168 236 901-190 880 409)×1;父母芯片检测结果正常。母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ish t(1;4) (q42;34)。母亲为平衡易位携带者;患儿的4号衍生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其中一条结构重排的4号染色体,导致1q42.2q44片段三体、4q34.3q35.2片段单体。结论患儿的1号染色体片段重复及4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可能导致其Pierre Robin序列征相关表型。

  • 标签: Pierre Robin序列征 1q42.2部分重复 4q34.3部分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全面发育迟滞伴智力障碍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以及染色体高分辨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并明确其亲代来源。结果患儿及其父亲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del(18)(q21.1q21.3),母亲为46,XX。CNV-seq提示患儿为arr[19]18q21.2-q21.32(chr18:48 422 190-58 039 582)×1,即存在约10.58 Mb缺失,涉及TCF4基因,而父母均未发现相同缺失。经染色体高分辨技术发现患儿父亲18号染色体长臂的部分片段(18q21.1q21.3)插入到了5号短臂(5p13.1)。结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与CNV-seq技术能有效诊断Pitt-Hopkins综合征,染色体高分辨技术有助于明确染色体异常的亲代起源。

  • 标签: Pitt-Hopkins综合征 18q21.2q21.32 TCF4基因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高分辨技术
  • 简介:BackgroundThefactorsinfluencingtheq-wavechangesinV5andV6duringanterio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havenotbeenthoroughlydescribed.MethodsWestudied70patientswithafirstanteriorAMI,inwhomtheelectrocardiogram(ECG)showedeitherdisappearanceofthenormalseptalqwave(n=24)orpresenceofpathologicalQwaveinV5andV6(n=46)duringfollow-up.TheECGandcoronaryangiographyfindingswerecorrelated.ResultsTherewasnodifferencebetweenthe2groupsintheculpritsiteproximaltoS1(46%vs.36%,P=0.405),buttheculpritsitewasmorefrequentlylocatedproximaltoD1inthegroupwithabnormalQwave(21%vs.67%,P=0.001).Patientswithdisappearanceoftheseptalqwavemoreoftenhadalargeobtusemarginalbranch(46%vs.22%,P=0.037)anddisappearanceoftherwaveinV1(88%vs.7%,P=0.001).PatientswithabnormalQ-wavemoreoftenhadalargeLAD(42%vs.71%),smallrwaveortallorwideRwaveinV1(0%vs.89%,P=0.001)andabnormalQwavesintheinferiorleads(33%vs.59%,P=0.044).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firstanteriorAMI,qwavechangesinV5andV6correlatedwiththemorphologyinV1.EmergingabnormalQwaveinV5/V6predictedtheculpritlesioninalargeLADproximaltoD1,butdisappearanceoftheseptalqwavecouldnotpredicttheculpritlesionproximaltoS1.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异常 冠脉造影 发病 外观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生后有小下颌、腭裂、舌后坠、类似Pierre Robin序列征的早产儿,经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明确为4q34.1-q35.2杂合缺失导致的4q综合征,患儿最终因呛奶后窒息死亡。

  • 标签: 4q综合征 婴儿,早产 4q34.1-q35.2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心电图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异常Q波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并探讨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心电图Q波异常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2例患者进行诊断,从而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的检查结果,并提高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我院收治的非梗死性Q波患者分别出现心肌酶谱增高、心瓣膜出现病变等,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别出现不同方位的心肌梗死,患者Q波出现异常且ST-T发生改变。结论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病例对老年异常Q波患者进行观察,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具有临床诊断疗效。

  • 标签: 老年 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帕金森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辅酶Q10治疗,对照组帕金森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5.6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辅酶Q10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辅酶Q10 左旋多巴 帕金森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Q开关激光治疗文身的传统方法是激光扫描照射文身部位,将颜料颗粒击碎,同时也使正常组织产生轻度烧伤,因此一般不重复照射或重叠照射,以免对皮肤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治疗1次后通常需要等待数月,待损伤处的皮肤组织愈合后再进行照射,如此反复治疗数次,方能将文身的颜料颗粒基本祛除。这种传统方法的缺点是治疗次数多、疗程长,整个治疗时间跨度达1~2年甚至更长。近年有学者提出重复照射的新方法,即在每次治疗时重复照射患处几遍,可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减少治疗次数、缩短疗程时间,总疗程时长可缩短到数月,取得更快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文身 Q开关激光 重复照射 R-20 R-0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反复心悸晕厥20年再发1天入院。其父在20多岁时猝死。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640:/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入院后查心肌酶学CTnI均正常。查心电图(图1A)示:Q—T间期延长,为0.58s。入院后给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入院期间反复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图1B)。给予利多卡因及电除颤治疗后稍稳定。临床诊断: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患者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转上级医院行起搏器加上β受体阻断剂治疗。随访未再发作晕厥。

  • 标签: 延长综合征 家族性 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断剂 除颤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辅酶Q10片的血药浓度,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方法10位健康男性受试者按交叉试验连续多次口服两种辅酶Q10片,由于体内存在一定量的辅酶Q10,一次给药后血中辅酶Q10的增加量有限。为了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口服辅酶Q10后体内浓度的变化,根据文献报导,本研究采用低剂量给药7d后,待体内辅酶Q10浓度较恒定后再给以较大剂量的交叉试验方案。第一组5人d1-d7每天服药3次。每次20mg,每天共60mg,第8d早晨服药60mg;第二组5人按同样方法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2周后进行第二次试验,交叉一次服用同剂量的对照品和试验品。d8早晨于服药前、服药后1、2、3、4、6、8、12h各采静脉测定血清中辅酶Q10浓度。结果试验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peak=(4.00±1.25)h;Cmax=(0.66±0.17)μg·ml^-1;AUC=(5.91±1.78)μg·h·ml^-1。对照品的参数分别Tpeak=(4.60±1.58)h;Cmax=(0.70±0.20)μg·ml-1;AUC=(6.30±2.09)μg·h^-1·m^-1。试验表明两制剂的AUC、Cmax及Tpeak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辅酶Q10试验片剂对照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9%,经等效性检验分析表明这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辅酶Q10片 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囊膜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囊膜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后囊膜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后囊膜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囊膜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临床分析予以探讨。方法为我院所选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每个导联连续测量5个Q-T间期,取其Q-Td值开展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Q-Td明显增大,并且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Q-Td增大更为明显,并且随着患者Q-Td增大其死亡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通过测量冠心病患者的Q-Td,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有一个间接的判断,这能够为临床上获取心室应激性恢复紊乱时的信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Q&mdash T离散度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1q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补体C1q大量沉积为特征,病理学上常表现为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易发生激素依赖或抵抗,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激素依赖或抵抗的患者,近年来还发现利妥昔单抗对C1q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虽然人们对C1q肾病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但能否将C1q肾病划分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及其归类的临床意义还存在较大的争议。该文就C1q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对当前C1q肾病的相关研究有更好的理解。

  • 标签: C1q肾病 发病机制 病理组织学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 22q11.2缺失综合征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症状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22q11.2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