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恢复汉唐衣冠文物制度,号称“胡风”一洗殆尽。其实并不尽然。无论是明代的制度建设,还是明朝人的日常生活,无不受到蒙元遗俗的影响,风俗确乎存在着因袭难变的一面。风俗因袭难变的面相,转而又可证明“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并非存在着统一性,且各民族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存在着一种双向交融的倾向。至于“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之说,仅仅说对了一半,即崖山之后的华夏文化,已经不再如同宋代以前的华夏文化,但并不证明崖山之后中华文化已经沦丧殆尽,而是变成了一种经历蒙、汉乃至满、汉融合之后的华夏文化。

  • 标签: 明代 日常生活 蒙元 遗俗 文化交融
  • 简介:第三套人民币是从1962年起陆续发行的新券种,计有7种面额,13种版别。主币最大面额为10元.最小面额为1元,其间尚有5元券与2元券两种:辅币分别为1角、2角和5角.尚有流通频率高、继续沿用的第二套5分、2分、1分纸钞和新版硬分币。

  • 标签: 第三套人民币 流通时间 21世纪 面额 辅币 分币
  • 简介:自《敦煌古医籍考释》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收录其中后,一大批中医医史文献学者认定该书出自藏经洞,源于陶弘景。但从《辅行诀》一书一以贯之的五脏五味补泻、五行五味互含等主体学术思想考察,《辅行诀》不可能是源自陶弘景的藏经洞遗书。

  • 标签: 《辅行诀》 辨伪 学术思想
  • 简介:本文探讨1955-196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政策演变的过程、主要动力与基本特征。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在这个时期对西欧国家的认识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中形成的。一方面,对美苏冷战体系的认知占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支援亚非拉地区的反殖民主义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义务感、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强烈关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痛苦记忆等,都在影响他们对西欧国家问题的思考,并导致这个时期处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排序中一直比较靠后,这是中国与西欧国家关系难以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中国外交 西欧 中法关系 外援 决策
  • 简介:<正>七十年代初期,席卷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同时并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宣告了自战后以来,西方工业持续增长的“黄金时代”最终结束。法国,这个工业部门齐全,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老牌工业化国家,也毫无例外地进入了人们通常所言的“滞胀”

  • 标签: 法国 工业部门 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一次石油危机 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
  • 简介:本文认为《续汉书.百官志》存在如下基本体例:源自束汉“官簿”的“正文”叙述职官及其官属的名称、员额与秩级,西晋司马彪所作“注文”则叙述职官的职掌与沿革。以此为标准,本文对“郡太守”条的两处疑文作了重新检讨,并连带梳理了“司隶校尉”、“州刺史”、“县令长”、“诸侯王”等条的文字。《续汉书.百官志》的这一撰述方式,继承和发展了东汉後期以来崇重《周礼》的官制撰述新动向,在汉晋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续汉书 百官志》 官簿 《周礼》 郡太守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英国、俄国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侵略,西南边疆形势危急。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国内各界人士提出一系列治理西藏的建议,包括西藏设立行省,在西藏兴办教育、建设铁路、发展邮政和电信事业等等。其中,许多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当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治藏决策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近代化的学堂、邮政和电报设施在西藏有所发展。本文梳理了1888~1911年西藏治理的建议,分析了这些建议的内涵和影响。

  • 标签: 国内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藏地区 论著 清末 西南边疆
  • 简介:2003年11月3~4日由外交学院和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法暨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欧盟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财政部、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马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世界史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法中委员会和工商界代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官、学者、记者等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中法关系 中国 法国 外交关系 单边主义 认知性差异
  • 简介:本文的撰成曾得到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和西北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襄助,作者在遍阅史籍的同时还去台湾采访有关健在的当事人的“口述”作为佐证。盖斯白在此文中用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法,描述了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江苏东海县海州的国民党左翼分子与当地“精英”(即名宿、土豪劣绅、旧权贵等的混合物)之间由磨擦直至冲突复趋沉寂的过程,兼及江苏省内国民党各级党部派系的纷争,并以此割析了国民党治下的一只“麻雀”,进而管窥蠡测地展现了30年代国民党统治模式构造的特质。此种研究方法及视角对于深化民国史的研究不无启迪意义。因篇幅所限,对原文不得不有所删节;第一、二小标题亦为译者所拟;若干词语也有所变动,特此申明。本文的翻译刊行得到《中国季刊》杂志编辑部和盖斯白副教授的欣然首肯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意。

  • 标签: 国民党 东海县 哈佛大学 省政府 县政府 州立大学
  • 简介:本文基于旅游真实性学说并借鉴数学集合思想构建文化遗产旅游客体真实性与主体真实性的集合式关系。文章首先基于研究载体将传统真实性学说纳入三种类别,在此基础上抽离出“主体真实性”和“客体真实性”并构建两者的集合式关系。为论证理论假设内容本文对故宫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论如下:运用集合式关系揭示主、客体真实性的内在联系具有合理性;集合式关系存在逐级演进的五种类型并进一步分为主要关系和次要关系;游客真实体验度处于较高层次并与集合式关系相契合;最后基于集合式关系提出文化遗产新的开发思路。

  • 标签: 文化遗产 旅游真实性 集合式关系 真实体验度 故宫
  • 简介:为了揭示作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主体汉族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及其转变,并探讨其在与游牧民族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陕西光明、官道和机场墓地人和动物骨骼进行了C、N、S稳定同位素分析。相比部分游牧民族,关中地区汉族具有和北方部分游牧民族截然不同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并且后者明显受到了汉族的影响从而发生了转变。这也体现了汉族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汉化”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关中地区 汉族 游牧民族 C、N、S稳定同位素分析 粟作农业 家庭畜牧业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体的社会历史建构与后现代性研究、身心体验的信仰研究,以及历史文本、历史记忆与意义主体的探讨,论述了人类学的人本研究及其主体观照。

  • 标签: 人类学 人本 主体 身心 意义
  • 简介:1961年城镇人口精简工作开展以后,一些地方对部分高等学校毕业干部作了退职处理.不久,中央要求对他们予以调查、清理和收回.由于初始阶段一些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较慢,上级调整了激励机制,清理收回工作的执行力度、速度有所提升,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部分政策对象对清理收回工作的不配合,以及工作后期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等因素的作用,政策原初目标与最终成效并非完全吻合.从政策过程角度视之,政策成效虽受制于政策制定主体的相对自主性,但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情感、利益等倾向性因素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并促推政策制定的再回应.与此同时,政策对象并非完全的被动接收方,他们既给予政策执行主体以反馈,也波及政策成效.

  • 标签: 20世纪60年代初 高校毕业干部清理收回工作 政策过程
  • 简介:提起郭桂和,印尼客家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由于郭桂和的低调,了解郭桂和的人少之又少。为了尽快了解郭桂和,2015年5月24日,我们专程前往印尼拜见了郭桂和。根在客家1903年,郭桂和的父亲郭孟铎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的一个客家小山村。因山多田少,粮食不足,加上常年的战乱和贫困,为了生存和发展,1930年,郭孟铎跟乡人乘坐木船,靠着毅力和勇敢,沿着梅江、韩江,直奔大海,经过几个月的漂浮奔波,最终到达印尼雅加达。

  • 标签: 零售业 零售店 客商 摊商 客家人 印尼
  • 简介:1886-1894年的格致书院课艺是晚清杰出知识分子学术活动的典范.其中格致类课艺反映了西方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本文就格致类课艺的参与人、具体科学内容和"中西格致异同"讨论三项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具有广泛影响;晚清学者掌握部分科学内容;他们对近代科学规范(对象、方法与体系)已有深刻认识,并由此发生智力兴趣转移.其智力兴趣由庞杂的博物学转向分科化、系统化的近代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分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晚清知识分子 近代科学的影响 格致类 上海格致书院课艺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还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的作品《一自己的房间》体现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先进的女权思想。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创作于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本书一出版,即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称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本文以《一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这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为例,旨在研究和比较两位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观点之异同,并着重归纳了两者的相似观点,从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性主义 观点
  • 简介:一“嘉道的主体性”对二十多年来的清中叶及以後时段的历史研究,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语,恐怕是引用频率最高的几句话之一。

  • 标签: 历史研究 清中叶 主体性 政治 事件 理教
  • 简介:2月6-l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文化财产归还原属国或返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委员会(以下简称“返还委员会”)在法国巴黎总部召开了第13届会议。中国等22个返还委员会成员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它60个成员国和梵蒂冈与巴勒斯坦以及国际博协、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9个国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180多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化财产 第13届 非法占有 委员会 政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