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站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哀牢山畔,极目远眺,便可看到一座座大山上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静如止水而又精美绝伦地映入你的眼帘,金色或银色闪烁着诱人光泽的一块块不规则的碎片缀满博大的山体,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巅垂挂下来直抵山脚,每道天梯都是一片流光溢彩波光粼粼的层面。若你站在远处细细地凝视,梯田顺着山势的蜿蜒,一丘一丘极诱人地隐现在云海里,梯田清碧的水面荡漾起的片片璘光,犹如一幅幅宏大的山水画横挂在群山间。

  • 标签: 座座 精美绝伦 地隐 一幅画 文化交往 上下起伏
  • 简介:哈尼是一个迁徙的民族,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由于各支系生存繁衍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哈尼形态多样的鼓舞艺术。鼓舞是哈尼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本文挑选了几种代表性的哈尼鼓舞进行舞蹈和文化方面的解读,旨在读出鼓舞的形态特点及舞蹈风格特点,读懂哈尼先民通过鼓语和舞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热爱。

  • 标签: 舞蹈研究 民族文化 哈尼族 鼓舞 云南
  • 简介:哈尼历史悠久、支系众多,在中国境内人口约一百四十二万[1],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地区,是一个生活在高山或半山区的民族。历史上哈尼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其民族文化只能通过口传或符号标记的方式进行传承,这促使哈尼形成了大量瑰丽的口传文化,其中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 标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剪纸 口传文化 中国境内
  • 简介:汉文史籍记载,哈尼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学习汉文化;哈尼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 标签: 哈尼族 汉语文 教育 成因
  • 简介:哈尼居住习俗和宗教信仰有许多特点。一是建寨的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每地必有老寨,周围有新寨。,建寨时必举行隆重的祀祭活动。二是哈尼十分讲究建寨门,共分三座:大门、小门、列门。立寨门时要先祭祖先,然后进行驱鬼,装挂辟邪物等巫术活动。三是由于火耕农业的周期性,以及自然灾害的降临,使村寨住地频繁迁徙。另外,宗教信仰对村寨安定也有影响。

  • 标签: 哈尼族 祭祖 聚落文化 居住习俗 祖先 迁徙
  • 简介:迄今,只要走进哈尼山寨的哈尼人家,人们便会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不灭的火塘。如果只停留于表象上分析火塘,就会不加思索地下结论:哈尼人的火塘,无非是山地哈尼人喜居半坡或山坡而为取暖御寒所保存下来的产物,如冬至季节来临,人们普遍烤火炉一样。是不是这样呢?美国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如果我们想真了解一个文化,我们需要深深探索这个文化的精神,深深认知驾驶这个文化中的个人及团体行为的态度。”用这把钥匙,去寻哈尼火塘之迷,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哈尼人的火塘奥妙无穷无尽,其最深层的核心涵义就是:崇拜生命。这里所盲“生命”一词,是特指,她蕴藏着这么几个层次,即整个民族的生命,部落的生命,血缘家族的生命,家庭和个人的生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生命的延续。本文试图用“文化统形”的研究方法,来论述“火塘”——这一哈尼特有的文化现象。

  • 标签: 血缘家族 贝玛 团体行为 露丝 寨神 鸡卦
  • 简介:<正>哈尼是云南省古老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共约九十八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无量山广阔地带,其语言系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哈尼内部形成若干繁杂的支系,自称他称和互称有哈尼、爱尼、豪尼、和尼、雅尼、碧约、卡多、叶车、白宏、罗比、腊米、罗美、各和等三十余种,其中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史籍记载的哈尼名称有阿泥、窝泥、斡泥、

  • 标签: 哈尼族 原始图腾 少数民族 父子连名 支系 滇南
  • 简介:<正>哈尼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 标签: 族源研究 农耕民族 西南边疆 人们共同体 民族学 共同地域
  • 简介:在云南省的南部,沿着奔腾不息的红河水,就进入到起伏连绵、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在青山绿水间的层层的梯田,宛若飘落在西南边陲的一条圣洁的玉带,绚丽夺目。越往南走,这样的梯田便越多。到了红河南岸,就进入了一个梯田的世界。

  • 标签: 哈尼族 梯田文化 红河南岸 民族文化 哀牢山区 云南省
  • 简介:土地崇拜是哈尼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习俗和行为,是其先民的信仰与潜在意识的集中反映,是漫长历史的农耕生活培植的哈尼对土地滋生繁衍万物的迷信,它表现为对土地及其神灵的敬奉和崇拜。土地崇拜造就了哈尼许多优良的传统,如务实精神、集群意识和乡土意识等。但当面对商业经济的冲击时,崇土心态所带来的一些民族固疾却阻碍了哈尼民族的进步

  • 标签: 哈尼族 土地崇拜 心态
  • 简介:滇地似乎有着特别宽容的山水,哀牢山和红河养育了汉族、哈尼、彝族、傣族、拉祜等不同民族的人们。一次哈尼山寨之旅,使我真正地逃离了那些假惺惺的风景祖矫情的民族风情。那种山寨的生活甚至使我有种奇异的熟悉感,在那片大山里一生活本该如此。

  • 标签: 哈尼族 民族风情 哀牢山 拉祜族 生活 彝族
  • 简介: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哈尼会迎来“捉蚂蚱节”。大部分哈尼人居住在云南省的山区,为确保水稻丰收,他们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蚂蚱,以家为单位,分头捕捉。每家捉够一竹筒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撕成五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尾部一堆,

  • 标签: 哈尼族 “捉蚂蚱节” 节日 风俗习惯 文学传统
  • 简介: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哈尼新创文字从文字创制的历史背景、社会调查及其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中使用的情况等进行了分类概述,总结了哈尼文自1957年创制至今半个世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在目前情况下哈尼文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

  • 标签: 哈尼族 新创文字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墨江县是中国唯一的哈尼自治县,北回归线从这里穿城而过。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这里独有的哈尼胶泥梯田,使得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紫米的主产地,哈尼在紫米种植、紫米饮食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链条。本文将通过介绍墨江县哈尼的紫米文化、紫米饮食制作以及紫米的生态意义,来探讨紫米文化的内涵。

  • 标签: 墨江县 哈尼族 紫米 文化内涵
  • 简介:山河的子民——哈尼哈尼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自从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汉文史籍以来,历史的春秋已越千年。但是,汉文史籍中对哈尼民族的记载是十分零星的,甚至出现了断层。而哈尼民族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孕和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自己民族的文字,对民族的发源只保留在创始史诗、迁徙史诗、

  • 标签: 哈尼族 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自然 成长过程 民族
  • 简介:哈尼仿生性舞蹈是哈尼人祖祖辈辈对自然形态进行细微观察后创造出的,有着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浓缩着本民族性格内涵的舞蹈样式。时至今日,其除了活态文化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之外,对于舞蹈教育它更有着多维度、多元化的训练价值。舞蹈教育价值体现在舞蹈肢体的强韧、舞蹈思维的编创、舞蹈文化内核的沉淀上。其具有的训练价值与意义在引入课堂教学,势必为舞蹈教育更好地发展垒石添瓦。

  • 标签: 哈尼族 仿生舞蹈 舞蹈训练 价值
  • 简介:哈尼在对自然和各种客观事物的态度上,表现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勤劳简朴的性格;在对民族内部关系的态度上,表现出热情友好、均衡和睦、荣辱与共的性格;在对本民族的自我评价上,表现出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依恋不舍的性格。在对其他民族关系的态度上,表现出善良淳朴、真诚直率、礼貌谦让以及内向排外、沉闷忧郁、敏感多疑的复杂的性格。这些性格特征是在哈尼艰难跋涉的迁徙过程和艰苦卓绝的梯田农业创造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标签: 哈尼族 民族性格 迁徙历史 梯田营造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