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的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为1.0~2.0cm;Ⅲ组为2.0cm以上.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的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和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的百分率分别为80%、86.7%和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和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赫赛汀(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鼻咽癌CNE-2Z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右腋下建立HER-2/neu基因蛋白高表达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已构建模型的裸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设阴性和阳性对照两组,Herceptin10mg/kg和20mg/kg两实验组,以观察Herceptin对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用Herceptin处理后的裸鼠移植瘤肿瘤体积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10mg/kg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量效关系;瘤重抑制率Herceptin10mg/kg和20mg/kg分别为33.7%和23.3%,均未达到阳性标准;对裸小鼠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Herceptin对HER-2/neu基因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移植的荷瘤裸鼠肿瘤体内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满意.

  • 标签: 鼻咽癌 裸鼠 HER2/NEU基因 赫赛汀 鼻咽癌细胞株 荷瘤裸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的患者,以同期无低血糖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的不同.结果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占总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7%,其临床症状与普通低血糖症患者相似.低血糖症患者组的年龄、性别、BM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低血糖症患者组术前ALT、AST、TBIL、IBIL及DBIL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仅ALT、AST升高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Child-Pugh分级B级和C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症患者组AFP升高者比例达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5%(P<0.05).低血糖症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病理类型及大体类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症患者1、3年术后总体生存期分别为50.0%、0.0%;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8.0%、18.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症少见,这一特殊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较差,生存预后不佳.

  • 标签: 低血糖症 原发性肝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上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连台组和首台组,其中连台组40例,首台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禁食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日、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结果连台组术前禁食时间长于首台组(P〈0.01),连台组术后第3日、第5日、第7日的空腹血糖值高于首台组(P〈0.01)。结论连台手术术前禁食时间延长可能是导致肝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对连台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饮食指导,以减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 标签: 肝肿瘤 连台手术 高血糖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微环境下ARGl基因表达水平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n方法选取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细胞和巨噬细胞M2型细胞,通过小干扰RNA转染HT29细胞沉默ARGl表达,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HT29细胞高表达ARGl基因n实验共分6组:HT29单纯培养组、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共培养+精氨酸酶抑制剂组、共培养+L-精氨酸组、ARGl高表达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ARGl沉默HT29与M2细胞共培养组n精氨酸酶活性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ARGl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6含量,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巨噬细胞M2型细胞共培养后HT29细胞中精氨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n外源性添加L-精氨酸或高表达ARGl基因后,HT29细胞精氨酸酶活性、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提高。外源性添加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或转染siRNA沉默ARGl基因表达均能明显降低HT29精氨酸酶活性,IL-6分泌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微环境下过表达代谢基因ARGl能够增强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能力。

  • 标签: ARG1 代谢基因 结直肠癌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84例接受IMRT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1例(36.9%),部分缓解(PR)30例(35.7%),疾病稳定(SD)14例(16.7%),疾病进展(PD)9例(10.7%),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降低(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标签: 调强适形放疗 鼻咽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基本步骤。探讨肺癌肿瘤血管形成中的VEGF-KDR途径,为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为106例肺癌石蜡包埋标本,对照组为5例正常肺组织。应用SABC-DS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种与肿瘤血管形成和间质状态有关的调控因子即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lk-1/KDR(VEGF受体-2)的蛋白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MVD(微血管密度),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差异和关系。采用SPSS(Ver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肺癌中MVD值与VEGF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MVD分级与VEGF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MVD值与Flk-I/KDR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MVD分级与Flk-I/KDR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结论VEGF和受体Flk-I/KDR的结合促进微血管形成,应用SABC-DS法检测VEGF和Flk-I/KDR可预测肿瘤血管新生和肺癌血道转移。

  • 标签: KDR 肺癌 MVD VEGF蛋白 SABC 肿瘤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所有肝癌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患者中选择与焦虑组患者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再将A、B组随机分为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未干预等4个亚组。比较A组与B组术前ACTH、皮质醇水平,分别比较A组、B组内各亚组间在术前、术后7、14d的SAS分值、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焦虑组术前SAS分值及AC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皮质醇明显高于非焦虑组(P〈0.05)。焦虑组中,心理+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7、14天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非焦虑组各干预亚组间在术后第7、14天的的SAS分值、ACTH、皮质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心理+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其应激反应所致神经内分泌激素升高的幅度,减轻由此引起或诱导的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焦虑 神经内分泌激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知信行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9.8±7.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8.9±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7,P﹤0.01)。对照组术后4周SF-36评分为(51.2±6.7)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1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以减少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肺癌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和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和(8.67±1.22)%、(24.12±1.11)%和(25.39±2.26)%、(64.55±4.05)%和(66.2±3.74)%,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和(5.66±0.56)%、(9.60±1.38)%和(8.96±1.13)%、(11.87±1.43)%和(12.11±1.84)%、(15.12±3.84)%和(16.16±1.41)%,其他3种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和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的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TRAIL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在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的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的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在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危及器官体积及位置变化对靶区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宫颈癌患者16例,分别于放疗剂量达9Gy/5f、18Gy/10f、27Gy/15f、36Gy/20f及48.6Gy/27f时用锥束CT(CBCT)扫描,采集CBCT图像,与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配准,分别在CT和CBCT图像中勾画大体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危及器官体积、体积变化率及DICE相似度指数(dice'ssimilaritycoefficient,DSC)。结果放疗0~27分次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与小肠体积范围分别为88.48~195.49cm3、40.41~42.93cm~3、792.85~907.86cm3、38.49~49.05cm3。膀胱0~27分次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器官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及小肠0~27分次体积变化率和DS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体积变化率与宫颈靶区、宫体的DS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直肠等体积与位置变化较大,其变化可能影响宫颈靶区、子宫体的空间位置。

  • 标签: 子宫肿瘤 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 DICE相似度 体积差异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1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按照HBVDNA含量分为两组:A组(HBVDNA≥1.0×105拷贝/ml)68例,B组(HBVDNA〈1.0×105拷贝/ml)149例。严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A组的肝功能损伤程度高于B组。术后第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而前白蛋白数值则B组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总胆红素(TBIL)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前白蛋白、TBIL、AST和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外,术前HBVDNA浓度对术后第7天的血清TBIL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于术后肝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对术前HBVDNA含量较高的患者应在治疗肝癌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肝切除术 肝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PBK/TOPK高表达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GLC-82进行研究,实验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干扰组采用siRNA对两株细胞中PBK/TOPK的表达进行干扰,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对PBK/TOPK表达的影响,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分析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扰组的PBK/TOPK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K/TOPK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干扰组细胞的迁移距离短于对照组,迁移数量少于对照组,OD值和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K/TOPK下调可明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迁移、增殖及存活能力,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远期生存率.

  • 标签: PBK/TOPK下调 非小细胞肺癌 迁移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踩脚踏车活动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于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2h开始踩脚踏车活动,活动强度和时间由医生风险评估后实施;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后活动。分别记录两组患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情况。结果踩脚踏车活动可缩短术后禁食时间,促进肠道蠕动,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病人康复。结论踩脚踏车活动能明显加快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脚踏车 肠癌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前1.5-2h饮250ml清流质对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时残留胃渍量及胃渍pH值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在我院接受限期手术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晚午夜开始禁食并被随机分配到糖水组、纯水组或禁食组.术晨麻醉诱导前1.5-2h,糖水组患者于5min内饮完5%葡萄糖溶液250ml,纯水组饮250ml的纯水.全麻诱导并气管插管后马上置入多孔鼻胃管进行胃渍抽吸,对胃液进行计量及pH值测定.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別组成、年龄和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组、纯水组和禁食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分别为:残留胃渍量(19±14.4)m]、(15±13.4)ml和(16±10.3)m1;胃渍pH值1.64±0.166、2.02±1.265和2.18±1.420;残留胃渍量超过25ml并且pH值小于2.5的比蜘12/30、7/30和5/30.三项指标在三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1.5-2h饮250ml清流质对接受限期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残留胃液量及胃渍pH值无影响.

  • 标签: 麻醉诱导 清流质 残留胃渍量 胃液PH值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列第3位.很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单纯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作者于1995年12月至1998年10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TACE加"金米冲剂”冲服与单纯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并比较其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疗法 “金米颗粒冲剂” 细胞免疫功能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性对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接受化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检测EGFR基因型,根据EGFR基因型不同,将患者分为G/G基因型组(n=28)、G/A基因型组(n=70)、A/A基因型组(n=34).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的复发情况、病死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基因型组和A/A基因型组患者的化疗后2年复发率均低于G/G基因型组(P〈0.05).3组患者的化疗后1年和化疗后2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3组患者消化道症状、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型为G/G型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EGFR基因型为G/G型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复发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型 宫颈癌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尼美舒利(Nimesulide)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揭示其抗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率以及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尼美舒利对胃癌细胞COX-2、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舒利抑制胃癌细胞的IC50μM/L。增殖抑制率达到80.3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100-200μM/L的尼美舒利作用48h后,细胞被阻滞于S期,凋亡率分别为5.69%,10.58%;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凋亡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尼美舒利作用后能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美舒利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此作用可能与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尼美舒利 凋亡 中效原理 COX2 VEGF
  • 简介:目的:研究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激素腹腔注射构建乳腺增生小鼠模型,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隔天1次,共30天;模型组与治疗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激素,隔天1次,共30天。造模完成后,治疗组小鼠乳房部涂抹外用中药制剂,每天1次共30天。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乳晕及乳头直径变化,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指标,并取小鼠第二对乳房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小鼠比较,体重、乳晕及乳头直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乳腺增生组织结构明显改善,雌、孕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对比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用中药制剂对小鼠乳腺增生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血清雌激素与孕酮水平来实现的。

  • 标签: 乳腺增生 中药制剂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