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采用CT及MRI临床诊断的影像特征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60例,采用CT增强和MRI扫描,对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CT病灶平扫检出率71.67%、动脉期检出率91.67%、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81.6%。MRI扫描T1WI检出率73.33%,T2WI检出率91.67%,动脉期检出率91.66%,门脉期检出率73.33%,延迟期检出率91.67%。结论肝细胞肝癌,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较高,总体看来MRI诊断效果优于增强CT扫描,CT检查价格较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 标签: CT扫描 MRI扫描 肝细胞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儿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并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0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预后良好。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性疾病,不需进行特殊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加强护理,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改症的预后。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综合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选取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有60例,采用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研究组有60例,予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阳性率为(18.33%)、阴性率为(81.67%),参照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碘摄入与Graves病发生、转归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组Graves病患者、对照组健康人群;高尿碘Graves病患者、非高尿碘Graves病患者Graves病患者;Graves病转归良好者、Graves病转归不良者TSAb检测值。结果研究组TSAb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尿碘Graves病患者TSAb活性显著高于非高尿碘Graves病患者(P<0.05);转归良好Graves病者TSAb活性显著低于转归不良Graves病者(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Graves病发生、转归与碘摄入、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相关性,接诊病例后综合判断其实际病情并给予各项对症治疗,从而使患者获得更优疗效、预后。

  • 标签: Graves病 碘摄入量 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 发病 转归情况 相关性
  • 简介:(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650228)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法,并应用于昆明市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专项监测工作中。方法用二氯甲烷提取,浓缩后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色谱柱为OV-101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分离。结果甲胺磷、DDVP、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在0.05-0.4μg/ml的范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n=5)甲胺磷为95.8%、DDVP为94.8%、乐果为88.7%、甲基对硫磷为89.0%、马拉硫磷为90.9、对硫磷为92.6%。精密度良好。20个水果样品中甲胺磷的检出率为60%、马拉硫磷为30%、对硫磷为20%、DDVP为70%、乐果为50%、甲基对硫磷为40%。20个蔬菜样品中甲胺磷的检出率为70%、马拉硫磷为20%、DDVP为60%、乐果为20%、甲基对硫磷为20%。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分析成本低,能满足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气相色谱 水果蔬菜 有机磷农药中图分类号O65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48-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肿块FNAC分析总结。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6年8月2952例乳腺肿物针吸病例。结果细胞学与组织学前后对照,符合率为95.7%。结论乳腺FNAC准确率高,简单实用,宜广泛推广;提高诊断能力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 标签: FNAC 肿物 一体化 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小细胞肝癌 MRI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肠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参照Rai分期系统和Binet分期系统。早期患者可以放疗也可以“观察和等待”。晚期患者可选用化疗,年轻、预后差的患者可选择参加自体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SLL的5年总体实际生存率是51%,无瘤生存率是25%。总体中位生存率是7年。

  • 标签: 小肠肿瘤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Rai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hcy等致病因素在冠脉冠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本文选择冠心病(CHD)患者121例,根据冠心病临床症状分组,心痛组71例,急性心肌梗塞组50例,选取95例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为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细胞(EC),内皮素(ET),烟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冠脉狭窄患者各组Hcy,EC,ET、烟酸,维生素B12等指标随冠脉狭窄程度的改变而改变,狭窄程度愈严重Hcy,EC,ET等指标增高越明显(P<0.01)。CHD组Hcy,EC,ET等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研究同时发现血清Hcy与EC水平呈正相关(r=0.61);Hcy与ET呈正相关(r=0.55),Hcy与烟酸呈负相关(r=-0.62),Hcy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r=-0.58)。结论Hcy,EC,ET水平的增高,烟酸,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等因素在冠脉内膜损伤,斑块形成,导致冠脉狭窄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细胞 内皮素 烟酸 维生素B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HBsAg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30例HBsAg(+)和30例HBsAg(—)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标本均进行常规检测及溶血后检测,观察溶血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两次检测均为(+),对照组非溶血检测为(—),溶血检测HBsAg(+)10例,HBsAg(—)20例。结论标本溶血后对HBsAg(+)检测结果无影响,但是会导致HBsAg(—)出现假阳性,溶血标本不宜进行HBsAg检测。

  • 标签: 标本检测 溶血 乙肝表面抗原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伴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N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血液科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神经母细胞瘤伴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发病中位年龄3岁3月。病程中位数13天。(1)5例患儿中,4例发热,2例关节疼痛,2例腹痛,1例咳嗽,1例走路不稳。(2)5例患儿LDH、SF及CRP均升高。4例NSE升高。5例患儿均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未见异常。(3)5例患儿骨髓中均发现肿瘤细胞。(4)影像学证实肿瘤原发部位后纵隔3例,腹膜后1例,肾上腺1例。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伴骨髓转移者,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易误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临床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用于诊断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选择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MCH、HB及RBC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有效诊断贫血,且能够准确分辨不同贫血类型,有利于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适形放疗非小球细胞肺癌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放疗)和实验组(立体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立体适形放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应在临床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立体适形放疗 常规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技术在降低输血反应发生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需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0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数学与白细胞过滤技术输血,观察两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4.71%,同乙组的0.098%相比,差异显著;且两组在体温升高值、PT值与APTT值、TT值以及FIB值方面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ALB与TP值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技术的应用,对减少输血者输血反应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输血反应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血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血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血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液白细胞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1052例,严格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手册》第五版要求检测精液白细胞和评估精子形态。根据精液白细胞含量分组,将精液白细胞>1×106/ml(阳性组)分为A组,精液白细胞<1×106/ml(阴性组)为B组。结果A组精子形态畸形率显著高于B组精子形态畸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白细胞增多可能导致精子形态畸形率增高,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精液白细胞 精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