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比较

王凯

(武警宁夏总队银川支队卫生队全科宁夏银川750002)

【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细胞肝癌;MRI;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43-02

当前临床上诊断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超声、螺旋CT、MRI等方法,但其中螺旋CT和MRI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创伤,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因此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被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小肝癌细胞中螺旋CT和MRI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肝区疼痛、乏力,上腹部存在饱胀感以及不知原因发生低热等症状。根据临床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以及螺旋CT组,各49例。其中MRI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5.3±5.7)岁,病程23d~18个月,平均病程(5.23±0.74)个月。肿瘤部位:左半肝16例,右半肝22例,左右半肝均有11例。螺旋CT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5.3±5.7)岁,病程23d~18个月,平均病程(5.23±0.74)个月。肿瘤部位:左半肝17例,右半肝24例,左右半肝均有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小细胞肝癌;无既往恶性肿瘤疾病史;无既往肝部外伤史;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合并其它恶性肿瘤;生存期<3个月;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螺旋CT组:设备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16层螺旋CT,其扫描厚度为1cm。具体检查时,先进行平扫,扫描位置位于患者的上腹部,后再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在患者的肘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剂量为85~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完成后进行CT扫描,静脉期为65s,而动脉期为25s,延迟平衡期为300s。

MRI组:采用的仪器设备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vantol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扎喷酸葡胺对比剂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的量为15ml,静脉期为60s,而动脉期为25s,延迟平衡期为200s。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肝内外病灶以及肝内外病灶阳性率、不同体积病灶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肝内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对比

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肝内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对比

3.讨论

当前临床上诊断小细胞肝癌的方法有很多,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螺旋CT和MRI。其中螺旋CT主要通过肝动脉的血供和肿瘤血供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大部分肝癌肿瘤患者的肝癌肿瘤供血渠道主要是肝动脉,因此对其肝动脉进行扫查,分析其血供情况可以较好的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1,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供血水平比较低肿瘤细胞进行诊断时,螺旋CT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可以说明其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较大的局限。而MRI主要是采用多个序列的扫描,因此其组织分辨率相对比较高,通过应用MRI进行鉴别诊断,可以较好的对肝内<1cm的结节与出血坏死、脂肪变形等微小病灶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可以对肝内硬化结节进行清晰的显示和反映,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肝脏内部动态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明确的反映,因此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MRI具有图像采集好、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放射性辐射等优势,因而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近年来,在医疗影像技术获得深入发展的背景下,MRI成为当前临床上诊断肝癌的优选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肝癌细胞的临床中诊断中,MRI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健,王立群.MRI与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04-106.

[2]孟静.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432-433.

[3]王京.MRI与64排螺旋CT灌注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