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商务印书馆创建初期,其中的编译所除了包括国文部、理化部、英文部以外,还有一个辞典部。据茅盾同志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一)》中回忆说:“当时的国文部部长庄俞就是武进人,其中专编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常州帮。”这个“常州帮”,除了庄俞,还有蒋维乔、孟森、顾实等人。辞典部部长陆尔奎、副部长方毅(叔远),以及谢观、殷惟龢、刘秉勋等等,也是武进人。这些“阳湖耆宿”,在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的亲自主持下,本世纪初不仅在编辑中小学教科书方面起了“开出版界风气之先”的作用,而且对编纂《新字典》,以及《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大型

  • 标签: 阳湖耆宿 商务印书馆 辞典 中小学教科书 中国医学 中国人名
  • 简介:文白异读是普通话常见的一种异读现象,也是语音规范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实践,分析和讨论"血、露、剥、薄、蔓"等常见的文白异读现象,对文白异读的性质、《审音表》的处理方法及语音规范的原则进行探讨,并对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异读词 文白异读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语音规范
  • 简介:<正>下面转录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一个条目的全文:[旧雨]jiùyǔ<书>比喻老朋友(杜甫《秋述》:‘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就把‘旧’和‘雨’联用作老朋友讲):~重逢。从释文中括注的内容来看,应该说,用“比喻老朋友”来解释“旧雨”,是不尽确切的,因为“老朋友”显然不能看作是“旧雨”这个词的比喻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呢?除了对比喻义和借代义的界线划得不清以外,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人们在词典编纂过程中没有留意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语言学理论问题——通俗语源。因此,

  • 标签: 俗语源 比喻义 词典释义 借代义 俗词源 西王母
  • 简介:符号学是文科学科的公分母,其表演理论融合亦是当代理论发展之必然。本文则将从广义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表演理论,探索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表演符号学之学理依据,并尝试归纳出几类表演文本的表征形态。

  • 标签: 符号学 表演理论 文本形态
  • 简介:<正>一幅好的漫画作品,倘若能配上一条好的标题,无疑有利于深化漫画的主题,增强漫画的艺术效果。好的漫画标题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色,而这些艺术特色往往又是借助于一定的修辞手法来体现的。一、比喻所谓"赶集",就是到集市上去买卖东西。出嫁女儿要高价彩礼,这跟到集市上去卖东西很有相似之

  • 标签: 修辞漫画 标题艺术 漫画标题
  • 简介:本文主要运用皮尔斯符号学原理来探讨关于身份问题的叙述理论,同时也考察叙述对自我的建构过程。自我作为符号过程实体存在于意识的三个阶段,正好对应皮尔斯的三个现象范畴:肉体、社会与精神意识。笔者认为社会意识是一种双面的意识,由自我非自我构成,该种意识通过“我和你”的关系得到体现。这种关系是自我叙述的基本模式。是了解、爱叙述的基础。也即是说,爱别人的行为调节人对智慧的欲望,要了解自我则必须有爱。基于这个问题,笔者试图探讨蒙田的自传性作品《随笔录》,主要关注蒙田埃蒂安·德拉博埃蒂间的友谊。这段友谊阐明了对话性的爱是一种构建自我的方式。也就是说,这种友谊创造了一种叙述话语,叙述自我通过这一话语能够获得个人身份,而这一个人身份则是群体自我的一部分。

  • 标签: 自我意识 皮尔斯符号学 蒙田 叙述 个人 自传性作品
  • 简介:<正>逻辑修辞的关系,人们谈得不少了。讨论得较多的是那些看起来不合逻辑而实际上不仅不妨碍语言的交际职能,而且还具有修辞效果的句子。一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修辞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违背正确的思维规律,就谈不上语言的表达效果";(阮显忠《修辞逻辑》)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某些修辞手法确实无法从严格的逻辑学中得到解释",(引文同上)"以逻辑或语法的尺度去衡量,都成问题。"(林裕文《修辞逻辑、语法的关系》)

  • 标签: 不合逻辑反差 反差修辞
  • 简介:话语分析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将语言形式研究与其使用语境紧密结合,二是典型研究对象是超句组织。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话语分析既弥补了基于结构主义传统的语义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拓宽了语义研究的范围,加深了我们对许多语义问题的认识,从而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语言本体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使用特点的了解。本文分别从话语分析的这两个特点出发,详细讨论了话语分析在语义研究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 标签: 话语分析 语义学 语言形式 篇章 语言意义
  • 简介:在现代修辞方式里,人们为了在说话著文中使语言避免平铺直叙,具有动人的魅力,就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增强思想表达效果的结构格式,即“辞格”。汉语中的修辞格是极其丰富多采的。从模糊语言的角度来看,其中有的辞格是由于直接使用了具有模糊性质的词语所形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模糊词语的出现,这些辞格也就失去了成立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种;

  • 标签: 模糊语言 修辞格 模糊词语 修辞方式 结构格式 表达效果
  • 简介:文题照应虽说是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的基本要求。但对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来说,这个要求则尤需强调,因为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往往题目是甲,而文章写的却是乙,如不照应,就是离题,或叫文不对题。比如作文课老师出了个《树木和森林》的题目,有同学就大写个人和班集体的关系。这立意倒是很好,但它始终没跟树木和森林挂上钩,所以不是好文章。因此,文题有无照应,是判别文章是否离题的标准。

  • 标签: 象征手法 照应 文题 写法 文章 作文课
  • 简介: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其中,农村小学在面对新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小学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

  • 标签: 农村小学 陶艺教学 资源优势
  • 简介:<正>1辞书学就是辞书编纂学,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研究中心在“编纂”。语文词典、百科辞典、专科辞典都要编纂。“编纂”就是它们同属辞书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样,都可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在科学发展史上,基础理论学科常有越分越细的经历。

  • 标签: 辞书学 辞书出版 辞书编纂 专科辞典 语文词典 百科辞典
  • 简介:<正>文章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从表达方式到遣词造语,都有其各自的技巧、方法。单就“表达方式”的技巧而言,有人就列举出比喻、对比、拟人、铺陈、比兴、蓄势、照应、映衬等等众多技法.我以为,这其中许多技法的“名称”,语句的修辞方式有重合的现象。特别是,将“比喻”、“对比”、“拟人”等常见的又最普通的修辞方式文章表达技法中的某些谋篇布局方式等同起来或相混淆,似有不妥。在此略作分析。

  • 标签: 修辞方式 写作技法 现代汉语修辞学 托物寓意 《红烛》 比喻
  • 简介: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一般是以文体为单元来安排课文的(文言文除外),初中阶段就已要求学生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不同分类了,高中则更进一步接触了通讯、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杂文等更为复杂的文体类别。

  • 标签: 中学语文教材 阅读教学 语体 初中阶段 报告文学 文言文
  • 简介:<正>一目的对象本文目的在探求新加坡中学四年级学生的构词能力偏误情况,其间也涉及书写和阅读能力。根据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纲要》(1983)的规定,一个修读了十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华文的中学生,应当能学会三千个常用字,并能够读得懂报章新闻、普通书刊和现代文艺作品。为了探测一般学生是否确实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曾以初级学院(两年)和高级中学

  • 标签: 构词能力 偏误分析 词素 布斯 华文教学 词语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中“”有实词和虚词用法,虚词用法是从实词用法发展来的,本文考察了“”的语法化过程,并述说了其语法化过程的机制。

  • 标签: 虚词&ldquo 与&rdquo 语法化 语法化机制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读者用符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一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一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无障碍建设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无障碍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潍坊市区盲道建设使用现状,从侧面剖析盲道建设内涵、发展历程、建设标准以及出现问题,提出关于盲道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方面的建议,为盲人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共创文明和谐潍坊。

  • 标签: 无障碍建设 盲道 偏差 志愿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