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20初开始,娼业逐渐从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扩散到那些由于新铁路和工业扩张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地方小城镇。河北平原中部高阳的妓女就是由于乡村织布业的发展而迅速增加的。与大城市相比,高阳的妓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多为暗娼,不像大城市有专门的“红灯区”,而是分布在城里的后街或城外的小村中;二是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偏大,在大城市没有竞争优势才转向小城镇的;三是具有独立性身份,更便于流动。高阳县政府对暗娼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不想得罪她们的某些主顾,甚至需要她们向特定主顾提供服务,如过境军队。军队和保安部队会向妓女提供一些非官方的保护,但也会对她们造成侵扰。

  • 标签: 华北小城镇 高阳娼业 暗娼 地方政府
  • 简介:本文结合该时期的历史分析与造园特征,研究英国园林艺术的符号特点,解析每一时期的区别及其产生原因。由于当时的英国园林受到了中国造园影响,文中还会简要分析其中存在的中国园林符号元素。

  • 标签: 园林 符号 英国
  • 简介:以20上半期中国文化通史性著作为考察文本,从文化史之史料、文化史之分期、文化史之编纂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具体实践及学术思想,认为这些文化史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探索,对今天的文化史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20世纪上半期 中国文化史 史料 分期 编纂
  • 简介: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最有名的儒家,他的思想被看重是因为有其实践性与开放性。阳明去世之后,阳明学被传播到东亚各国,在日本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越南,由于很多客观与主观原因,王阳明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初越南学者才关注与研究他的思想,如陈仲金、潘佩珠等。本文指出了20初的越南学者对阳明思想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 标签: 王阳明 陈仲金 潘佩珠 知行合一 至良知
  • 简介:英国大学推广运动是在传统与改革的相互冲突中产生的。它通过经严格选拔的师资为广大民众提供人文特色的课程,或是举办小而精的导师班服务社会,或是邀请学员参加在大学校园举行的暑期聚会,为广大民众提供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体验,促进大学与社会间的理解与交流。分析英国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内容与意义、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关系以及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可以为我国当前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英国 大学推广运动 开放教育资源 导师班 暑期聚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80年代,人们再次开始思考,音乐创作要用什么样的形式在新时期展现,是继续用传统的技法创作出数量更多的音乐作品,还是探索音乐创作的新路。在探索音乐创作现代化时,如何让人们接受现代音乐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以钢琴为例,钢琴音乐创作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如何扎根于中国焕发出生机,是思考研究的一个对象。

  • 标签: 20世纪 80年代 钢琴 中西 音乐技法 融合
  • 简介:《雪桥诗话》一直被誉为是研究八旗文史、清代文史的知名典籍,自刊印以来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中期前,这一时期主要以序跋为主;20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明清文学研究的再出发,近代文学研究的兴起,《雪桥诗话》重新引起学界注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内容提要和价值意义的评介;21以来,《雪桥诗话》研究既有文献的进一步校点,也有和同时期或同类型选本的比较研究,更有自身体例、诗学思想、文献征引来源等具体点的内部研究。总体来看,百年来《雪桥诗话》研究或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在拓宽与深耕两个维度上日趋具体和深入,但许多涉及杨钟羲创作及其诗学观,《雪桥诗话》编撰、作者作品论、读者接受论、批评论、与同时期同类型诗话的比较研究以及在近现代转型背景下的诗学史意义、民汉交融历史经验考察等重要问题尚未讨论和阐释,因此,《雪桥诗话》研究前景广阔,学术价值突出。

  • 标签: 《雪桥诗话》 研究史 诗学 史学
  • 简介:在近代中国,伴随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而来的进口货物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国人开始鲜明地区分进口货物和本土货物为外货和国货.在反抗外来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双重要求下,从20初起国货运动风起云涌.2030年代的中国国货公司正是在这样国货运动背景下成立.中国国货公司在当时拥有全新的销售模式,短短数年内就在全国开设了十一家国货公司,帮助当时销路不畅的国货工厂打开了销路,成功的利用了金融业所提供的资金来帮助国货企业的发展,将金融业引入到了国货运动中来.

  • 标签: 国货公司 国货运动 产销模式
  • 简介:朝鲜族女作家许莲顺在以2090年代为背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农村,或被动走向城市化或日趋荒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逐渐脱离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农民只顾挣钱,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而过上比较富裕生活的城里人则陷入孤独和彷徨之中,或过着放荡的生活。1990年代前期的作品,局限于客观描写这种现实。而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作者更多地思考了怎样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 标签: 许莲顺 朝鲜族 1990年代 市场经济
  • 简介:19后期是英国自由主义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重要时期。放任主义危机浮现,功利主义地位上升,保守主义思潮亦强势崛起,个人自由取代政治自由逐渐占据自由主义的重心。在密尔和斯宾塞的深度诠释下,自由的本原不再是抽象的天赋权利,而是现实的功利考量,自由的内涵由政治自由逐渐延展到经济自由、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自由的实现也由倚重制度设计转向在法律、市场和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寻求突破。以严复为代表的近代思想家认定自由是英国之所以繁荣富强的根源,但当他试图引入自由思想并望其承负救亡图存之重任时,却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中西两种异质政治文化传统对冲引发的矛盾和悖论中。

  • 标签: 自由主义 密尔 斯宾塞 严复
  • 简介:在中国文化史上,诗、乐一直同根同源。随着清末西方文艺的传入,虽然诗歌与歌词因其写作目的、姿态、合乐性等差异逐渐分离,但由于惯性的影响,在中国新诗百年的历程里仍不乏诗乐结合的佳作。文章主要观照20七八十年代在台湾乐坛掀起的诗歌入乐风尚,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这一时期台湾诗歌入乐的概况、主要表现形式与内在缘由,并厘清自中国新诗产生后至20七八十年代诗乐结合的大致脉络。

  • 标签: 台湾诗歌 诗歌入乐 音乐
  • 简介:托尔斯泰于19后期的写作,对于刘继明的《人境》的影响不仅是互文,而是深刻地嵌人了整部小说的展开,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述模式.而这种形式上的独特性,使得《人境》展开了对于当下中国别具张力的想象与思考.

  • 标签: 现实主义 人境 托尔斯泰
  • 简介:19以来,广州话完成体标记经历了“’了’’哓’并用→’哓’’唨’并用→’唨’独用”的发展过程。“了”和“哓”的句法位置基本相同,语体色彩方面存在差异:“哓”是“了”的俗语词。“哓”取代“了”的语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有些俗语词较之正式场合的用语生命力更强。“唨”本是口语中表示祈使语气的句末助词,其完成体标记的功能来自音同形近词“阻”。

  • 标签: 广州话 完成体标记 “了” “哓” “唨”
  • 简介:新中国前十七年,作为'反动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教育学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作为被批判对象进行传播。2080年代,学界对赫尔巴特教育学进行'再评价',但仍难以摆脱政治倾向,对其历史贡献仅在教学论的范围内给予肯定。2090年代以来,李其龙等学者翻译了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文献,外国教育史著作对赫尔巴特的评价逐渐摆脱政治倾向,而以其历史贡献为主。20下半叶以来,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命运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关联;学界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仍然比较单薄,传播载体以外国教育史教材为主。

  • 标签: 20世纪下半叶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传播
  • 简介:现藏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博物馆透雕。虎呈站立式,张口含咬鹰头部,右前蹄踩踏鹰颈部,颈部饰有项圈及叶片纹。鹰、虎耳上均饰有叶状纹、心纹、圆圈纹,并镶嵌有绿松石和料石。

  • 标签: 公元前 匈奴 金牌 乌兰察布 博物馆 内蒙古
  • 简介:2020~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热潮。这一热潮的出现与三个方面的推动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崇动感特征明显的西方现代文明,从外部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接受氛围;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对漂泊生活的内在羡慕也契合了这一氛围;现代作家对独立的文学艺术场的追求、营造和漂泊状态、漂泊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三重动力的合力促使现代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展现漂泊行为、漂泊精神,进而催生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热潮。

  • 标签: 漂泊母题 动的文明 游的精神 文学独立
  • 简介:2030年代前期,中国的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津浦铁路沿线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曲阜遂成为旅行社重点推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数游客,抱着对孔子的敬意及对其后裔的好奇心抵达曲阜参观游览。但曲阜落后的交通、寥落的景点、衰败的社会经济和保守的社会风俗,让多数游客对曲阜城这个“乡村化城市”略感失望。游客们虽能肯定孔子及其历史地位,但已失去帝制时代的温情与敬意。在进步与革新思潮的影响下,孔子及其后裔在当时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曲阜也成为古老与落后的象征。

  • 标签: 乡村化城市 20世纪30年代 旅游业 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