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美国赫尔巴特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旨在通过宣传、研究和实践赫尔巴特和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说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的教育运动。它以德·加谟和麦克默雷兄弟为主要领导人,以伊利诺师范学院为依托,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教育理论到学校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多重影响。尽管这场运动昙花一现,但对美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学派 赫尔巴特运动 美国
  • 简介: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道德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性教育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赫尔巴特学生观存在一些误读,甚至用他所强调的理论的对立面来破坏他的思想体系的完整性。在他的理论中",重视教师的教"并非"否定学生的学""、对学生进行管理"不等于"对学生施行无条件压制"、"给予学生自由"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要从整体的、全局的和辩证的视角来解读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 标签: 赫尔巴特 学生观 管理
  • 简介:赫尔巴特(1776—1841)以心理学和哲学为基础,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学,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著作。然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其生活的时代,却没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开始逐渐传播于全世界,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赫尔巴特学派及其运动。首先发起这场赫尔巴特学派运动的是齐勒尔(T.Ziller1817—1882),1865年他的《教育性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学效果 统觉论 教育思想 理论评述 教育学研究
  • 简介:甲午战争失败后,天朝大国的人们开始把学习的目光投向日本。此时在日本风行的正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通过当时的留日学生和日本教习等途径,赫然巴特的教育理论被成功地引入中国,并得以广泛传播。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引入不仅促进了五段教学法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而且激发了国人自编教育学教材的热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育理论 传入途径
  • 简介:正确认识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二者在教育史上都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文章对他们的教育目的观进行比较,找出有关教育目的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 标签: 教育目的 传统教育 进步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为依据,试图探讨其“教育性教学”思想,包括这一思想的内涵及笔者自己的理解、该思想对今日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实现途径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育性教学 教学改革 实现途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学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简笔画状态。

  • 标签: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
  • 简介:理论与实践关系在我国教育学界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赫尔巴特不仅思考和阐释了理论与实践关系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而且还积极探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重温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座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可以防止我们在谈论教育问题时可能产生的片面性。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育学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 简介: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创始人,他的教育学说,特别是教学过程的学说,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指出了赫尔巴特的出身、时代背景、政治立场和哲学基础,说明他的全部教育学说是为维护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其次,对赫尔巴特的心理学说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对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含义、要求和方法,作了明确的剖析与阐述,最后,作者在肯定赫尔巴特教育学说中积极因素和对教育科学历史贡献的同时,明确的指出,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学说是机械的形式主义的,他把教学的步骤、方法完全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脱离开来,使之成为一切课的进行公式,是安全错误的。

  • 标签: 赫尔巴特 教学过程学说 分析 评价 教育学 教育思想
  • 简介: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在构建教育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以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把心理学的运用贯穿在整个教育学体系即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的论述中,其教育心理学化努力对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从探寻心理学化的条件入手,理性地分析了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化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对正确理解赫尔巴特及教育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赫尔巴特 教育科学 心理学化 分析
  • 简介: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成为相对稳定的知识"栖身"于工具书、教育史教科书中。"研究"性质的文章,则多是在与福禄贝尔、杜威、迪尔泰等人的比较中,呈现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观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尚仲衣据英文版翻译的《普通教育学》,但此举并没有将赫尔巴特相关研究引向深入。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译介来源更加多元,但并不注重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著作。虽然"赫尔巴特"之名在教科书、期刊中出现频率愈高,模样却依然是一幅"简笔画",不过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教育学"则是"目的—方法"框架的反复与强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教育学派
  • 简介:    二、兴趣在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具有核心地位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培养兴趣的过程,教育思想模式化的思考    从赫尔巴特关于学习兴趣的各种论述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标签: 兴趣赫尔巴特 学习兴趣 思想相通
  • 简介: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教育教学中成为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教育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赫尔巴特在其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兴趣的理论基础,多方面兴趣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多元兴趣对课程的作用与基于多方面兴趣理论的课程设置,多方面兴趣与教学的关联及其对教学的促进。基于赫尔巴特的思想系统梳理其多方面兴趣理论,厘清其兴趣导向下的德育观、课程观以及教学观,可以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乃至德育工作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 标签: 多方面兴趣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 简介: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人中国。特定的导人动机、导人路径和导人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教育学 赫尔巴特 中国 杜威 凯洛夫
  • 简介:新中国前十七年,作为'反动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教育学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作为被批判对象进行传播。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赫尔巴特教育学进行'再评价',但仍难以摆脱政治倾向,对其历史贡献仅在教学论的范围内给予肯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其龙等学者翻译了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文献,外国教育史著作对赫尔巴特的评价逐渐摆脱政治倾向,而以其历史贡献为主。20世纪下半叶以来,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命运与政治意识形态密切关联;学界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研究资料基础仍然比较单薄,传播载体以外国教育史教材为主。

  • 标签: 20世纪下半叶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传播
  • 简介:由于理论上的误解,人们过分夸大了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之间的隔阂。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兴趣与经验的角度探讨了两位教育家各自的观点,指出了在兴趣与经验问题上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表现出的一致性。

  • 标签: 赫尔巴特 杜威 兴趣 经验 一致性
  • 简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普通教育学》于201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出版。这是这部科学教育学开山之作中文权威译本的第二版。该书译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资深教授李其龙先生。他以精妙笔触演绎经典华彩,为我国读者领略享誉世界的科学教育学菁华搭建了桥梁。

  • 标签: 教育学 科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述评 著作 华东师范大学